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友穿越到东晋第132章 思维固化
“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 在看到众人的反应之后,杨行秋算是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如果说汽笛的声响只是过于只是过于雄浑的话。 现在正在高速运转的飞轮,则是真正意义上的震撼人心。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杨行秋。 所有人的内心都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 疑惑、惊讶、恐惧、崇拜。 看清每个人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 杨行秋心里清楚,无论他们现在是什么社会阶层,在牛家庄是什么身份。 他们一定是在分析,只会去思考。 他究竟要干什么? 对,就是这样。 用你们的头脑,用你们的知识,用你们的常识。 快想,快想啊! 我可在你们面前等着呢? 沉默,长久的沉默。 “尊师!尊师!” 王贤率先打破了沉默。 “何事?” 杨行秋对王贤接下来的话很感兴趣。 “尊师所制,精妙非凡,然弟子愚钝,不知有何之用?” 连他也想不到吗? “尽管古代中国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 这是着名的李约瑟难题。 现在,正身处古代中国的杨行秋找到了一个最直接的原因。 思维固化。 大多数的发明创造是偶然的创造,难以形成一个产业,一个大方向,大多数的发明来自于普通民众,很零散,无法集中利用,统一规划。 技术基本上都是世代传承,属于实用技术。 技术的传承的方式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 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自发行为,很难发展成为科学技术。 两晋还没有科举制,但是像王贤这样的知识分子,仍旧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经史子集、伦理道德上。 至于占比更高的普通民众,忧虑着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 更不可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科学技术。 杨行秋已经跟王贤讲了很多的机械知识。 他只是单纯的记住了内容,却没有理解更加深刻的内涵。 “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即使重视技术的墨子,也认为公输班“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是中看不中的本事。 在劳动力并不短缺的封建社会,组织管理能力的确更为重要。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看来他们都不知道蒸汽机的用途,看来要靠自己跟他们解释一下。 “贤侄!” 听到曹硕的声音,杨行秋四下张望,在人群里寻找着他的身影。 人群中突然出现一条道路。 曹硕带着顾缨、陆梨、朱拯、张靳、贾元出现在杨行秋的视野里。 “此器若用于合作社,大为便利。” 对!对!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没想到曹硕能理解自己,能理解蒸汽机的用途。 “悬于矿井,可替桔槔。” 曹硕说着自己的想法。 有了曹硕的提醒,其他股东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练泥所费人力甚多,此器正可替代。” 朱拯想起杨行秋之前说过,如何完成刘裕的征收任务。 看来此物便是。 “分木,或可用之。” 陆梨感觉可以拿来切割木料。 张靳听着他们的想法,知道了杨行秋要怎么完成那个不可能的任务了。 心里的一个疑问消失了。 另一个疑问却又浮现在他脑海中。 “弘农杨氏,出于关西孔子杨伯起,以书礼教化传家。” “子孙如何工于机巧?” 看着喜上眉梢的杨行秋,正在和曹硕他们商议着接下来的计划。 张靳也沉默着思考起了自己的下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