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桓节留下的政治‘遗产’楚世昭统御山东39(1/2)

作者:倦我生烦

九五之尊第38章 桓节留下的政治‘遗产’楚世昭统御山东39

由于【大帝成长计划】的模拟推演和现实的情况息息相关。</p>

所以楚世昭的对策,自然不能考究正常游戏那样,为了追求强度而忽略了基础。</p>

像那种策略模拟类的游戏,完全不需要考虑什么民心不民心,百姓就是一串数字。</p>

只要把不满的人全部杀掉,那就不存在对你不满意的人。</p>

只要把不识字的人全部解决,那就只剩下识字的人了。</p>

当然,历史上那些真正的统治者,在统治时间久了以后,大部分帝王的心态也是如此了。</p>

就如同那句话——“死一万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是个数字。”</p>

楚世昭还是有良心的。</p>

主要是模拟推演结束了,还能融合记忆,你真让他看到在自己的统治下,劳苦百姓血流成河,对着他唾骂的场面,他确实很难扛得住。</p>

所以楚世昭入主鲁郡以来,大部分时候都是舍弃了经济,宁肯自己让利出来,也优先考虑当地方百姓的生计。</p>

而且先得让百姓们吃饱饭,他们才能有长远发展的能力,以古代的生产力来看,贤明的君主应当以人为本。</p>

民心高了,人口就能往上涨,人口多了,生产力就能提升,经济转化率就高了。</p>

何况,楚世昭这一次遭遇地方大族的反扑,便是通过高额的民心稳住阵脚。</p>

他第一没有凉州军团那么强大的战力,第二没有晋阳那边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全面又均衡的状况。</p>

在短期内,不可能出现太大的爆发。</p>

按部就班下来,也拼不过别人,那就只能朝着一个方面往死里提升。</p>

因此楚世昭选择了民心。</p>

【在楚世昭简单而又直接的治理下,鲁郡的民生进入了活跃状态。(该状态下,经济发展提高两成。)】</p>

【从南方叛乱落难而来的名士何浊来到了鲁郡,看到了地方上井然有致的生产状况。】</p>

【大为惊异地感叹道:“这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p>

【由于你身为大周皇室,你对忠于大周皇室的士人吸引力提高了,由于你在鲁郡良好的表现,你对流民的吸引力提高了。】</p>

【广威二年三月,你在鲁郡招募军士,鲁郡人大多各地奔赴,你收纳了12392名鲁郡人为鲁郡的新军。】</p>

【同月,在长安的桓节和关中名士的冲突愈发激烈。】</p>

【皇甫坚和卢恩存在客观上的联姻关系。】</p>

【不少关中名士拉拢皇甫坚,并将他视为凉州上士,在多方的撮合之下,皇甫坚的立场慢慢出现了动摇。】</p>

【桓节在废了楚世煦的皇位后,立了尚且只有七岁的楚世驹为皇帝,面对幼主,他多次提出了想要改革大周王朝的政令之策,结果大多都以‘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缘由被其他士人们所推脱。】</p>

