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糟糕,我被东林党包围了第203章 不会说话就别说203
“本侯还很好奇,晋商不过一群害群之马,抄没的家产光是金银就将近两千万两,大明的岁入才有多少? 几家商人都这么富裕,怪不得朝廷穷成这副模样!</p>
你们难道没有责任吗?</p>
你们如此为晋商开脱,难不成是得过什么好处?”</p>
张世康的话不可谓不尖刻,朝中大臣顿时表情各异起来。</p>
有的微微低着头,这是心虚怕别人知道的表现,有的则满脸怒意作势反驳,这是被人猜中恼羞成怒的表现。</p>
当然,也有真正义愤填膺,觉得张世康是在污蔑人的,这群人有理由生气,因为他们没收到银子。</p>
“冠军侯,你岂能肆意污蔑当朝重臣?”一个都察院言官高声道。</p>
“就兴你们污蔑别人?你们这群鸟言官,一点实事儿不做,竟会捕风捉影,多少忠臣猛将死于尔等之手。</p>
亏尔等还自称熟读圣贤书,尔等之所为,孔子孟子见了都得捏鼻子!”</p>
张世康毫不客气的道,他虽然是指着那一个御史,但却将整个言官团体都给带上了。</p>
在张世康看来,朝堂乌烟瘴气,有一半责任就出在这群科道言官。</p>
朱重八建立言官制度的本意是好的,而且他在位时,言官确实发挥了不少作用。</p>
那时的言官,但凡弹劾某个官员,几乎都是证据确凿,确有其事的。</p>
毕竟朱重八可不是好糊弄的,一旦发现某个言官刻意诬陷,转手就能将这言官砍了,跟反坐都差不多。</p>
可到了后来,经过历代皇帝和朝臣的努力,言官制度最终成了脱缰之马。</p>
所谓闻风奏事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听说某个官员做了某件事,言官们就可以随意写奏疏弹劾。</p>
至于事情是不是真的,那不重要,反正他们也是听说。</p>
可这就苦了那些被弹劾之人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被弹劾的官员要从就职之地赶到京城解释。</p>
倘若这群言官打定主意要搞你,那你就是一百张嘴也说不清。</p>
弹劾你贪污,你费尽口舌证明你没有贪污,可你的家人呢?你的同族人呢?有没有借着你的威望办坏事?</p>
啥?没有?这群言官可不信,就算真没有,他们也能让你有。</p>
除非你交了银子。</p>
不知道多少战事打到关键时刻,主将因为遭受弹劾,不得不放弃大好的战机,回京城跟一群文官打嘴炮。</p>
言官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个畸形的存在,这群人不仅团结,还拥有了自己的组织,是东林党的忠实打手,指哪儿打哪儿的那种。</p>
“你……你……”</p>
那言官被张世康一通臭骂,不知是气的不知道怎么反驳,还是忌惮张世康背后的英国公、以及全体勋戚。</p>
整整四天的骂战里,勋戚几乎都与张世康站在一起。</p>
左右这事儿跟勋戚没啥关系,晋商没了,兴许他们的生意还能更好,倒不如卖个人情给张世康。</p>
“你什么你?不会说话就别说!”张世康瞥了一眼那言官就不再理会,反倒是又看向郑三俊道:</p>
“郑大人刚才问了那般多的问题,本侯倒是也有个问题想要问问。</p>
二十一家晋商,家产光是金银就有一千九百一十八万两,可是他们为朝廷交了多少税呢?” 。</p>
&lt;script src="/xxgg/dlgd.js"&gt;&lt;/script&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