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第10章 荀家决策(上)123
……&lt;/p&gt;</p>
荀俭看到大家颇为赞同这种分散风险的方法,于是继续推进议题。&lt;/p&gt;</p>
“好,既然大家认同荀棐的看法,那么下一步就是决定北迁的目的地。”&lt;/p&gt;</p>
“目前荀衍提议去邯郸或者邺城。还有没有其他的提议?”&lt;/p&gt;</p>
“我们今天就把这个事情敲定!”&lt;/p&gt;</p>
这时荀俭的儿子荀悦上前说道:&lt;/p&gt;</p>
“阿父,邺城和邯郸距离颍川都太近了。”&lt;/p&gt;</p>
“倘若黄巾继续北上,我们又该如何应对?”&lt;/p&gt;</p>
“我听闻刘伯安(注刘虞,字伯安)将幽州治理得颇为出色。”&lt;/p&gt;</p>
“往来的商队都对那边赞誉有加。”&lt;/p&gt;</p>
“而且近年不断在各地吸纳安置流民。”&lt;/p&gt;</p>
“既然要迁徙,干脆走远一点。”&lt;/p&gt;</p>
“否则太近了,又要反复搬迁,恐怕也不是一个好事情。”&lt;/p&gt;</p>
荀悦的话,立刻让大家也都忍不住点头称是。&lt;/p&gt;</p>
荀家虽然谈不上千年世家,&lt;/p&gt;</p>
但是如果迁徙,算上仆役,也有千把号人要跟着走。&lt;/p&gt;</p>
到了新的地方,想要安家,肯定也要建宅买地。&lt;/p&gt;</p>
如果这边刚刚置办好家业,结果黄巾又打来了。&lt;/p&gt;</p>
那又该如何是好?&lt;/p&gt;</p>
临近战乱的地方,土地可不好卖。&lt;/p&gt;</p>
这么来一次,对一个家族来说已经巨大的冲击了。&lt;/p&gt;</p>
如果再来一次,只怕家族就要散了!&lt;/p&gt;</p>
听到荀悦的话,荀彧则忍不住说道:&lt;/p&gt;</p>
“我听说刘伯安有个儿子,在代郡。”&lt;/p&gt;</p>
“目前是讨寇校尉,这次也来到了颍川。”&lt;/p&gt;</p>
“有一些人说他在代郡建立了一个大学城。”&lt;/p&gt;</p>
“此人立志要让天下人人如龙,各个识字!”&lt;/p&gt;</p>
“所以建立了一个城,专门供饱学之士安家讲学。”&lt;/p&gt;</p>
“如果接受他的征用,甚至还会给不低的俸禄。”&lt;/p&gt;</p>
“他将学者分为助教、讲师、教授、专家、大家。”&lt;/p&gt;</p>
“俸禄从两百石到两千石不等。”&lt;/p&gt;</p>
“我倒是觉得,既然要北上,可以考虑去代郡。”&lt;/p&gt;</p>
“一来,以各位叔伯的能力,弄个讲师教授应该没有问题。”&lt;/p&gt;</p>
“这样收入足以维持家族日常开销。”&lt;/p&gt;</p>
“二来,那边提供住房,省了田产购置开销。”&lt;/p&gt;</p>
“我观这黄巾军,如野火燎原。”&lt;/p&gt;</p>
“此刻虽然疯狂,但是暴雨不终朝,必然难以久驰。”&lt;/p&gt;</p>
“如果到时候动乱覆灭了,我们可能还是要回到颍川来的。”&lt;/p&gt;</p>
荀棐听完荀彧的话,立刻问道:&lt;/p&gt;</p>
“你这些待遇都是道听途说吧?”&lt;/p&gt;</p>
“倘若等我们这一大家子人搬过去发现和实际情况不一样该怎么办呢?”&lt;/p&gt;</p>
荀彧笑道:“是真是假,刘玄德本人就在北面,派人去问问不就知道了吗?”&lt;/p&gt;</p>
听完荀彧的这个建议,大家发现这似乎是最好的方案了。&lt;/p&gt;</p>
不过荀悦又忍不住问道:&lt;/p&gt;</p>
“可是此去代郡,不止千里,而且还要翻越太行山。”&lt;/p&gt;</p>
“总感觉心里不踏实。”&lt;/p&gt;</p>
而这时,一个年约二十五六岁,书生打扮的人站了出来。&lt;/p&gt;</p>
此人正是荀攸,脸上带着微笑,对荀悦说道:&lt;/p&gt;</p>
“叔父这就有所不知了!”&lt;/p&gt;</p>
“早在去年,刘玄德就已经命人在太行山上建立了索道。”&lt;/p&gt;</p>
“现在代郡的商队都是走太行山往来于两地。”&lt;/p&gt;</p>
“据说一个日夜,就可以轻松翻越太行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