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稳步(中)(1/2)

作者:蟹的心

扼元第八百九十四章 稳步(中)

想到这里,时青忍不住眉开眼笑。

笑了半晌,他又开始发愁。

家业这种东西,真的多了以后,就发现并不是越多越让人快活。他现在忽然就开始盘算,跑南海的船和跑高丽、日本的船,那一种更赚些?海上的利益较之于北疆牧场的产出,究竟孰高孰低?

他又想到,半年前胥丞相经过通州时曾说,大家没必要一窝蜂地都去投那些直接生钱的行当,也可以考虑考虑别的。胥鼎当时就拿了时青做例子,说他联系的邢州宁晋县荆氏刻书坊,已经在天津府开了新坊。

在刻书坊背后参股撑腰的,只是宁晋县本地的几家军户,但因为这两年中原安定,商业繁茂,大家对书籍的需求十倍百倍于前,硬生生把宁晋荆氏和那家想赚小钱的军户,捧成了邢州一等一的富裕人家。

听胥鼎这般说起,时青很有些遗憾。他的财力,自然比寻常士卒要强的多,可惜眼光不到,便硬生生放过了老大的财运。

好在胥鼎知道,像他这样的红袄军旧部,未必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但对于荣华富贵,还是挺渴求的。

所以他又向时青介绍了许多,比如纺织、制瓷、矿冶、铸造等行业。近几年里,这些行业在大周境内全都蓬勃发展。如果时青实在担心自家的眼光,哪怕凑些钱财,在通州水陆交通要道买一片地,起几座大仓库,置一个修理车、船的场子,也能财源滚滚。

胥鼎父子两代都是搞钱的宗朝以后,天时就始终不正,冬季经常暴寒。天灾对各地农业打击很大,好在大周境内什么港口、工场、商行都如无底洞一般的要人,对安置灾民很有帮助。朝廷只需要传递消息,安排灾民迁徙,不需要长时间地出钱粮赈灾养人。

这种盛寒天气在另一方面,则使得利于保暖的毛衣、毛毯等物广受欢迎。哪怕草原上的产出一直翻着倍的增长,也越来越供不应求。

时青前几日里收到叔叔时全的来信,信上说,有些质量特别好的蒙古毛毯,最近正在南朝宋国的行在临安那边,和来自大食的团花毛毯抢夺市场。为此,大周的商家正和泉州的胡商们斗得不亦乐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