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萧长逸想的长远(1/1)

作者:一抹执念

黑化后,小叔叔被我虐到心碎第227章 萧长逸想的长远

如今她刚好到耳顺之年,又是无子无夫之人,当得起神婆一职。 这是苍玹老一辈传下来的法度,自是没人去质疑什么。 若有人质疑,那也不能拿着这条法度去地底下,找祖宗问个清楚吧。 其实清明的人都知晓,没有与神明通话的人,神婆一事,本就是前朝诸位君主为稳固皇权的手段。 前朝多少君主,可称得上“数不胜数”。 但他们想要做的事儿,若有底下臣子极力反对,就会让神婆替他们问问神明,问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可行否? 最终的结果注定让君主满意,因为神婆就是君主手中的刀,刀在哪里放着,都是由持刀之人决定的。 然,君主就是那个持刀之人。 想到这些,张崇宗他们心中多有摇动,但还差一把火候,而这把火候需得萧长逸亲自送过去。 很快就瞧见萧长逸目光坚毅,看向身侧的张崇宗,道明心中想法, “借助神婆,也是为了不给张家招惹事端,若是冒然告知村民,他们指定是不信的,如此下去,只能眼睁睁看着麦田被雨水浸泡。” 萧长逸没有时间悲叹,他只能尽量说服张家人,要说服张家人,唯有先说服张太爷。 因为他是看出来了,这张家是由张太爷做主的。 或许平日里是张大娘操持全家,但在大事上,多半是要听从张太爷的话。 故而,他又开口对张太爷说道,“退一步讲,若是他们信了里正的话,去收割麦田,日后天上降下雨水,村民们会感激你们一家。” 不等张家众人反应过来,萧长逸将残忍的事实摆在了他们面前,供他们抉择, “可人心是会变的,等雨停了,他们再回想到麦子并未成熟,就听了里正的话把它收割下来,而平白损失的收入,到那时,才算是真正的后怕。” 许是这话说的重了些,以张崇宗为首的张家人,除却年岁尚幼的张三宝和张四宝外,其他人心思百转。 他们张家不怕事,也不想惹事,只愿安逸在此,寻一处清静之地。 这些年,他们在清柳村安分度日,与村子里的村民相处还算融洽,不曾得罪过什么人。 就像萧长逸说的那样,若是劝说村民提前收割麦田成功。 待日后村民们度过危机,指不定要怨恨他们张家多管闲事,让他们平白损失好几成的麦子。 萧长逸也说了,上头有意提高赋税,等真的来征收赋税时,就村民们手中的那些麦子,估计都要被官差给征收殆尽了。 若事情按照预想的轨迹前进,他们张家决然不能轻易脱身,没有粮食,村民们还不得天天跑到他们张家来闹。 村民都穷怕了,到那时,他们不会再将张家当成救命恩人。 只会将张家当成肥肉,时不时来啃上一口,甚至还会吸血吃肉。 张家绝对不能陷入这种境地里,张家老的老,小的小,家中儿子媳妇们又都不在家。 若是村民成群结队的来闹,他们多半是没有能力去抵抗的。 他们张家虽说十年前也是过着锦衣玉食,丫鬟婆子成群的日子,可从帝都皇城出来时,并未带多少银两。 唯一的银两,也是张家经营的几个铺子,将它们给变卖出去,作为日后的花销。 可十年已经过去了,那些银两,也花的不剩什么了。 张家现如今的收入来源,也不过是张旭之与张大宝上山狩猎得来的。 虽说张大娘与张旭之的两个儿子与儿媳妇们也会定期托人捎来银钱。 然,那些银钱都给张家几个孩子买笔墨纸砚了,就算还有些余钱。 可依照张大娘不会亏待几个孙子的性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县城里给他们买些零嘴吃,多半也是不剩什么。 村民们若向他们讨要银钱,用来弥补他们自个的损失,张家万万是拿不出来这么多银两。 在心里权衡完利弊后,张崇宗昏黄的眸子里闪过一抹光芒,老脸之上全是了然之色。 萧长逸瞧了,微微松了口气,随后又趁机补充了句, “相反,有神婆在,村子里的人自是不敢说什么,毕竟,谁都怕得罪神明,而身为能与神明通气的神婆,大家只会敬着护着,还会感激她及时出手,替他们保下麦子的恩情。” 最终的结果是,张崇宗点头了,有了他的点头,张旭之才敢着手去办。 他知道此事不能拖,早一日将麦田的麦子收割回来早一日安心。 这件事,他并没有打算去告知给其他村的人。 一来是,萧长逸说,若是此事让其他村的人知晓,怕是他们不会信,还有可能将此事宣扬开来。 更有甚者,若是传到溪水县县令耳中,清柳村怕是逃不掉惩戒。 苍玹法度,向来是不会容忍聚集闹事者,轻则赏你三十个板子,重则关入大牢,受十年牢狱之灾。 二来是,大涝之后,百姓们没了粮食,而上头又下令增加赋税,两相碰撞,挨饿的只会是百姓。 萧长逸给了他一个警醒,若是告知给其他村子,他们不信这个邪,任由麦田在地里生长,直至成熟,才愿意收割。 麦田多半是颗粒无收,旱涝天气本就一体,大涝过后,估计就是大旱了。 世道本就艰难,世家大族不给出路,撺掇渊帝增加赋税,充盈国库,以备不时之需。 使得百姓们深受其害,大旱之下,良田算是废了,哪怕种上庄稼,无水流灌溉,不出三日,只会旱死。 没有粮食,想想那场面,接下来会面对什么呢? 当初,上妩帝姬降世之时,大雪连绵数日不止,六月酷暑,大雪覆盖庄稼,使得庄稼被冻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