【很多士人本就不满桓节在长安之中的地位,也发现桓节实际上是不敢真正地大开杀戒,这让双方的冲突愈发激烈。】</p>

【桓节已然察觉到在久居长安过后,本来以他为首的凉州将领在内心之中出现了间隙。】</p>

【他虽然是台面上权势最重之人,但是...只要和这些士大夫讲道理,他就很难将这份权势展现出来。】</p>

【唯有动用兵权,才能发作应有的效果。】</p>

【只是,一旦真正地大开杀戒,那就真的走上一条没有回头的绝路了。】</p>

【毕竟他夷灭韦氏、废立皇帝、借助密诏排除异己...更多的是立威,加深自己在长安内的根基。】</p>

【可如果一直滥用兵权,肆意捕杀长安之中的士大夫,必受天下士人的反噬。】</p>

【广威二年四月,皇甫坚对桓节提出的变法产生了质疑,他认为眼下大周王朝最应解决的问题是南方四起的蚁贼,并非是改革朝廷之中的政策。】</p>

【同月,段琦向桓节请示,他想要回到凉州,继续为大周戍卫边塞。】</p>

【段琦是凉州名门之后,他察觉到了朝野之中的微妙变化,以及皇甫坚态度上的倾斜,要是继续混淆于当下局势,势必是要折损人马。】</p>

【他带来的兵马,大多是段氏自家的部曲,很多人都姓段,要是折损在了长安的内乱之中,是得不偿失的。】</p>

【广威二年五月,桓节意识到了局势上的敏锐变化,认定自己成为了皇甫坚博得名望的垫脚石,一方面皇甫坚借助他入京一事迅速取得了地位,一方面关中士族为了对抗他,不断地拉拢一定程度上更亲近于关中的皇甫坚。】</p>

【广威二年六月,段琦毫不犹豫地自行带领一万凉州军撤离了长安,以凉州生变,匈奴入境的理由回退凉州。】</p>

【广威二年六月下旬,桓节为了避免皇甫坚在长安倒戈于关中大族,立刻率领自己的部众以‘欺君罔上’、‘蒙蔽圣听’的借口捉拿关中那些反对他提出政改的士人大族。】</p>

【皇甫坚在关中士族的劝说下,决定带领自己的部曲起兵对抗桓节。】</p>

【“尽忠周室,是为大节。”】</p>

皇甫坚身披军铠,持剑傲立。</p>

画面上以皇甫坚为首的部曲和桓节的部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p>

【“大周之变,不在于外,而在于内,汝又岂知谁为忠奸。”】</p>

【桓节击溃了皇甫坚的部众。】</p>

【皇甫坚战死,其部众战死高达万人,被俘三千余众。】</p>

【桓节部众战死7842人,重伤1209人。】</p>

【史称——《长安之变》。】</p>

【广威二年七月,在皇甫坚陡然倒戈被杀之后,桓节性情出现了极大的变化。】</p>

【皇甫坚多年以来,一直是桓节麾下的将领,久任副将,相互之间早有十年的交情。】</p>

【桓节一直不认为皇甫坚会被关中士族笼络,也不觉得皇甫坚会将他当做博取名望的对象,结果却遭到了这样的背弃。】</p>

【他不再轻易选择向关中士人退让,并夷灭了几个参与长安之变的世家大族。】</p>

【并请示幼主为自己加九锡以示权重,震慑诸臣。】</p>

【这样的行为致使领军对抗南方起义军的卢恩不得不遣军回朝,在震怒之下,写出了一则讨贼檄文共伐‘国贼’。】</p>

【广威二年八月,以王守义为首的蚁贼在卢恩回朝过后,得到了迅速崛起的机会,很快就攻打下了应天府。】</p>

【广威二年九月,班师回朝的卢恩和桓节的军队再次发生了战事,固守长安的桓节再度击退了卢恩。】</p>

【同时,桓节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将卢恩在长安之中的全族诛杀。】</p>

【卢恩本就年事已高,因此气急而病,没有多久就病死了。】</p>

【不多时,一个杨方的将领在清晰认知到了局势过后,整合了整支中央军,向各地的节度使、藩王求援,共讨国贼。】</p>

【迫于压力之下,桓节自知他是难以对抗,决定携天子北狩凉州。】</p>

【广威二年十月,桓节率众试图退到凉州,却不成想段琦为了自保,以图划清和桓节之间的界限,在凉州,双方再度开战。】</p>

【桓节部久经战事,早已疲惫,先是平定了皇甫坚的倒戈,又是力敌卢恩的中央军,如今再战以逸待劳的段琦,军中将士又无嘉奖,军心已然糜烂。】</p>

【广威二年十一月,桓节未能战胜据守凉州的段琦,而麾下的亲兵在接连不断的战事中死伤殆尽,只剩下了一些唯利是从的溃军。】</p>

【随军的小天子楚世驹也被段琦所救下。】</p>

【桓节不得不再度逃亡。】</p>

【如今的桓节,亲兵之中只剩下三百轻骑,不足五十余众的重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