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被苏联寄予厚望的蒋介石(2/2)

作者:酷酷的橙子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第255章 被苏联寄予厚望的蒋介石

白崇禧:口气倒是挺大,我还以为有多厉害,结果不堪一击。

“由于孙传芳和冯玉祥没矛盾,而且孙传芳刚得罪了张作霖,不想再得罪冯玉祥。”

国民革命军的两个大佬相继离开,最终却是名不见经传的蒋介石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吴佩孚的性格不怎么样,但他在恩赏这方面也是真不含糊,从来不亏待小弟。”

快要陷入绝境的时候,局势又转变了,让他得以逃过一劫。

“苏联之所以要支持蒋介石,主要有两点原因。”

现在一想到当初的心软,他就后悔莫及,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

“声言愿意重新立其麾下,想通过曹锟与吴佩孚冰释前嫌。”

可即便是打不过,那也不能轻易认输。

“从事后的发展来看,孙传芳和萧耀南的主张是正确的,可此时的吴佩孚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听不下去。”

但东北是张作霖的地盘,他哪里有能力打通东北通道,求援一事也就只能作罢。

“一是当时的国民党将领中,蒋介石的思想算是比较先进的,至少他不如国民党右派那样反对联共联苏。”

毕竟北洋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奉系时期,这也就注定了张作霖最后的命运不会好。

“不久后,张作霖令人缴了李景林和张宗昌的械。”

但大家也非常明白,从高处跌落也并非一定会被人欺,这和个人品性息息相关。

“于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北伐战争也即将展开。”

吴佩孚身居高位时,周围的人自然巴结奉承,一个个老老实实的。

“而新桂系向来支持革命,看不惯唐继尧之流。”

“张作霖被冯玉祥摆了一道,他急着找国民军报仇可以理解,但阎锡山为什么要凑热闹呢?”

结果转眼之间,胡汉民因为廖仲恺遇刺案被派去苏联,汪精卫因为中山舰事件出走法国。

而现在张作霖又因为冯玉祥的原因惨胜,导致实力大损。

“所以吴佩孚到了江苏后,便联系各省督军,准备纠集军队报复冯玉祥。”

“见南方各省的直系督军都不搭理自己,吴佩孚只好去到河南发展。”

“结果等到开战后,国民军兵败如山倒,陷入崩溃边缘。”

“冯玉祥走后,他的心腹大将鹿钟麟接过临时指挥权。”

他早就拟定好了接班人,也就是他一直看好的胡汉民。

“后来,早年同样受过吴佩孚恩惠的湖南督军赵恒惕和四川军阀杨森找萧耀南说情。”

“于是乎,吴佩孚回到河南没多久,屁股还没坐热,冯玉祥就追杀了过来。”

“当时的湖北督军叫萧耀南,这个人是吴佩孚的绝对心腹。”

“若是给吴佩孚一年半载,兴许又能整出十万大军。”

至于汪精卫,他从未想过让其领导国民党。

“况且,先总理北上的时候是他跟着,先总理生病是他在身边陪伴,就连先总理的遗嘱也是由他起草。”

而且自始至终都是冯玉祥策划的这场反叛阴谋,他才遭受如此大的损失。

“就这样,吴佩孚在武汉做了九个月的寓公。”

“当时广西的旧桂系已经覆灭,取而代之的是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

“见仅靠自身实力报不了仇,张作霖开始四处拉拢盟友,联合吴佩孚和阎锡山,约定三家共同出兵对付冯玉祥。”

“但来归来,萧耀南事先和吴佩孚立了君子之约,湖北的事吴佩孚不能插手。”

“但现在南北同步的计谋已经没有可能成功了,苏联只好退而求其次,全力支持国民政府北伐。”

现在看来,他果然没有看错汪精卫。

“这时候就连萧耀南也害怕受到牵连,派兵封锁了平汉铁路,不让吴佩孚进湖北。”

他记得很清楚,在直奉战争中,吴佩孚由于冯玉祥的临阵倒戈而功败垂成。

“自打二次革命后,长江中下游便由直系军阀控制。”

“而北伐的首选军事负责人必然就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同时还是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

孙中山:简直是胡闹,也不看看外界都是什么形势,这时候内部怎么能生乱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历史轨迹已经改变,他觉得张作霖未必不能改变原先的命运。

现在回想起当初引狼入室的愚蠢决定,他就不禁暗自懊恼,深深的后悔。

“见孙传芳反对出兵,萧耀南也随即附和,力主吴佩孚不要四面结仇。”

大家清清楚楚的记得主播所说的,北洋时代的奉系阶段过后,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现在他败光了资本,大家索性也就翻脸不认人了。”

“但是,由于大家都是督军,各不服谁,需要找个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出来牵头。”

“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