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第1575章 针锋相对
罗洪报出了这样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高价,自然就不再有任何的悬念,这个回合又是由他所代表的马打蓝国胜出了。罗洪在前两个项目总共报出了一百二十八万元的出价,买下了四千多支火枪和两百门火炮,即便是以海汉的成军标准来看,这批军火也已经足以武装起一支六千人规模的火器部队了,而放在马打蓝国的环境下,再加上使用冷兵器的弓箭手、骑兵、长矛手、盾牌手、辎重部队等配置,这支精锐部队的规模至少可以达到一万二千人左右。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当年海汉帮助安南训练新军,法可言,根本就对这种跨时代的战法不甚了解。如果没有专业的内行人给予培训,仅凭自己的摸索,那罗洪花费重金购买的这些武器恐怕连一半的威力都发挥不出。只可惜他目前并未意识到这种风险,仍然还沉浸于胜利的狂喜之中。当然了,他也根本不需去考虑那么多,只要钱到位,该有的自然都能有。
至于花出去这一百多万,罗洪认为自己已经达成了目的,就无所谓价格高低了。他唯一感到的庆幸的是海汉只安排了东印度公司这一家竞争者参与竞购,要是多得几家同时下场竞争,先前自己所出的价就未必够用了。
接下来便是由罗洪代表东印度公司在海汉已经准备好的合同文件上签字画押了,坐在他对面苏克易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个过程,但内心却是无法保持平静。马打蓝人的暴发户作风虽然在他看来俗不可耐,但人家却是实实在在地抢走了陆军装备中的两个大项。苏克易赌的是能够拿下海军项目,日后在海上封堵住马打蓝国的攻势,避免与其在陆上交锋,但万一这一步赌失手,那巴达维亚城的未来真的就岌岌可危了。
罗洪这一脸志得意满的模样,苏克易很难推断对方究竟是准备了多么充裕的资金来对付这次的竞价,虽然他认为自己制定的计划要比对方这种用钱硬砸出一条路的方式高明得多,但看到罗洪出价的势头,他也不免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太过托大,而小瞧了对方的财力。
陆军的第三项竞购内容是枪械火炮之外的其他军备,包括了刀枪弓箭等冷兵器,铁制盔甲及盾牌,弹药补给,以及十分重要但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海汉军事培训方案。
这份培训方案的内容包括了两个主要项目,一是海汉派出军事顾问去到购买者所在地区,提供为期三个月的一线作战部队培训,内容是传授枪械及火炮的操作,以及火器部队的各种基本作战战术。二是购买者可以派出一支军官团队,到海汉陆军学院接受同等时长的培训,而学习内容就将是以各种高级战术为主,期间学员还将进入海汉军队受训。成绩优异者,还可申请留在海汉军中继续进修,或是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前往一线部队参与作战行动。
这种培训一般只会向海汉的军事盟友提供,而这次海汉军方决定放开这个禁令,目的之一便是要设法在马打蓝或是荷兰的内部培养亲海汉派的高级军官。这种长远计划在海汉过去对外的军售贸易过程中已经屡见不鲜,安南、大明等国的军中都有为数众多的军官在私底下是海汉拥趸。这些军官不单是接受了海汉的军事培训,同时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也在培训期间被海汉所影响,回到其所在的阵营之后,也会将这样的影响逐渐扩散开去,时间一长,自然会产生许多对海汉有益的效果。
当然了,海汉提供的军事培训可不光是拉拢他国军官,这些培训内容对提升军队战斗力的确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所以在尝到甜头之后,向海汉购买武器的国家大多都会要求海汉提供配套的培训服务,哪怕这种服务是付费性质,当事国也会很乐意为此掏腰包。
白克思唯恐这两家没有理解到这项培训方案的意义,还特地在第三项竞购开始之前作了一番简明扼要的介绍,意图当然便是要促使这两家保持刚才的劲头,继续抬出一个高价来。
相比前面的枪械和火炮,冷兵器的价格真可谓是相当便宜了,精钢的马刀不过才几元钱一把,工业化生产的矛尖、箭矢更是直接按重量卖,稍稍贵一些的盔甲,半身板甲加头盔还不到一支步枪的价钱,而保护能力更为出色的全身甲,其价钱甚至比这两国国内工匠自行打造的成本还低了两三成。
不过有便宜也有贵的,枪械和火炮的弹药就比冷兵器贵得多了,而且这对马打蓝来说已经成了必买对象,否则他们就只能抠门地使用购买武器时配发的那点弹药,数量估计连完成基础训练都够呛。
真正价钱最高的是最后这个培训方案,包括了双方互相派遣三十人团队的费用在内,海汉为这个方案开出的报价是——三十万元。这绝对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了,如果仅仅只是这几十号人三个月的生活、交通及薪饷成本,那三到五万元就绰绰有余了。能开出这个价钱,自然是因为海汉认为通过培训所传授的军事技能值这个价。而这第三项竞标内容中诸多子项的打包价格,跟第二项火炮的报价已经相差无几,也是达到了六十万的坎上。
不过对于东印度公司来说,失去了前两个项目之后,再争购这个项目的意义就不大了,就算争下来了,顶多也就是给对手增添一点麻烦而已,对于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能够起到的作用却极为有限。苏克易虽然对军事培训的内容很感兴趣,可自家根本就没买到海汉陆军的主力武器装备,这培训岂不是成了屠龙之技?
于是在第三个项目中,兴致缺缺的东印度公司只是象征性地出了个六十五万的报价,被罗洪七十万报价压过之后,索性就直接放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