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第1879章 军火贸易
于是当天下午,李溰也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了武器交易的现场。不过令他稍稍有些失望的是,这里并没有他预计的讨价还价,会场便设在驻军军营的靶场,而交易过程便是从验货开始。至于双方的成交价和购买清单,正如石迪文事先宣称的那样,并不会当众公布出来。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海汉控制武器装备的市场价格和供应量,另一方面也是保护这些大明军头的个人利益,避免他们的实力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海汉提供了一批现货,这些军头也不太可能在同一时间齐聚舟山岛,因为过去他们都是采取预购的方式,不用像这次一样赶过来抢购。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供应给浙江明军的武器装备并非海汉所产,而是海汉在占领马尼拉之后缴获西班牙武装的所得。西班牙人在当地制造的这些火枪火炮与海汉军的装备自然不具可比性,但对于明军来说,其性能却是优于工部清吏司下辖的军器局及内府管辖的兵杖局所产的武器。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批二手武器的价格要比真正的海汉造要便宜不少,又不用等工期,给钱就能立刻提货。对于某些急于收购军火另有所用的军头来说,这绝对是值得花钱购入的一批货。
其实在马尼拉的战事结束之后,从当地缴获的西班牙武器装备也有一小部分通过李希之手流入了朝鲜。只不过李溰并不清楚本国与海汉之间军火贸易的具体状况,所以这还是他了。
但李溰觉得朝鲜就有所不同了,海汉与朝鲜之间几乎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而朝鲜也很乐于将海汉尊作本国的新庇护者。在见识过了由海汉扶持起来的几支盟军之后,朝鲜也果断地听从海汉的建议准备组建新军。以李溰的看法,另外那几支入朝作战的盟军部队恐怕就要比这大明的部队还要强上几分。如果朝鲜能够完全按照海汉制定的计划去发展和训练新军,那几年之后拥有一支胜过大明平均水准的作战部队似乎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目标。
隆隆的炮声将李溰从白日梦里唤醒,他的目光重新回到靶场上,见几名明军炮兵正在海汉军人的指点之下学习使用这几门西班牙火炮。其实这种前膛炮的原理大同小异,有经验的炮兵学习起来并不困难,真正的难点还是在于接收这些火炮之后如何通过训练来熟悉其性能。
这说来简单,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最大的问题,便是训练需要耗费弹药和火炮的使用寿命,训练成果是要拿真金白银来换的,而即便是拥有炮兵的部队,其指挥官也未必有这么多的经费用于日常操练。
海汉炮兵在训练阶段的经费投入也不见得就能强过明军多少,只不过有了后世的炮兵训练经验,相关的训练手段和效率都要远胜同时代的竞争者,训练效果自然也大不一样。而且频繁的对外战事让海汉炮兵有大量的实战机会来锻炼,其战场跨域了从南海到黄海的广袤地域,在各种自然环境下执行作战任务,作战经验的积累和战斗技能的提升自然就远胜明军了。
朝鲜国其实也有炮兵,不过李溰以前也看过本国的炮兵操演,当时看着还觉得挺好,也算是威风凛凛,但见识过海汉使用火炮作战的操演之后,李溰就知道自己当时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坐井观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