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沈将军归来:边军哗变中的希望之光(1/1)

作者:高小欠

风雨大明之铁血战歌第66章 沈将军归来:边军哗变中的希望之光

\"权宜之计,共渡难关:沈槯智解大同危局\" 沈槯轻叹一声,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无奈:“张公公,您这请求,着实让在下为难啊。” 张子安心急如焚,跪倒在地,恳求道:“驸马爷,求您一定要救救奴婢。” 沈槯沉吟片刻,终是松了口:“好吧,明日我便与家兄商议,将王家在大同的几处产业紧急变卖,筹措十万两银子应无大碍。但张公公需铭记,此乃借贷,日后务必归还。” 张子安连连点头,感激不尽:“定当如数奉还。甄先生的分析确是平息事端的唯一良策,但奴婢思前想后,唯有驸马爷您出面,方能安抚哗变将士,使他们接受此计划。至于领兵出征之重任,更是非驸马爷莫属,他人难有此胆识与威望。” 沈槯苦笑,连连摆手:“张公公,说服将士之事,我义不容辞。但领兵出征,实难从命。我尚在守孝之中,按例不得领兵。且我现居京营提督之位,统领大同边军出征,实属擅权,若被朝廷知晓,必生大祸。” 张子安一时语塞,沈槯所言,句句在理。他思索片刻,试探道:“驸马爷,或许我们可以这般行事,名义上由奴婢领军,实则由您暗中指挥。虽委屈了您,却也是权宜之计。” 沈槯摇头:“在下并非惧怕委屈,只恐军中人多口杂,泄露风声,届时你我皆难辞其咎。” 张子安愁眉不展:“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之策?” 此时,甄士道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两全之策,确有其一,只怕张公公不愿接受。” 张子安急问:“快请甄先生明示。” 甄士道从容道:“驸马爷以京营提督身份统兵,确有不便。但若是以王家家丁之名出征,则合情合理,即便消息传至京师,御史言官亦无话可说。不过,这样一来,战功或将归于驸马爷一人,张公公或许心有不甘。” 张子安面露难色,甄士道之言,正中其忧。他心中暗忖,若真如此,自己这镇守太监岂不是成了陪衬? 甄士道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道:“此外,奇袭蒙古,兵力不宜过多,精选三千精锐老兵足矣。人多则易泄密,若蒙古人有所防备,此战便难言胜算。” 张子安闻言,心中五味杂陈,既感甄士道计策高明,又虑及个人得失。然而,在这大局面前,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张子安若有所思地重复道:“甄先生的意思是……” 甄士道神色坚定,解释道:“我的意思是,我们先从边军中精选三千精锐,编入王家的家丁编制,由我家将军亲自率领这支精兵轻装突袭归化城。而公公您则率领剩余的大队人马,在土城一带接应,并寻找时机掠夺草原上的资源。事后,若无人深究,此战功自然归公公所有;若朝廷追问,便称我家将军仅是率领三千家丁协同作战,如此既保了将军的清白,又成全了公公的功勋。” 张子安眉头微皱,追问道:“那三千编入王家家丁队的边军……” 甄士道淡然一笑,答道:“公公可在奏报中巧妙安排,言此三千勇士不幸战殁于边塞,为国捐躯,如此既可安抚人心,又无后顾之忧。” 张子安闻言,恍然大悟,心中暗道:甄士道此计,实为高明,既让沈槯出力,又保全了他的名声,而自己则坐享其成,收获满满。他望向沈槯,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解,这样的条件,对沈槯而言,似乎太过慷慨。 “驸马爷,”张子安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甄先生所言,可都是真的?” 沈槯微笑以对,语气坚定:“甄先生之言,即是在下的承诺。” 张子安再无犹豫,拍板定案:“好,那就这么定了!” 沈槯站起身,目光如炬,声音洪亮:“一言为定!” 甄士道见状,适时提醒:“张公公,还需注意一事。” 张子安连忙应道:“先生请讲。” 甄士道郑重其事地说:“边军哗变之事,终究难以完全遮掩。无论是对朝廷、对皇上,还是对那些哗变的将士,都需要一个合理的交代。公公需早作筹谋,以免后患。” 张子安点头称是,心中已有了计较。他知道,这场风波虽险,但在沈槯与甄士道的帮助下,自己定能化险为夷,甚至借此机会更上一层楼。 \"多谢先生未雨绸缪。\" 张子安心中暗自感激甄士道的提醒,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替罪羊的安排已在他心中悄然成形。边军哗变,风波难平,唯有巧妙布局,方能平息各方怒火,既对朝廷有所交代,亦能安抚哗变将士之心。 大同北郊,边军大营,晨曦初现。 夜色褪去,哗变的将士们依旧坚守在总兵行辕外,直至天边泛起鱼肚白,赵三泰等一众将领却如人间蒸发,不见踪影。副将、参将、游击将军皆避而不见,军营内一片沉寂,唯有哗变士兵的愤怒与绝望在蔓延。 唐胜立于大帐中央,环视着赵信等千总、把总,目光坚定:“赵三泰已失胆魄,不敢面对我等。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有所行动。既然他不管,我们就去找监军张公公讨个说法!” “对,找张公公去!”众人附和,情绪激昂。 “先围了大同城,逼他们现身!”有人提议,声音中带着决绝。 “大不了鱼死网破,总比饿死强!”唐胜怒吼,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赵信眉头紧锁,试图劝阻:“围城乃大不敬,等同于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造反又如何?朝廷早已抛弃了我们!”唐胜反驳,字字铿锵,道出了士兵们的心声。 正当两人争执不下时,营外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如同山呼海啸,瞬间淹没了帐篷内的争执。几个老兵兴奋异常,冲进大帐,高呼:“将军来了!沈将军回来了!” 赵信一愣:“哪位将军?” “还能有谁?自然是沈总兵,沈将军!”唐胜激动地大喊,话音未落,人已冲出大帐,直奔辕门而去。其余将领紧随其后,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辕门内外,人声鼎沸,将士们将此处围得水泄不通,有的甚至攀上辕门和栅栏,高举双手,疯狂地欢呼着。这些士兵中,不乏松山之战后从湖广、贵州、四川等地调来的新兵,他们虽未亲眼见过沈槯,但沈槯的英勇事迹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他们心中的英雄与信仰。 沈槯,这个名字,如同明灯,照亮了明军与建奴漫长斗争的黑暗岁月,给予他们无尽的希望与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