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第249章 大清帝国的轰然倒塌
武昌起义的成功,让各朝古人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同样有些担忧。
虽说起义成功了,但毫无疑问会面临清政府的镇压。
大家记得清清楚楚,清政府手中还掌握着北洋新军。
以目前革命党的力量,想要抗衡北洋新军,恐怕难度还很大。
虽然大家也知道清政府最终的结局是灭亡,但不管怎么说也需要一个过程。
“并且最关键的是,如今整个南方都起义了。”
派不派遣袁世凯发兵镇压起义,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一个将皇权发展到巅峰的王朝就此轰然倒塌,多多少少让他内心很受触动,心中难免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慨。
“为了巴结顽固派,他大开历史倒车,结果是一步错,步步错。”
“有了最高的权力,自身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也就没人能动他了。”
“隆裕一听,不便再说什么,只好作罢。”
梁启超:4200名革命党的大好男儿,就这样被袁世凯付之一炬,这个袁世凯实在是太可恨了。
“效忠清政府最大的收益是善终加侯爵,且风险很大。”
要不是迫不得已,她真不愿意选择相信袁世凯,把兵权交到袁世凯手上。
“此时的大清王朝已基本失去了整个中原汉地,名义上归属大清的也只有东北、西北、西南等少数省份。”
他带领革命党就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结束不合时宜的帝制,可不是为了让袁世凯当皇帝的。
“他就可以当大总统,获得最高权力。”
“袁世凯建议隆裕重用八旗少壮派,看看能不能从中选出一人领兵南下讨伐革命党。”
“良弼之死,对时局影响很大。”
“于是到了1912年2月12日,重压之下的隆裕携六岁的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大清的最后一次朝会。”
但很可惜,作为预备队统帅的冯国章也是他的人。
清朝各时期的皇帝无不脸色复杂,要说不悲痛是不可能的。
“加之南下的北洋到任后,善待军官,关爱士卒,让禁卫军重新找到了主心骨。”
“载沣从风口浪尖脱身后,禁卫军训练大臣良弼又站了出来。”
这支北洋军也只有他才能掌控得了,只要他不发话,其他的将士就不会行动。
“而绝大多数军队也随着各省的独立脱离了清政府的掌控,地盘可以说是基本没了。”
“1912年2月4日,段祺瑞率认为,汉口兵民一家没有分别。”
“禁卫军听说良弼死了,顿感失去主心骨,也是人心惶惶。”
这个北洋军是他编练出来的,安插了大量的人手,除了他没有人可以指挥得动。
“隆裕没有拒绝的筹码,不得不妥协。”
隆裕太后:我大清没有对不起你袁世凯,为何要背叛大清?
袁世凯能有今天的权势,都是大清朝赐予的。
他们革命党虽然实力还不错,但要和袁世凯手中的北洋军相比就差多了。
他年轻的时候出洋留学,见识过西方的世界,知道西方是什么样子。
“可是在大清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载沣怂了。”
“朝会期间,隆裕宣布清帝退位,并在逊位诏书上最后一次盖上了皇帝大印,清朝就此灭亡。”
在这种情况下,手握军权的袁世凯也趁机发动政变,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袁世凯编练完北洋军后,他才随便找了个理由把袁世凯罢官回家养老。
“31日,厌烦了巷战的北洋军用重炮轰击今天武汉沿江大道上段的大片街市。”
虽说载沣提防他,让满洲正白旗出身的陆军大臣印昌担任主帅。
“将近八万新军,还有七八万民军商团和巡防营。”
“湖北是新军起义,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四川、陕西、云南、贵州也都是新军起义。”
“共和是顺应潮流的好事,北洋军上下都支持共和,谁要是反对共和,北洋军就对他宣战。”
“袁世凯很清楚此时的全国形势,若是对武昌发动攻击,或许可以灭了对岸的革命军,但北洋军的损失必然也不会小。”
现在得知他们的理想最后实现了,此刻他们的革命斗志十分昂扬,让他们信心百倍。
只要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哪怕把权力让出来都没有关系。
可问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出征的主帅,这才是最无奈的。
清政府灭亡的事情经过也正如大家所猜测的那样,袁世凯趁着内乱逼迫清帝退位的。
一提到袁世凯,他就恨得牙痒痒,心中怒不可遏。
“死撑下去被人推翻是必然的,如此的话也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
“自古以来,功高镇主的没几个有好下场的,这点袁世凯不可能不知道。”
欧洲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制度。
“当民国大总统这个条件,对于袁世凯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为防止革命军藏于街市,必须将汉口烧为焦土,让革命军无处藏身。”
清朝灭亡的消息不仅振奋着晚清时期的老百姓,那些为之努力奋斗的革命党人也是欣喜若狂。
他清楚的知道那些皇亲贵胄没有能力带领北洋军,最后北洋军的控制权还是会回到他手里的。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哪怕打到最后一人,湖北革命军也绝不投降。”
摄政王载沣:倒也并不是没人有能力出征挂帅,而是袁世凯狼子野心,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启用此人。
“炮击之后,冯国章又下令放火。”
“29日,北洋军用重炮轰击革命军的炮兵阵地。”
“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先后有18个省宣布独立,脱离了清朝的统治。”
“11月29日,黎元洪领导的湖北军政府做出决定,坚守武昌。”
得知清政府要灭亡的那一刻,他们老百姓就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
袁世凯:朝廷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不管怎么安排统帅都没有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