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章 新年第一瓜(1/2)

作者:雪中轩

最强制片第七二章 新年第一瓜

办公室。

暖气很足,外面寒风凛冽,屋内赵祯身穿针织毛衣、修身牛仔裤,简单清爽。

他趴在办公桌上,拿着笔,低头认真的在纸上写写画画。

上面是他为公司规划的一些剧集项目。

可以做成系列的《小舍得》《小欢喜》《小别离》的小系列。

法医秦明的系列剧。

三十而已引出的二十不惑、四十正好系列。

这些除了法医秦明,都是可以上星的剧集,能上星就意味着能参与奖项的评选,主要是在为了打响口碑,获得业内认可。

还有一些是网剧,则是主攻观众的口碑,在分账模式下盈利的同时,把公司的口碑立住,让众人有一种祯娱乐出品,必是精品的感觉。

上星剧、网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而且现在他注意到,市场上涌入越来越多的微短剧。

各大短视频平台频频出圈的“歪嘴赘婿”系列小短剧。

凭借类似的套路,“歪嘴赘婿”、“歪嘴战神”、“歪嘴龙王”等一系列相同的反转剧,频频出现在多个平台信息流推荐页。

在快手、抖音、b站等平台,相关视频总浏览量已超过五千万。

流量加持之下,作为近年来增粉最快的短视频内容赛道,现在剧情类短视频又一次站在了短视频内容赛道的潮头。

越来越多的类似小短剧不断涌现,催动着短剧内容生产和供给的速度加快。

究其原因,一是制作成本低,二是人们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三是各视频平台为了降本增效,有意扶持。

今年长短视频平台已有了发力微短剧的倾向。

“投入10亿资金”

“推出1000部新作”

“出品30+部s级精品微短剧”等各平台口号,被很多投身微短剧赛道的创作者认为是极为利好的信号。

这套依靠“资本扶持+流量倾斜”的典型互联网催熟市场打法,在他看来,和国内早期网络电影发展路径极其相似。

国家广电总局将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网络影视剧作品定义为“微短剧”,并正式纳入监管,这也相当于微短剧获得了“官方认可”。

一时间,在视频平台牵头下,影视公司、机构、广告公司等各类视频创作公司纷纷入局。

当然,微短剧成本低、体量轻、传播快以及操作灵活等特点,也是助其成为风口的原因。

他仔细了解过,找了几个圈内有微短剧制作经验的制片人也问过。

以一部总时长60分钟的微短剧为例,从立项到上线,差不多只需要3个月。

正式拍摄集中在一周左右就能完成,而且制作成本一般只需要几十万元。

于传统影视公司而言,微短剧开拓了新的内容切口。

于中腰部影视创业公司和广告公司,是一个能盘活公司项目,在行业突围的好机会。

于机构来说,微短剧是为账号沉淀内容,培养红人的新出路。

现在摆在他办公桌上的剧本,就是一部微短剧《招摇》,一部讲述背德小妈极致拉扯的复仇爽剧。

一位叫李牧鸽的导演通过李尧的关系,递上来的,寻求投资。

上大学时李牧鸽他按照家里的规划考上了京城大学,学的是当时热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他本人对这个专业并没有兴趣,对数字也并不敏感,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李木戈跟随别的导演学习,现在想自己执导影视剧作品。

恰好祯娱乐传媒在影视圈招兵买马,打出扶持新人导演、编剧的口号,每天都要接到无数新人导演、编剧投来的剧集项目。

为此,公司特意设立了一个审核部门,审核是否有投资、拍摄的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