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第370章 开辟新盐场(1/2)

作者:零点浪漫

1627崛起南海370第370章 开辟新盐场

考虑到安全因素,从胜利港发往大陆地区的私盐并不会停靠到广州城外的珠江码头卸货,以免让盐课司的人抓到把柄。早期由“福瑞丰”当独家代理商的时候,海汉这边出发的货船基本都是把货拉到番禺李家庄外的码头进行交割,而现在随着大陆地区代理商的增多,私盐的主要交割地点也由李家庄向南转移到了珠江口的万山港。东至漳州、西到雷州,两广包括福建在内的沿海地区都有不少盐商慕名而来,到万山港购买质优价廉的“三亚精盐”。

在销路打开之后,牵涉进这张利益大网中的大明权贵富商就越来越多了。跟海汉合作的这些盐商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私盐贩子,层次太低的分销商根本没资格和海汉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把持着分销渠道的大多都是地方上的豪强富绅,甚至不乏有地方官府和盐课司的人也参与其中分一杯羹。

海汉私盐以低价倾销的态势向大明供货,最显著的成效倒并不是拉低市面上的盐价,而是在短期内就使得一大批沿海地区的中小型盐场陷入到破产境地。过去盐商们拿着盐引倒卖私盐,其货源出处仍然是这些官方盐场,然而海汉私盐出现在市面上之后,迅速地抢走了官方盐场的市场份额,海汉人的出货价格,甚至比大部分盐场的生产成本还低,而盐的质量却明显高于官方盐场,只要脑子没有烧坏的盐商,自然会选择海汉这边进货。

官方盐场由于其国营性质,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都很单一,根本就不具备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出现产品滞销的状况之后很快就会因为资金无法回笼而影响到生产环节。而唯一能够改变这种局面的经营策略就是通过增加销量来降低生产成本,重新夺回市场,但无论这些盐场怎么努力,在这方面也无法与拥有跨时代产能的海汉盐场相抗衡。仅仅只是一个胜利港盐场,年产量就已经超过了琼州岛全岛的食盐所需,再加上一个铁炉港盐场,其产能几乎就相当于两广地区所有盐场产能之和了,而两处盐场的盐工加在一起,却连大明盐场的十分之一都还不到,想通过降低成本来打价格战根本就没有机会。

除了产量和成本上的优势之外,穿越者们从后世带来的先进经营理念也同样功不可没。海汉盐业公司成立之后,对外地分销商几乎都是用后世的公司企业管理的理论在进行运作,在先进的管理体制之下,整个销售系统的运作效率比起这个时代的民营商行,简直就不可同日而语。

“福瑞丰”前前后后花了近两百年数代人的时间,才由小做大,将自己的商业机构布局到两广地区内的各个州府大城,细数下来,分支机构其实也不过十几处而已。然而海汉盐业在一年多的时间中,便在各地发展了数十家大大小小的渠道分销商,覆盖区域几乎已经到了县级,要论建设销售渠道的速度远超“福瑞丰”。面对这么庞大的销售网络,如果没有高效的管理体系,就很难实现现在这么大的食盐销量,而执委会借着私盐生意从大明财政中吸血的打算也会因此而大大放缓速度。

海汉的私盐卖得风生水起,而官场出的盐却销量直线下滑,这一涨一消之下,海汉私盐席卷东南沿海盐业市场的势头就更加不可抵挡,今年才过去九个月的时间,目前的月销量已经比年初的时候翻了两倍。

不过这并没有让执委会就此感到满足,因为琼州岛还有莺歌海这处早早就进入执委会视野,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正式开发的超大盐场。如果把这片地方也能充分利用起来,那么海汉盐业旗下的盐产量除了自身消耗,以及供应琼州岛、北越和两广地区之外,甚至还有余力出口到福建甚至更远的江浙地区。

