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迷雾(1/2)

作者:挑灯仗剑

飞剑祛魔录第二章 迷雾

这一年是天游道长下山寻觅大荒龙祖留下的道家至宝“天玄宝盒”、再历修行的地要求加入。只是时间已十分紧迫,不能因闲事而有耽误,当下急步赶路。傍晚时分到了一个名叫海盐的小镇,从海盐一路向东,就是天台境内。眼见天色已晚,便在镇上找家客店宿了。

第二日一早,天游道长便起身洗漱,扎束了行李包裹,算还房钱饭钱,买了几个馒头和两斤牛肉当作干粮,问明路径,望天台山赶来。你道天游道长是个道士,为何擅自用荤?原来自广成子传道崆峒山,乃为道家玄门之长,而道士也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视乎个人要求与条件,可以自由选择出家或不出家,没有哪家道门特别规定道士必须出家。后世全真创立,才渐渐制定了严格的出家制度。而道家后来分为全真和正一两派,全真派道士基本都是出家道士,不结婚,不用荤。正一道士则可以结婚,不戒荤腥。天游道长自幼有灵根,却也不是出家道士,在道门称为“散居道士”,既无饮食界限,也可以禀明师门与女子结婚,因此他是荤素都用,并不戒绝。

闲话少述。只说天游道长离了海盐镇上,疾行赶路,中午十分,到了天台山下。原来那天台山那是浙东名胜,山水秀丽,被人誉为“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奇草异木、珍禽异兽极多,山林郁郁葱葱,广有梅、樟、柏、藤,云锦杜鹃广布万丈山崖,龄逾百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每年逢春,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葩,团花锦簇,望之灿若锦霞,十分艳丽。天游道长到了山下,猛地想道:“旧日曾在崆峒山下、赤驼河边,遇见天台山寺的监寺元元大师,两者摈弃门户之限,相谈甚欢,结为忘年之交。今日到了此处,理当相访,以示尊崇之意。”在山间找到一位樵夫,问了天台山寺所在位置,便上山而来。

他依着樵夫的指点,一路找寻,忽闻密林钟声,悠扬悦耳,心道:“这大概就是天台山寺了。”走出密林小径,只觉眼前忽然一亮。但见俯瞰之下,一座山间古寺,座落在四面环山之中,五峰环抱,宛若世外桃源一般,清幽优美,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寺前照壁拱桥,碧水长流,傲然屹立在半山坡上,寺内殿宇辉煌,处处奇观,如同一幅天然画图。天游道长见了此等美景,不禁心花怒放,道:“怪道元元大师骨骼清奇,在此修行,多半沾了山光水色的灵秀之气!”下了山坡,顺溪上行,沿途但见山峦滴翠,怪石遍布,奇峰突兀,果真步移景异、触目皆成景色,恍入仙境之中。不多时到了天台山寺石梁之前,放眼一望,又是一番景致,自与别处不同。

但见那石梁长约四丈,飞架山谷两端,梁面宽有两丈宽窄,如苍龙耸脊,横亘峭壁之间,山顶挂下一幕飞瀑,一瀑三折,从数十丈高的悬崖飞流直下,如银花,如霜雪,轰然乍响,势如雷鸣。石梁前乃天台山寺,瀑底为铁门寺,茂林修竹,掩映其间,石梁上下的摩崖题刻,铁画银钩,诸体齐备,谓为大观。天游道长看得如痴如醉,心中赞叹:“我崆峒虽也称得山灵水秀,较之天台,虽各有千秋,始终还是少了水的映衬,之于大观,未免大为逊色。”正观赏之间,一个身材高瘦的老僧人缓步走近,见了天游道长,合掌问讯:“阿弥陀佛。请问大师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光临敝寺,有何见教?”

天游道长见他面色和善,忙打稽首还礼道:“贫道崆峒天游,特来拜访忘年之友元元大师。”那老僧听了,忙道:“啊,原来是崆峒山天字辈十大真人到了,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贫僧了空,乃本寺戒律堂首座。”天游道长再施一礼,道:“失礼,失礼,见过大师。请问元元大师可在寺中?”了空禅师道:“元元师兄闭关,前日刚出。原本格于敝寺寺规,贫僧不能请外客到寺随喜,既然大师乃是崆峒剑仙门下,又是监寺大师的忘年之交,今日光临敝寺,若不恭请,岂是待客之道?”天游道长见他一番诚意,又喜他言语练达,于是单掌竖起,一笑还礼,说道:“那么请大师为贫道引见!”了空禅师笑道:“佛、道虽不同门,三千年前是一家。大师和元元师兄乃是朋友相交,些许俗礼算得了什么?请上人跟我来。”当下前面引路,将天游道长请进寺中。

那元元大师乃是有名的佛子,时当刚刚出关,因此不在大殿,却在后园小憩。天游道长跟着了空大师一路到了后园,果见一位相貌清癯的老僧,长眉垂颊,手拄鸠杖,正在后园一个人静静观花,闻得门外脚步声响,抬头一望,立时满脸堆欢,合掌道:“天游道兄,自赤驼河边一别,这一向时光荏苒,匆匆便是多年,道兄别来无恙?”那老僧正是天台山寺的监寺元元大师。

天游道长忙上前两步,单掌稽首,笑道:“多谢大师挂念,贫道向来还好。大师法体康健?”元元大师笑道:“多承,多承。请往花阴之下奉茶。”三人到了一处花锦牡丹树下,席地而坐,不多时沙弥奉茶上来。元元大师问道:“道兄南游,可是有事而来?”

