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翰林三人(1/1)

作者:一顿两馒头

红楼群芳谱第1375章 翰林三人

“京城的年关,果非别地可比。” “京城这里,这些年也来过数次,只是……在这里过年还是第一次!” “忠岳兄,你应该更有感触吧?” “……”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 似乎,还算形象。 只是,这杯子……不是酒杯,而是茶盏。 只是,这影子……并非月光下的影子,而是烛光摇摇明照的影子。 初二日! 按照年前翰林院的轮值排班,秦钟早早起来,穿戴齐整,赶赴翰林院。 如所料,淳峰还是早一步到达。 甚至于,正在和刘东武说着话,得……他们都早!其实自己也不晚,和先前一样的。 还真是卷! 翰林院的轮值……以排班为主,若是自愿前来翰林院,自然……没有拦阻,也不会反对。 翰林院的一个个行署区域,基本上都有人来,差别……人数之故。 卯正二刻有余,围炉而坐,秦钟三人随意闲聊,刘东武也没有回他的配房之中。 大过年的,翰林院的小吏不为充足,一应诸事……不为之前的齐备,待在一处……常见事。 轮值的小吏也喜欢。 如此,便是一并服侍着,别样的省心省力。 “……” “京城的年关!” “的确热闹非凡,昨儿……我几乎都在城中走动。” “我祖籍是福建泉州府偏西的佛耳山之地,那里相对偏僻许多,附近的城池也不大。” “方圆也就三四里,比起京城之大,小矣!” “虽然小了一些,然……节庆之日前往,一家人前往,也是别有乐趣。” “昨儿在城中行走,见识诸般,的确天下至尊至盛之地,京城……当如此。” “惜哉,却无同家人一逛的心情。” “……” 淳峰! 原本垂落胸前的右手臂已经放下了,只是……还用不上什么力气,喝茶……此刻还是左手。 于文清兄之问,淳峰慨叹一声。 昨儿初一,京城无尽热闹,自然走动,去了许多坊市,也难得花了一些钱财。 京城里的吃喝玩乐,远非家乡的小城可比。 然! 开销也非家乡小城可比。 自己昨儿逛京城,更多和走一走,见一见,听一听……,记忆中,同妻女去城中走动,别样的热闹。 别样的入心。 对比起来。 还是喜欢家乡的小城。 京城! 难得来此,难得在这里住着,若不好好见识见识……多为可惜,将来回家之后,也可同妻女说道说道。 她们! 她们也许一辈子都来不了京城,听自己好好说道说道也是不错的。 京城! 也和自己所想的京城一般。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多非天下别的地方可比,若然昨儿没有下雪,应……更热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忠岳兄心意如此!” “……” “福建……距离京城的确有点远。” “若是如文清兄加在山东,家人都可直接前来了。” 淳峰所言,心意之语,可以感之。 没有亲人家人在身边,寻常时候或许不觉,若是四时八节……则是别样的感受。 握着手中茶盏,秦钟微微颔首。 刘东武的家就在山东,和直隶挨着,纵然数百里、近千里……道路也很顺,前来不为难。 淳峰的家人……太远太远了。 尤其淳峰也说了,福建的天候和京城天候迥异,果然家人不太适应,就不妙了。 还有京城的开销花费之物,比起寻常地方,也高一些。 “若如鲸卿你这般……家就在京城,那就更好了。” “……” 轻抿手中茶水,刘东武笑言。 “鲸卿这般,好……也不好!” “按照国朝仕宦惯例,除了一些特别的衙门行署之外,其余六部诸司……欲要精进,定要外放的。” “遍观陛下御极以来军机处的一位位大臣,九成以上都有外放的履历。” “哈哈,鲸卿你将来若是外放,也要体验这般感觉了。” “……” 离开家乡多日、多月,一些事情也都习惯了。 何况,眼下待在京城,也非永远停留,再有一二年……就可回去了。 淳峰于此,倒也不为十分纠结。 如文清兄那般……家人都接过来了,也着实有些羡慕,奈何……福建距离京城实在是远! 鲸卿! 更是没法比,鲸卿就是京城的人。 眼下做官也在京城,家人也在身边,极好的事情,将来就不好说了。 鲸卿是一位有才学、有干才的人,更是得陛下看重的人,前程可期。 如此, 外放是肯定的。 外放之后,如若相距京城比较远,也要体会自己的这般感觉了,不过……也有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自己之所以不将家人从福建带过来。 