由于当地沿海地区都是大片的盐碱滩涂,草木极少,因此要在那里开发建设盐场,一应生活用品包括建筑材料都必须得从三亚这边用船运过去才行,所需耗费的人力和资源都相当大,相关部门都是默默地在为这件事做着准备。不过随着大批广东移民的到来,人力缺口陡然间得到了缓解,而且还多出了数以千计等待工作分配的劳动力。执委会在经过权衡之后,便决定入驻莺歌海,并开发当地的盐业资源。

当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始为里开发莺歌海做准备的同时,澳门那边也终于传回了好消息。在王汤姆和恩里克的协力之下,当地的葡萄牙理事会最终同意了在原有的贸易互通协议基础之上,再增加军事合作的部分。

这一部分协议主要的是以军火贸易协定为主体,双方虽然没有在协议中明确达成军事盟友的定位,但还是规定了相应的底线,即双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协助或伙同第三方,以军事手段威胁或损害对方的利益,如出现这样的情况,合作协议将立刻自动终止。

之所以会在贸易中加上这一条,是因为双方心中都还是对彼此有所忌惮,海汉这边怕葡萄牙人出尔反尔,联络其他西方国家攻打三亚统治区;而葡萄牙这边也同样害怕海汉人不守信用,说不定哪天就跟大明或者北越联合,将葡萄牙人彻底逐出远东海域。作为这个协定的补充条款,双方也达成了原则上不派遣武装船只前往对方的港口附近活动的约定,以免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紧张情绪。

至于被双方都视为重头戏的军火贸易,条条框框的东西可就复杂多了。定价权、交货周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一件一件地敲定,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为了能实际利益最大化,在谈判桌上也是经历了多次的唇枪舌剑。

王汤姆虽然并不是属于商务部门的人,但在一群腹黑老油条的耳濡目染之下,看也看会了几分谈生意的本事。加上他原本就掌握葡语,连翻译都不需要,跟葡人理事会沟通起来倒是没有太大的障碍。从最终所达成的协议内容来看,海汉这边虽然由于对手的谨慎小心而没能占到多大的便宜,但也算基本不吃亏。

海汉对于出口武器的去向,只给葡萄牙人列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向大明出售海汉制造的一枪一弹。是的没错,执委会并不打算在远东地区的军火贸易上再找什么代理商,特别是大明这个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更是容不得西方国家的插足。至于说他们买了武器是运回自己的殖民地当作防御手段,还是作为利润丰厚的商品运回到欧洲发卖,那都是他们的自由,执委会不会派人干涉——顶多也就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而已。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王汤姆也没忘了陶东来等人的嘱咐,在葡人理事会面前小小地神棍了一把,对欧洲战场的近期战果作出了一些预测——当然这些预测都是由相关部门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整理出来让他提前背下来,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让葡萄牙人确信海汉给他们所指引的道路是最正确的。

尽管王汤姆对参谋部门整理出来的历史资料倒背如流,并且表现力也非常的强,但由于来往于印度半岛和澳门之间的葡萄牙商船要好几个月甚至半年上下才能往返一次,他所泄露的某些关于欧洲战局的“天机”,必须得等到下一次有船从印度半岛过来才能够得到验证。

在这个问题上,恩里克可是帮了王汤姆的大忙,他以自己在三亚地区的所见所闻为参考,极力说服理事会相信王汤姆所说的某些将会发生的状况。比如王汤姆就很准确地说出了三年前信奉新教的丹麦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英法荷三国的支持下,向神圣罗马帝国发动了进攻,并且占领了德意志的北部以及波希米亚西部,这是已经得到了验证的真实消息。王汤姆还透露说今年四月,神圣罗马帝国发动了反击,在萨克森击败了英军统帅曼斯菲尔德,立功的将领是帝国皇帝雇佣的波希米亚贵族华伦斯坦——这个消息目前还并没有从欧洲战场上传到远东,理事会并不是很相信这种毫无根据的预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