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思想转变(2/2)

作者:尘世迷途人

大明之帝国崛起第三十四章 思想转变

众人拍手称快,没想到陛下这么爽快,把日进斗金的西山拱手让与朝廷。王琼问:“陛下,那今年的收入是否上交国库呢”?

朱厚照故意板着脸说:“王大人,你真是尽职啊。好歹也让朕过一把富翁的瘾啊,朕刚把西山划归朝廷,你就惦记上那四千万两了”?

王琼坦然说到:“陛下,按照您的安排,明年朝廷需投入不少银两去修路,还要提高官吏的收入,另外将士那边也需要大笔的银两,若是有西山的岁入,朝廷将会更加从容。再者说,天下都是您的,在哪个口袋放着不也一样吗”?

“好了好了,朕说不过你,朕已经吩咐西山衙署和你们交接了,你们到时候要做好档案记录。梦阳、立平,现在朝廷的收入是多了,但也不能乱花,你们要做好审计和廉政工作”。

李梦阳和龙立平拱手称是,新任的人力资源部部长许建衡站出来,递上一本奏章说:“陛下,这是人力资源部根据官吏人数的核算,按照职级重新调整了俸禄,请陛下过目”,朱厚照接过奏章,大致翻了翻说:“可以吧,你提交政务院审核,讨论通过后就下发吧”。

一位小太监小心翼翼的走进来说:“启禀陛下,唐伯虎求见”。

唐伯虎?朱厚照眉头一皱,“宣”。唐伯虎一脸憔悴,进来就把林俊的奏章递了上去,恭敬地说:“陛下,朝鲜局势暂时安稳,但朝鲜勋贵对于朝廷之策多有阻拦,林大人怕李倭寇之事再次发生,委派臣回来请求陛下增兵朝鲜和派遣官员,另朝鲜今年冬天大寒,请陛下安排粮食和布匹至朝鲜,助朝鲜百姓度过寒潮难关”。

朱厚照示意谷大用把奏章递给刘大夏,说:“去把军务院的杨院长请来商议朝鲜增兵事宜”。

刘大夏看完奏章后说:“陛下,按林俊所言,朝鲜勋贵极有可能行非常之事,增兵朝鲜势在必行”,刘大夏又扭头对许建衡说:“许大人,看来这个春节你们也不得闲咯,尽快选拔官员奔赴朝鲜协助林大人控制局势”。

哼,李下台了,你们这帮朝鲜勋贵就想着把持朝政?想多了,不然朕这么费心布局干什么,想摘桃子也得看你们的手够不够硬。朱厚照眼神闪过一丝杀机,冷漠的说:“政务院颁布旨意,朝鲜谁敢阻拦朝廷之策施行,一律拿下押回京城审理,朕倒要看看谁敢和朝廷对抗。告诉林俊,要安抚好朝鲜百姓,只要朝鲜百姓支持朝廷,那些勋贵就如土鸡瓦狗;另外不必手软,抓住几个跳得欢的勋贵作为典型处理;还有做好朝廷之策宣传工作,要让朝鲜的百姓都知道朝廷会给他们带去好日子,保证了基石安稳,那些勋贵就蹦跶不了”。

刘大夏悠悠的说:“陛下,为确保朝鲜安稳,老臣建议春节过后,抽调西山学院的学子前往朝鲜宣传朝廷之策。朝鲜现在分为三层,顶层自然是勋贵,中层则是士林,底层是百姓。虽然底层百姓多,但中坚力量还是中层的士林,士林处于中层上可以联系勋贵,下可以接触百姓。抽调西山学院的学子前往朝鲜,能更快的接触朝鲜士林,再由朝鲜士林来宣传朝廷之策,效果会比我们宣传好得多”。

“臣附议”,李东阳站出来说:“陛下,当务之急是要稳住朝鲜的局势,若是采取强硬手段,恐怕会引起反弹和恐慌;先采取怀柔政策,不至于让朝鲜上下抗拒朝廷,这样我们才能分化治之”。

“或许我们还可以为朝鲜的士林和百姓特设一些朝廷之策,比如说朝鲜士子也可以来西山学院学习,参加朝廷科举;而百姓最为看重的就是税赋,朝廷可以发布政令,鉴于李作恶多端,为祸朝鲜,导致朝鲜民不聊生,因此,朝廷决议免除朝鲜百姓三年税赋,至于勋贵若是遵从朝廷旨意那还好说,若是执迷不悟,那就杀一儆百”,谢迁说到最后,杀气腾腾。

“除了这些,臣建议可以赋予林俊等朝鲜特派官员一定的权限,不需要事事奏报,比如需要增兵朝鲜,可以给予权限,让他们直接联系辽东战区的负责人,毕竟朝鲜到京城距离还比较远,一来一回浪费不少时间”,王华沉吟了一会,缓缓开口说到,他这个想法不是为了儿子王守仁,而是从多年地方从政的经验,有的时候事急从权,确实无法做到一事一报,为了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可以赋予一定的权限和自主权给地方官员。

朱厚照很欣慰,政务院众人的思想转变是这次体制改革的最大好处,不再开口闭口孔孟之道,仁孝礼仪,已经初具向外扩张的思想,朱厚照点头说:“很好,你们先商量出一个方案来,王大人说得对,特事特办,可以给朝鲜特派官员一定的权限,至于这个度你们也要想清楚,既能给林大人带去方便又要预防权力过大,失去控制。军务院配合政务院,总之一年之内朝鲜上下一定要归顺朝廷,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东边的日本,朕已经得知,日本有一座银山,还有无尽的海洋资源,现在日本正处于战国时期,给了我们极大的机会,朕已经命令军务院开始进行渗透,你们政务院也要做好日后宣教日本的规划准备”。

银山?众人面面相觑,继而眼中放出光芒,现在大明最紧缺的就是白银,别看今年岁入如此之多,但基本上都是海外贸易获得的,其实大明本土的白银很少,再加上百姓喜欢存钱,家里有钱的都喜欢把白银放在瓮里,然后埋在床下或是地下,朱厚照面对库房的内帑也是很头疼,铜钱一地都是,朱厚照有心推行纸币,但大明的宝钞余毒甚广,百姓对宝钞极度抵触,现在还有很多百姓家里有不少的宝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