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明之铁血战歌第136章 李岩北进奇谋:剑指京师义军绝境求生之路
城外,夜色如墨,小山包上,李岩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而沉重。战局的走向如同迷雾中的航船,偏离了他精心策划的航道,革左五营的勇士们虽曾短暂地触及胜利的曙光,却终究未能抵挡住官军那如潮水般汹涌的反击,再次被无情地击退。枪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每一声都像是重锤般敲击在他的心上,让他不禁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与策略。 “为何官军会拥有如此强大的火器储备,却迟迟未动?”李岩心中暗自思量,眉头紧锁,仿佛能拧出水来。他抬头望向那漆黑一片的夜空,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随时准备给予致命一击。沈槯这个名字,如同毒蛇般缠绕在他的心头,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此人若真是故意设局,那其心机之深沉、手段之狡猾,简直令人发指。 “相公,局势似乎不妙。”红娘子的声音温柔而坚定,打断了李岩的思绪。她站在他身旁,目光中既有担忧也有决绝,“沈槯那狗官似乎还留有后手,革左五营的兄弟们再次受挫。” 李岩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决绝之色,他猛地转身,对刚归来的李虎厉声喝道:“李虎!” 李虎心头一凛,连忙应道:“小弟在此,听候差遣。” “传我命令,全军即刻后撤,同时让杞县营的子弟兵做好阻击准备!”李岩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不容置疑。他深知,此时已不宜恋战,必须保存实力,以待来日。 “这……”李虎闻言,面露犹豫之色,显然对突如其来的撤退命令感到不解。但看到李岩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他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紧迫与无奈,只得应声而去,迅速传达命令。 “相公……”红娘子轻声呼唤,眼中满是对李岩的心疼与不舍。她深知,这场败仗对李岩的打击有多大,但她更清楚,现在不是沉溺于个人情感的时候。她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为李岩、为革左五营讨回这个公道,亲手将沈槯绳之以法。 夜色中,李岩与红娘子并肩而立,望着远方渐渐远去的队伍,心中既有不甘也有期待。他们知道,这场战斗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携手并肩,为了心中的信念与理想而战。 城门外,战局的瞬息万变远超所有人的预料。李岩的撤退命令尚未及传达,李玄的孤山营已是一片狼藉,仅余的六百多残兵败将如同惊弓之鸟,率先逃离了这片死亡之地。他们的溃败,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波及至整个战场。 荆茂成眼见孤山营败退,不甘心就此认输,企图再次施展弓箭压制的老套路,以挽回颓势。然而,这一次,他面对的是官军火枪队的密集火力网。火枪齐鸣,火光四射,荆茂成的箭雨在火枪的轰鸣中显得苍白无力,老鸦营的八百悍匪在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内便折损过半,哀嚎声与枪炮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正当局势看似要一边倒地倾向官军时,城外突然响起了一阵悠远而绵长的号角声,这突如其来的信号如同死神的召唤,让原本还在城墙下疯狂进攻的几万流贼瞬间失去了斗志,纷纷掉头逃窜。荆茂成见状,深知大势已去,只得带着残存的三百多流贼仓皇撤退,留下一地狼藉与未竟的野心。 大胡子,这位火枪队的指挥官,本欲乘胜追击,一举歼敌,但城楼上适时响起的收兵号角却打断了他的念头。尽管心中满是不甘与疑惑,但他深知军令如山,只能强忍怒火,带领火枪队撤回瓮城,静待下一步指示。 城外,曾经拥挤不堪、喧嚣沸腾的战场,此刻却如退潮般迅速恢复了平静。几万流贼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片片空旷与荒凉。而那些未能逃脱的战死流贼,则永远地躺在了这片土地上,成为了这场残酷战争的牺牲品。 激战过后,城上城下,一片狼藉。阵亡将士的遗体散落各处,鲜血染红了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硝烟以及令人作呕的金汁味。几架被遗弃的云梯在火光中熊熊燃烧,最终轰然倒塌,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而那些尚未断气的流贼,则在痛苦中发出阵阵哀嚎,那声音凄厉而瘆人,让人不忍卒听。 这一战,虽然以官军的胜利告终,但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再次让所有人深刻体会到了和平的珍贵与不易。 最漫长的一夜,终于随着晨曦的初现而缓缓落幕,留给李岩的却是无尽的思索与沉重的负担。他的忧虑并未化作现实,官军并未如他所料般乘胜追击,大同东、北、西三门亦未见官军出动的迹象,沈槯的沉默让这场战役的余波更显扑朔迷离。 李岩心中疑惑重重,沈槯的按兵不动,究竟是何用意?是另有图谋,还是故意为之,以消磨义军的斗志?然而,即便官军未动,义军的损失却已触目惊心。五千余将士血洒疆场,万余伤者呻吟于地,尤其是回回营,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孤山营与老鸦营亦是元气大伤。士气之低落,信心之动摇,如同冬日寒风,侵袭着每一颗尚存热血的心。 粮食告急,前路茫茫,李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留在大同,无异于坐以待毙;返回米脂,则空手而归,难以向闯王交代。北进蒙古,南奔太原,东取京师,每一条道路都充满了未知与风险。李岩的沉默,是对未来的深邃思考,也是对义军命运的沉重担当。 行帐之内,气氛压抑,将领们个个垂头丧气,昔日的豪情壮志似乎已被这场惨败消磨殆尽。李岩的威望与义军的凝聚力,在这一刻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份逆境,激发了李岩内心深处的决绝与勇气。 终于,他打破了沉默,声音坚定而有力:“传令全军,即刻拔营,绕过大同东门,向北行进!”此言一出,行帐内顿时哗然,将领们面面相觑,难以置信。北进蒙古,抢掠牛羊?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绝望中的幻想,而非切实可行的战略。 但李岩心中自有计较。他深知,此举并非真的要与蒙古人为敌,而是虚晃一枪,迷惑敌人。他的真正目标,是京师——那个象征着大明王朝心脏的地方。他计划先北上阳和卫,再突然东转宣府,最终直捣京师,效仿沈槯奇袭盛京的壮举,给予大明王朝致命一击。 这是一次孤注一掷的冒险,但李岩认为,唯有如此,方能扭转乾坤,为闯王的大顺政权开辟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即便失败,也能牵制大明精锐,缓解河南的压力,为闯王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于是,在李岩的果断决策下,义军再次踏上了征途,这一次,他们不再是盲目流窜的贼寇,而是怀揣着改变历史命运的壮志,向着未知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