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三十年第610章 新发展带来了新问题
周主任说:“第一个就是高山大队,他们的社员现在基本上分成了三种人,一种是在家里管理果树的,一种是经营砂石和石灰的,再一种人就是在镇上经营小馆子和小旅店的。在外面搞经营的都有生产队派的人管理账目,经营的人还是记工分,可是在队里管理果树的人,认为他们在外面经营的人,要比他们在家里的人划算,一个是有吃有喝,还有时可以得点外水。所以,到了果子成熟要采摘的时候,大家的积极性就不高,有时候要赶早赶晚采摘下来去卖,不然就会坏掉。”</p>
胡主任说:“这个时候,干部就要带头呗。”</p>
“干部就想了个办法:按照果树的多少和山地的大小,把它包给一家一户,采摘完了记多少公分。结果有的一天一家人采摘,平均每个人记了两个多工。外面经营的人知道了,就提意见说:这像是以前搞单干一样,那还叫什么集体呢?”周主任说到这里,就停下来问,“您们说,像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理?他们大队干部说给我听,我也只是说,反正采摘果子也就那么几天,为了不让果子坏了,该搞几天单干也是没有办法的事。”</p>
关兴听着就在小本子上记着,因为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是他想到:只要是在集体领导下,定额记工也应该是合理的。因为各部分社员的劳动对象不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是,效益不同,劳动时间和劳动的分配也应该不同。</p>
接着,周主任又说:“山里有几个生产队,他们把以前吃的高粱米拿来酿酒,供销社的人觉得这种烧酒很好,就采购了卖给群众,逐渐这里的烧酒就有了名气。后来有外生产队的人就拿粮食到他们那里兑换烧酒,一斤苕干酒兑换两斤粮食,一斤葛根酒兑换三斤粮食,一斤高粱酒要兑换五斤粮食。”</p>
胡主任说:“这不是很好吗?社员群众因为没有钱,就用多余的粮食换酒喝。”</p>
管理区管这事的干部就对我说:“这是不是与国家粮食的统购政策不相符,就怕有人说出去了找我们的麻烦,说是搞投机倒把。”</p>
我只能说:“只要不是把集体的粮食拿来兑换,应该就没有问题的。管事的干部说:他们本来就是吃返销粮的,你把国家给你的返销粮拿来换酒喝,这是不是犯法的呢?听了他的话我就只是模棱两可的应付了。”</p>
“更加有问题的是,山下有几个队直接就与北山大队打鱼的联系,用他们的稻谷来换打鱼小组的鲜鱼,分给社员过年。您们说这是不是违反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的?”周主任一口气说了这些例子。</p>
关兴心里明白:集体经济发展了,社员群众就想把生活改善一下,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国家的政策又没有变化,那么就会出现像上面说的这样的现象。他现在也不敢明确地表态,说应该怎做不应该怎样做。但是他知道他是县里的领导,在干部眼里他是应该给他们一个主意的。</p>
于是,关兴就说:“还是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老话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像刚才周主任说的,该怎么办还是要怎么办的,你说果子能不能眼睁睁地就看它坏在树上呢?群众家里有客人没有钱买酒怎么办呢?队里有点多余的粮食,拿来换些鲜鱼分给群众过年,又没有私分多占,你说这就不合理吗?”</p>
大家听了点点头,记住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句很原则的话。</p>
喜欢人民公社三十年请大家收藏:()人民公社三十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