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顽主第三十五章 翻脸比翻书快
“臣吏部尚书马文升附议。”
“臣礼部尚书张升附议。”
“臣户部尚书韩文附议。”
“臣兵部尚书刘大夏附议。”
六部尚书四部都附和谢迁和刘健,只有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没有附议。弘治帝一看这形式心中暗道:“照儿,你太急切了呀,你看着满朝文武大半都不赞成你,这叫父皇如何决断呢?”
曾鉴:“陛下,太子年幼,急于为陛下分忧初衷是好的,只是急切了些。陛下不妨命太子讲读扬大人规劝殿下用心读书,直欲这以名利诱惑读书人的说法,也是过了。毕竟读书之人最主要的心思还是在求取功名上,只有那也已经科举无望的人才会转而求取养家之道。臣以为这总比等着饿死或是自降身份投入贱籍要强,至少给后辈人留了个希望。再说殿下一没有废除科举,二没有将人引入歧途。演出那天臣也在场,这形式虽然别出心裁,但内容却是教人向善,所谓殊途同归,大道无形,臣以为不必小题大做。”
谢迁:“曾大人此言差矣,本官并没有小题大做。若让殿下一意孤行,让那些贱户之人名利双收,人前显赫。置我等读书人于何地,置圣贤颜面于何地?本官明白曾大人之意,去年曾大人曾上书陛下为匠户抬等,增加官籍匠户的酬劳被我驳回。难道曾大人不知户籍壁垒森严乃是国朝定制不可更改。贱籍就是贱籍不可轻易改变,我朝遵循圣人之道讲究尊卑有序,殿下想打乱这个次序就是违制,就是不遵祖制。说句大不敬的话,太子殿下将来是要统御大明的,若是擅自更改祖制,将是大明之灾,曾大人切不可助长此风。”
曾鉴:“这,没这么严重吧。”
谢迁:“还要如何严重,此风不可长,发现苗头必须掐灭。”
曾鉴不说话了,他作为工部尚书接触工匠最多,也深深知道一个国家光有读书人是不行的。别的不说如果没有工匠,大明军队的铠甲武器从哪里来,农夫们的农具从哪里来,车船这些运输工具从哪里来,这宏伟的宫殿靠谁去建起来。虽然曾鉴说不出科技兴国这样超时代的话,但是他也明白一个国家是由多个阶层组成的,不管是哪个阶层都是国家的组成部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是四民非要分出个高低贵贱这有用吗?汉唐之际也有士农工商只说,但是也没有像大名这样卡得这么死的。匠户的儿子必须是匠户,贱籍就永远是贱籍这话曾鉴是不认同的。
曾鉴身为工部尚书,实际上用现在的话讲是一位技术型的领导,他对建筑铸造等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这也是他私下里和朱厚照关系比较近的原因,因为朱厚照也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物件。比如朱厚照正在改进的火铳就是和曾鉴一起研究试制的。所以曾鉴对朱厚照的想法是赞同的,君臣之间也有很多共同话题,这也是今天曾鉴替朱厚照说话的原因。
谢迁一见曾鉴不言语了,看了一眼闵珪。闵珪冲他笑笑,那意思是:“俺不说话,俺就看着你们吵架。”
弘治帝一看谢迁这架式也知道今天不给他和这帮大臣一个交待是说不过去的。弘治帝心中也是有气,你们看演出的时候一个个哭天抹泪的都说好,一转脸就变成这个样子,这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不是典型的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吗?朕的小照照干点事情容易吗?你们一个个的就不能和李东阳、杨廷和学学,人家不是没有不同意见,但是人家的处事方法让人易于接受。哪像你们一样上来就一副拼命的架势,不听你们的就好像该死一样,这到底谁是皇帝呀。
“众卿莫急,朕已经明白众卿的意思。但是朕向来公平,朕能够仔细倾听众卿的意见和建议,也希望众卿能够仔细倾听太子的想法。朕以为先不要上来就下定论,还应该多听多看多想。圣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仅凭一家之言就妄下决断。这样,朕将太子诏来,你等和太子仔细分说。”
弘治帝的意思是:本皇帝一向公平,所以不能光听你们的,你们也听听我儿子是怎么说的。警告你们,别一上来就打棍子扣帽子,我儿子虽小也是半拉主子,应有的尊重还是要有的。
谢迁、刘健等人:“臣等谨遵陛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