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懒蠢小姑子,带着全家奔小康第275章 李清然解决赵氏张氏工钱2
赵氏也是一步不让:”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以前你觉得不公当时怎么不说话让婆婆跟清然做主,现在无中生有,我不承认。 再说了你也说了以前李家就咱们两个儿媳妇,家务都是平分的,咱们到你嘴里什么都是你做的了? 我成天闲着,不说婆婆了,就是我当家的也不能饶了我 。“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张氏怒气汹汹道:”呦!一说到银子你就耍无赖了,以前干的事都不承认了? 都是一家子住着,谁不知道谁啊? 不说破你就给老二留面子,你别给脸不要脸。 再说了,我有说让你帮忙了吗? 我要跟你说了,这银子你拿着也算不亏心,我都没说你让你帮忙,就拿我工钱你亏心不亏心。 照你这样说,别人家口放着牛,你迁走就成你的了?你这跟偷没区别。” 赵氏气的双眼通红的站起身来,指着张氏:“你胡搅蛮缠,胡说八道。” 张氏安稳的坐在椅子上,摸着肚子翻白眼,不屑道:“呦!刚认识几个字,还在我面前说成语了?关公面前耍大刀,不知所谓。” 李清然看着吵架的两个嫂子,要是再说下去,李二跟李老大也得掺和了。 李清然一脸不虞,沉下脸来眼中戾气一闪,道:“好了,有完没完了?以前的事情就不要在提了。 现在就说大嫂休息这段时间没去上工,作坊是不能停的,但是活都是二嫂干的。 这个月大嫂没来的那段时间工钱二嫂拿,还有以后类似这样的事情谁没上工的话,请假,可以在共同干活里的人请人帮忙,工钱怎么给,你们自己商量。 就是一点作坊不能停,不能出错。” 李清然说完看了一圈,有高兴的,有失落不服的,怎么解决都有这样的。 其他人看李清然生气,都没有在说话,张氏不服还想再说,李老大拉住瞪了一眼张氏。 张氏这才乖乖的没出幺蛾子。 李清然见没人反对,脸色这次缓和,“吃完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去。” 赵氏拉个大郎二郎高高兴兴的回家,走之前还挑衅的看了眼张氏。 好似再说,你怀孕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是手下败将。 张氏咬着后槽牙,恨恨的看着赵氏背影。 李老大率先走了。 张氏恼恨李老大不体谅她,她这是为了谁? 三丫小小的个子,慢慢扶着张氏,“娘,咱们回家吧。” 张氏现在看见女孩子就心烦,要不是当初一直生女孩子,赵氏能在她头上蹦跶这么久? 李老大明知道她受委屈都不帮她,还不是因为没有儿子吗。 想着李二有两个儿子,以后老了也能管他们。 呸!她才不需要,她现在肚子里的就是男娃,等她生出来,李老大还能不站在她这边? 以后也不会瞻前顾后了。 张氏看着单纯的三丫,深呼口气,她不能把气撒在闺女身上,不能。 三丫是无辜的,等调节好心情,张氏面无表情的走了。 三丫左看右看,都走了,迈着小腿追张氏。 李清然看大家伙都走了,这才松口气坐下。 都说生孩子多了热闹,也有作伴的,可是有没有想过孩子们都结婚成家后的事情。 谁还没个小心思呢,成家都有自己的孩子,谁不想让自己孩子过的好? 感情肯定就不能跟没成亲的时候比了。 兄弟姐妹多了,不打架不吵架能表面和气就算不错了。 “吵吵吵,一提银子就吵,都分配好了,还能吵成这样,这老四媳妇还没出月子呢。 以后去了豆腐作坊这么相处? 妇人就是短视。“ 李老头不满的声音响起。 李氏:“哼!刚才这么不见你出声呢?现在冲啥大尾巴狼。 还老四媳妇?咋了?清然该你们的啊? 啥都让清然安排,不让老四媳妇去豆腐作坊上工,就不能?” 李氏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惯李老头了,以前家里穷的时候还没发现李老头这么偏心。 现在家里有了,偏心儿子压榨闺女是越来越明显。 李清然看了眼李老头没有说话起身走了。 “你就作吧,哪天清然真烦你了,不管你了,有你好受的。 还老四媳妇,这事还用你说? 你不说清然道时候也会安排,清然啥时候亏待过几个嫂子? 连老三媳妇那么膈应的人清然都照顾了,还能忘了老四媳妇? 偏偏你还出声提醒,这么着? 就你能呗!有本事你给家里挣钱啊? 显着你了还。” 李老头闷闷的抽着烟,良久,道:“我就说了那么一句,你看你说一大堆。” “你是说了那么一句,但是你说的多戳心啊,你从始至终就没把清然当成自己人。 清然也是你亲闺女啊! 纵然你喜欢儿子们,可是你区别对待也太明显了吧。 明明家里都是清然挣的,你出来指手画脚的做什么? 有你吃喝就得了呗,还能委屈你不成?” 李老头也不反驳,默默抽着烟。 李氏现在一点也看不了李老头,起身回房间睡觉。 回到房间的李清然坐在椅子上,要说不委屈是假的。 李老头偏心的这么明显,李清然怎么会感觉不到。 但是她能说什么? 这个封建社会她一个女孩子能去哪里? 只能依靠家里,除非嫁人。 要是嫁的人家不好,还不如李家的家风,那更完蛋。 都喜欢儿子,这能怎么办? 即便家产都是她挣的又怎么样,李老头认为都是李家的,李家的就是他儿子们的。 真是死循环,这还是她能挣钱,活的还这么难受。 要是没有挣钱本事的女孩子,在这种风气下,在家里活的更难了吧。 算了,不想了。 回到空间把粮食一键收获,又一键种下。 躺在空间的地上,看着蓝蓝的天空,看着云卷云舒。 心情也好了不少。 赵氏她们回到家里,让大朗二郎休息后,李二才道:“这么想起来要银子了,帮几天忙而已。” 赵氏这会庆幸李二在老宅那边没有说这样的话。 “本来就是我该得的,多的我一文也不拿,但是该我的,谁也拿不走。 再说了大朗二郎也慢慢的大了,咱们还年轻,还能干的动,现在还不赶紧攒些银子啊。 孩子们以后大了用银子的地方多了去了,尤其读书人,你也不看看清许现在吃的穿的用的哪样不是银子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