第103章 英武吴王104(2/2)

作者:玉剑仙泰隆

抡语新说第103章 英武吴王104

这两天你清理一下府邸,杜荷不日便会到。”</p>

“行!”</p>

翌日清晨,李恪重新捡起长枪,在练武场挥舞。</p>

就在其练习之际,仆从声音传来:</p>

“吴王殿下,苏博士求见!”</p>

“请去前殿,奉茶,我马上过去。”</p>

“是!”</p>

苏勖的到来李恪一点也不意外,当初在山南道宣扬邸报,还是靠他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p>

洗了一把脸后,李恪连衣服都没换,直接前去面见苏勖。</p>

看着从殿外走来的李恪,苏勖有些恍然,他仿佛看到年轻时从战场上下来的李世民。</p>

‘难怪陛下说吴王类我,要不是庶出,这天下怕是只能是吴王的。’</p>

摇了摇头甩掉脑中想法,苏勖起身恭敬行礼:</p>

“拜见吴王殿下!”</p>

“苏博士此来还是为了邸报?”</p>

苏勖郑重点头:“太子已经传令下来,各地都需成立宣承司。</p>

当初山南道若无吴王那批读书人,怕是无法及时宣扬邸报,百姓也无法及时得知朝廷政策。</p>

为了大唐社稷,臣希望吴王殿下能够交出名单,将这些人招进宣承司。”</p>

“苏学士,你也知道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想当官。</p>

这些人都是隐士,他们读书只为明理,不为富贵。</p>

而且这些人不是我所结交,全是我一个好友出面,加上他们本是山南道人,这才答应为朝廷出力。</p>

我可以替你去询问他们的意思,不过有件事得提前说一声。”</p>

“殿下请说!”</p>

“若有人愿意为朝廷效力,我乐见其成,却不能逼他们去长安,除非他们自愿。”</p>

“自然!”</p>

苏勖直接点头应下:“我明白殿下的意思,无论发生何事,都不会把他们牵扯进储君之争。”</p>

“如此甚好!至多半个月我会给你答复。”</p>

投桃报李,见李恪这么好说话,苏勖决定给他一些回报,希望李恪能够尽心尽力。</p>

“此外还有一事,太子殿下让吾等拓印五经书籍,如今多印了两千卷。</p>

这些书籍希望吴王能够处理一下,送人也好,卖于他人也罢,总是为安州百姓好。”</p>

“无功不受禄!”</p>

李恪摇头拒绝:“这些书籍若实在不好处理,就以阿耶和先皇后的名义,赠送给安州百姓。”</p>

“也好,我会将此事上奏陛下。”</p>

“辛苦苏学士了!”</p>

话落,李恪脸色突然变得严肃:</p>

“昨日阿娘从长安传信过来,说起三教之争,阿耶不在长安我实在有点担心。</p>

想着写信回去问问详细情况,却不知道问谁。</p>

不管问大哥还是问四弟,他们都不会说具体情况。</p>

不知苏学士能否告诉我,此次三教之争会不会出现乱子,会不会影响到阿耶东征?”</p>

苏勖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他得知三教之争还是从苏均口中得知。</p>

从邸报上他可以看出此次事件是魏王引起,不知背后有没有李承乾的影子。</p>

写信回去问萧屿,只得到凌磨两可的答案。</p>

“吴王殿下,你我远在安州,有些事鞭长莫及,只能写信提醒太子和魏王。</p>

哪怕真出现什么事,还有申国公在,不会出现乱子。”</p>

“怕只怕申国公也压不住,我只担心三教之争和太子之争联系在一起,到那时朝堂动荡不可避免。”</p>

“吴王殿下多虑了!”</p>

“也是,四弟前往陇西祭祖,还要在昭陵住一段时间,应该无关储君之争。</p>

听说邸报那篇孝悌文章,还是大哥求着四弟写的,也不知是真是假。”</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