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加个点第三百零二章 程昱的暗示
“屯粮之地?那被府君所擒拿的蛾贼头目地位可不一般。”
刘备颇有些惊讶。
屯粮之地可不是什么一般人能知道的,确切的说,整个军队中通常也就三四个人能知道具体的信息。
很多时候粮仓还分真仓假仓,主仓辅仓,就连督粮官通常在临行前才会知道自己的行军路线,而粮仓所在地的士卒大部分不知道自己看守的是什么,小部分人知道是看守粮食,但不清楚里面到底有没有,有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但凡带过几天兵的都知道截取粮道,烧毁粮仓是取胜的捷径,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
实在是太难了,也太不切实际。
首先要派人绕到敌人后方,然后就会发现首先对方路线很难获取,就算有几条是必经之路,但敌方运粮队路过的时间却很难把握,只能费时间埋伏蹲守。
可埋伏吧对兵力又有要求,派少了不一定打得过护粮队,派多了又动静大,稍微一耽搁就会被包饺子,况且运粮线路往往都不止一条,就算废大力气断了一条也不会有多大效果最多就是让最底层的士卒饿一下肚子,干的变成稀的。
风险大,成本高,收益还小。
而人们常常听到“断其粮”和“绝其援”连在一起,为何?因为通常真正能断粮道的时候往往就代表着已经把对方给包围了,所以连带着援军也一并进不来。
那断粮道不行,干脆釜底抽薪把屯粮地给砸了呢?
其实也不靠谱,这种重中之重的信息都是绝密,而且真真假假的,外人很难搞清楚,加上真粮仓或者说主仓必定重兵把守,想要端掉难如登天,除非能精确的得到屯粮地点的信息,能保证集结优势兵力,一击即中。
这何其难也?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除非在敌方高层有内应,抑或是敌方的核心人物中出了个二五仔。
当然像刘毅这样直接正面干翻之后通过审讯擒获的敌方核心人物也能得到消息,但这等于是先拿到结果,再反推过程,本质不同。
所以刘备在先知道了自家府君已经大破黄巾的情况下再听到这个消息,倒也没觉得有什么惊讶的,他只是想了一下,接着单纯的从战术的角度分析道:
“府君的担忧的确有可能发生,若让那些知晓此情报的溃逃头领先到了桓台,那其很可能会放弃桓台,仅带着桓台守卒和够用的粮秣撤退,接着将剩下的大部分屯粮付之一炬。”
他的表情颇有些凝重,“此间应当囤积了徐贼十万黄巾所需的大部分粮草,为其搜刮两郡所得,倘若未能及时拿下使其被焚,那咱损失可就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