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华第409章 讨官(上)
二人匆匆踏进武英殿时,内阁首辅叶向高,内阁次辅周嘉谟,吏部尚书商周祚,户部尚书毕自严,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光斗,兵部左侍郎熊廷弼,都已经到了。
原兵部尚书崔景荣因年迈致仕,熊廷弼被重新起复,资历尚不足以做兵部的堂官,所以暂领侍郎一职,叶向高挂着兵部尚书衔。
曹化淳如今,也是地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的内臣二把手,但他一脸谦和地冲阁部大臣们打个拱。
“咱家和郑夫人紧赶慢赶,还是迟了,告罪告罪。说起来还是,郑夫人她,没有官职,除了去文华殿进讲,每回万岁爷召见呀,都得咱司礼监去领进来。”
郑海珠微微俯身,站在厅中堆着冰块的硕大铜盆后头,向一众臣僚行礼。
吏部尚书商周祚,听到曹化淳说到“没有官职”四个字,嘴角意味深长地抿了抿,郑海珠看不到,也不用看到。
在大明朝堂,有“天官”之称的吏部尚书,根据一早达成的交易协定,今日本来,就是她的助演。
而从太仆寺卿升官到户部的毕自严,以及从湖北老家被提溜过来、重新迎来仕途高光时刻的熊廷弼,也已在此前面圣时,由曹化淳透露了一星半点,郑夫人在御前举荐过他们。
“万岁爷驾到。”
殿外一声唱报,诸人赶紧以同一姿态,向着同一方向,恭迎圣驾。
“咦,郑师傅,你站在这个盆子边作甚?去椅子上坐了。”
朱常洛一进武英殿,先口吻轻松地对郑海珠道。
不是大朝,皇帝钦点名单的小范围接见,明代和宋代一样,臣工们都是有位子坐的。
待诸人坐下,朱常洛的面色忽然变得不大好看了。
“朕今日,为一件小事,召诸位卿家来议。但此事,又实在不小。叶阁老,辽东清河堡附近的鹅毛城,落于建奴之手的事,熊侍郎与你说了吧?”
叶向高道:“塘报一到兵部,熊侍郎就让通政司,知会内阁与司礼监了。”
“唔,”朱常洛继续前倾了几分身体,肃然道,“朕恼火的,不是明军吃一次败仗那么简单,而是……郑夫人,你说说,朕应该恼火,或者说,应该担忧的是什么?”
郑海珠有备而来,字斟句酌道:“臣工自应忧陛下所忧。臣听闻,建奴正蓝旗此番对鹅毛城采取的,是‘围城打援’战术。恰逢清河守将张培病故,新任守备未得任命,粮草亦未能运送至周边军堡,鞑子钻了这个空子,鹅毛城内没有囤粮,方圆本该援应的友军,也因粮饷不足,不敢出足够的兵力奔袭野战,以至于鞑子的法子奏效。所以,鹅毛城失陷的背后,往重了说,是我大明九边军情传输与政令传达的拖沓延迟,乃至错报漏报。如此情形,若听之任之,今天是一个清河守备病亡后、没有新官及时到任,明天,或许就是,辽东哪个重镇的将官,是战死了还是投降了,我大明都不知道。”
武英殿中,一片寂静。
阁部大臣们,都是老于宦场之人,从皇帝的问话方式和郑海珠的应答速度,多少估摸出,朱常洛事先,说不定已单独召见过郑海珠,毕竟后者,是在场诸人中,除了熊廷弼外,另一个实地去过辽东的人。
而她比熊廷弼更大的优势在于,她很早就直接参加过明军与努尔哈赤的大战,并且几年来一直和辽东有并不避讳的生意往来,肯定十分熟悉彼处情势。
故而,她的确最有发言权,何况这长篇大论,不无道理,没准就是天子要借她之口,说给在座阁臣与部院堂官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