主要是因北方的天候迥异江南,秋冬更为明显,雨雪隔三差五就有。 昨儿还下了一天,今儿倒是不怎么下了,却是……愈发森寒了,身上穿了一件又一件。 老母和妻女若来京城,春夏还无碍,秋冬就要受罪了,尤其老母的年岁也大了,若然有碍,自己的罪过。 妻女也是一样。 还有一则……离开老家,没有田亩在身边,没有织机在身边,一应用度还要重新才买。 需要花费不少的钱粮。 而自己的俸禄……倒是可以养活一家人,只是……会稍稍紧迫了一些。 待在老家那边,有田亩在身边,有织机在身边,妻子还可以时而网鱼……。 再加上自己寄回去的俸禄银子。 老母和妻女她们还可以过得更好一些。 是以,她们不来京城,对她们更好一些。 鲸卿! 家境是富裕的。 倘若将来去外放为官了,除非是一些极其偏远的苦寒之地,不然……家人跟在身边也是不难的。 吃穿用度,都不需要怎么操心。 天候之故,似乎也不需要担心,能够在京城待的习惯,天下间许多地方都可以适应。 …… 嗯。 也许,也会和一些亲朋好友远离,终究……还有家人在身边,难得的慰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文清兄,忠岳兄,你们都已经体验年关异乡的感觉,我若是不亲自体会一下,是否……有些可惜?” “……” 秦钟悦然。 语落,举起手中杯盏一礼,轻呷两口。 先前下江南,年关的时候,和老爹一处,倒也不为异象孤独,将来要体验一下? 不知道会是什么感觉。 期待? 不好说。 不期待? 同样不好说。 “鲸卿妙语,诗词佳句不绝。” “年前一首《浣溪沙》,我诵读之时,多心神怅然,好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过往诸多寻常事,如今已然难再有!” “……” 刘东武有感一叹。 “《浣溪沙》!” “极好的诗词,素知鲸卿你的诗词之才上等,只是做的不为多。” “年前的报纸上,纪春帆、李乐山他们一些人的诗词刻印不少。” “我读之,能入心三分者,唯有鲸卿你的这首《浣溪沙》了。” “我父早去,母亲又老了,真怕……。” “唉。” “希望翰林院的日子早些过去,我也能早些回家看一看老母。” “……” 淳峰深深颔首。 那首词……是鲸卿年前所作,临近年关,却是一首甚为伤感的诗词。 读之。 自己都忍不住想起过往许多事,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了,记忆不为多。 老母如今年岁又过了花甲。 幸而,身子还算好。 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京城和福建很远,一次书信往来都得一两个月以上。 真真想念。 “忠岳兄。” “宽心,你举业有成,入翰林院,长者知晓,也当欢喜。” “待一二年,不为难!” 刘东武轻声道。 自己比淳峰好一些,妻儿都在身边,父母也都在,唯有父亲在外为官,见的也不多。 “我无碍的。” “无需担心,只是有感罢了。” “……” 淳峰举起手中的茶盏,于身边的二人笑语看过去。 “说起诗词一道。” “年前的报纸上,纪春帆和李乐山他们的确多扬名。” “尤其是纪春帆,因……尚不是正式官员的缘故,性情更为洒脱不羁了。” “留下许多诗篇,报纸上每日都有刻印,估计得有数十首。” “李乐山相对少一些,但……只要喝酒喝多了,做的也不少。” “二人……都喜欢作诗,性情略不一样。” “纪春帆多喜欢在青楼、酒肆之中停留,同友人、歌姬抚琴听曲,作诗填曲!” “李乐山则出入高门贵府比较多。” “尤其是诚王府,有闻……诚王殿下对李乐山多看重,诸多赏赐落下。” “甚至于还愿意为李乐山说媒,言李乐山可尚公主!” “……” “……” 没有在那首《浣溪沙》的诗词话题上停留,那首词多伤感,如今是大年初二,当说一些好玩有趣的。 至于翰林院的差事。 大年初二,无需理会那些。 握着手中的杯盏,刘东武话锋一转,落在另外一事上,因有些好奇,便是记下了。 而今,也算做一个谈资。 诗词一道,他们这一次的恩科会试中,惊才绝艳之人不少,鲸卿自然是其中之一。 眼下的京城,若论诗词一道更为名声响亮者,纪春帆纪三绝和李乐山绝对位列其中。 二人名气如此,关于二人的事情也传出许多。 闲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