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上篇 认识《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认为人健康的表现应是“形与神俱”,形,指形体组织;神,指精神、心理;俱,健康和谐之意。认为形体、精神共同健康、和谐者,才是一种真正的健康。《灵枢·天年》在论述生命的自然变化征象时,提出了人健康的基本表现,“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府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黄帝内经》提出的人体健康或长寿的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一)五脏坚固:
五脏坚固,强调人体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等器官,既没有先天性脏器发育不良或缺损,先天禀赋良好,又没有后天致病因素导致五脏功能、形质损伤的情况存在,脏气充足,功能良好。《黄帝内经》构筑的人体整体系统中,将五脏置于最核心的位置,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五脏为主体的,因此,五脏坚固,是长寿、健康的首要条件。
(二)血脉和调:
气血行于脉道之中,血脉和调,即强调气血运行通畅、营卫分布均匀。气血是人体脏腑组织、肢体百骸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其周流通畅是生命维系的前提,也是长寿健康的重要条件,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在岐佰回答黄帝为何有人年事已高却依然有生育能力的原因时,说了三句话,即“天寿过度,气脉长通,而肾气有余”,“天寿过度”指先天禀赋好,“肾气有余”则强调肾气充足,“气脉长通”即本文的血脉和调。人体内在气血通畅,表现于外的征象应是:面色红润清洁,白里透红,面部无色斑、疮疡等出现;身体各部舒适,无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的疼痛;女性则经水正常,四肢温暖。
(三)肌肉解利:
脾主肌肉四肢,《黄帝内经》把脾胃视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得其养;脾胃虚弱,则气血化生不足,脏腑肢体皆无以长养。脾胃之气充足的外在标志为四肢肌肉丰满、结实有力,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运动,屈伸自如、柔韧。
(四)皮肤致密:
肺合皮毛,肺气足,宣发营卫之气于肌肤,则皮肤光泽,有弹性;对外邪有抵抗力,不常患外感性疾病。因此,皮肤的紧致、光滑,不仅说明肺气足,而且不易感受外邪。
(五)营卫调和:
营卫二气对人体有重要的营养和卫外功能,卫气的正常循行又与睡眠密切相关,因此,营卫调和,则气血调畅,五脏六腑皆得其灌注、营养与温煦,睡眠得安。
(六)呼吸微徐:
正常人的呼吸应是气息调均,不急不缓,代表心肺功能正常;如果呼吸声粗气大,或呼吸急促,均是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肺气虚、全身衰退的表现。
(七)六腑化谷:
六腑是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魄门,功能涉及到饮食、消化、二便的排泄等,是水谷精微产生的本源,也是水谷糟粕及脏腑的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途径,因此,六腑化谷是维系生命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六腑化谷的外在的征象应是:有良好的食欲,食后无不适;大便每日一次,小便通畅无阻。
(八)津液布扬:
津液能够濡润脏腑组织,津液布散、宣发,则人体各部均得津液滋润,汗、泪、涕、唾、涎布扬各窍,使目、耳、鼻、舌、咽等诸窍濡润、灵活、舒适,功能正常。
因此,《黄帝内经》是从内在脏腑组织坚固,营卫气血调畅,外在肢体、肌肉、皮肤柔韧、致密角度来认识人体健康,认为健康是阴阳平衡、内外调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