天游道长谢了茶,道:“贫道云游历劫,半途接到本派弟子送来的消息,听说道门至宝‘天玄宝盒’重现人间,贫道跟随线索,这才一路来到南方,记得大师在此常住,因此特来相访。”元元大师道:“若是消息确切,也没什么奇怪。所谓树大招风,崆峒剑派号称天下剑学之源,‘天玄宝盒’乃大荒龙祖在自己左眼中历时两千年辛苦炼出,听说神通妙用,无物可及,莫说江湖武林邪派魔头,即便正道中人,又有哪一个不暗中觊觎、希图据为己有?”天游道长点头道:“大师说得是。”元元大师又道:“若是能见到‘天玄宝盒’,道兄可承道祖托付之重,将它带回山去,重加封印,留待有缘再行开启,自是功德无量。这千百年来,崆峒山经历了不知多少大风大浪,至今屹立不倒,大抵皆因崆峒剑气尚在,抑或‘天玄宝盒’在世,若三山五岳的黑道中人或者魔教中人执意要跟崆峒山过不去而拼死抢夺‘天玄宝盒’,必会愚不畏死,苦苦周旋。留它在俗世,总归祸害不少。”天游道长听了,连忙点头称是。

了空禅师道:“师兄,请恕小弟见识短浅。但此盒到底是何来历?”

元元大师道:“此盒由来,实在妙不可言。你且听我慢慢说来。”

原来天玄宝盒乃三皇尚未面世时,大荒龙祖以龙威镇压世界,有感天劫的厉害,因此动心起念,在自己左眼中以元神为火,用时两千年方才辛苦炼出。世传“天玄宝盒”中放有大荒龙祖亲手铸炼的宝剑一口,并三卷仙法及一对道家至宝“天地环”。那三卷仙法皆乃大荒龙祖亲手斩上古凶兽,取凶兽之血于菩提叶上写成,仙法若出,万邪避让,正气行将充盈于世间,乃是稳定三界平衡第一经典。“天地环”则是大荒龙祖亲手所炼的法宝,此环一出,百魔辟易,万恶远遁,有天地之重,变化玄微,功用不在道家天藏诸宝任何一种之下。至于那口宝剑,则可以想见。世上剑侠多如牛毛,练成剑仙者却是屈指可数,得此宝剑,剑仙一日可成,登山踏雾,白日飞升,只在须臾之间。但大荒龙祖在东海之滨涅槃后、第一次天劫发生,当时天地巨变,“天玄宝盒”忽尔消失无踪,至今已有三千年。崆峒剑派因道祖亲手托付之故,为寻此宝前赴后继,付出了无数人力物力要将它寻回,奈何“天玄宝盒”偶然仙踪一现便即消失,这三千多年来,“天玄宝盒”共在世上出现过五次,每次都引起正、邪两派的殊死争夺,直令世界动荡不安,生灵涂炭,流血五步,横尸千里。

广成子去世前曾对弟子说道:“此盒乃是道祖托付于我负责看守,厉害相关,须待有缘人来方可安服。若是无缘,即便将它取到手中,亦复无益,不过徒添杀戮而已,汝等万不可逆天行事,此盒是否能见有缘人,就看缘法罢了。”众弟子听了,战栗不敢言,于广成子仙师去世后,即以“万花宝符”将此盒严密封印,藏于混元洞中。那混元洞道路曲折,机关甚多,崆峒弟子以为此盒放在混元顶,当可无忧。岂知广成子去后,天地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年第一次天劫降临,崆峒山虽未受损,但封印“天玄宝盒”的混元洞却在天劫之后现出裂纹,“天玄宝盒”从此骤然消失于世间。崆峒弟子侦骑四出,始终再未找到天玄宝盒的下落,这件事也就一直成了历代掌门祖师的一块最大的心病。

元元大师说完,沉吟半晌,才道:“贵派祖师上古剑仙广成子为十二金仙之首,道法深湛,立于世间,抚剑扬眉,惩凶除恶,宇宙一清,后来者虽亦步亦趋,却难及广成子那般手段雷霆,为苍生百姓,任劳任怨,翦除奸凶。可知所为者何?皆因修行人一心求道,图的是自身的修为,却把世间万物的疾苦置于无物,并无悲天悯人的包容之心,于道祖所传《道德》,谬之远矣。如此而言,纵活千载,修得飞天入地,颠倒阴阳,法力无边,又亦复何益?”

天游道长说道:“大师教训甚是。贫道道德微薄,希望将天玄宝盒找回,消弭世间因天玄宝盒此起彼伏的血光之灾,至于这天玄宝盒与贫道是否有缘,贫道却委实从未想过。”元元大师点头赞道:“你有这片心,已是极好的了。”天游道长道:“久闻大师有法眼,今日贫道除了前来问候请安,还有请大师指点迷津之意,愿大师有以教我。”元元大师一怔,笑道:“好,好!就凭你这片心,老衲也愿助你一臂之力。你随我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