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侯公肩负使命入楚营 楚霸王身言楚河汉界(1/1)

作者:来不及先生

汉室风云录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侯公肩负使命入楚营 楚霸王身言楚河汉界

小标题:侯公舌拒楚臣之思,霸王身言楚河汉界 和解之后,至少数十年会有一段的太平日子,或许在有生之年不会再开战。 下一次惨烈的争夺战,极有可能是在后继之君上展开,既然如此,那么此刻为下一任君主留个好基础就显得很重要。 甚至会决定未来真正的霸主,如同当年的秦国一样,如果没有历代先君留下的基础,赢政也难以厚积薄发。 项羽不得不考虑三个方面,首要的自然是版图,写在史书里的版图,是一国根本,其次是可以辖制的地方,这个是隐实力, 虽未在国书上留一笔,但却是真正称霸的条件,换句话说就是外交强不强的问题。 能够让自己信任的或者联姻的人去控制那一片片区域,未来联合攻汉(将汉当成郡(现浙江、江苏一带),这个就有点得寸进尺。 侯公来之前也是做足功课,自然知道彭城投降之后,刘邦任命陈婴为征南大将,协助灌婴平定今浙江一带,如能完成,许诺为万户侯,进而逼近百越地区。 汉欲得天下之心,已经再明了不过。 刘邦此时同意和解,不过是缓兵之计,是不会放弃南方强域,不过侯公眼见天下大乱,百姓水深火热,于是心中发愿, 趁此机会促成楚汉停战,划鸿沟为治,即便只是十年之约,能够让百姓安享十余年的太平日子也好。 如果楚汉的开国之君去世,那么后代之君没有雄心壮志的话,百姓安享的时间就不只是十年,可能是数十年。 侯公是生在秦汉之际,眼见诸国灭亡,大秦一统,也眼见大秦在诸侯之后的怒火下烟消云散。 纷争不息,百姓太苦,侯公出山,不过化刘项两家的不均。 侯公道,“淮南广阔之地本为诸王之国,九江郡本为九江王黥布身存之地,楚侵其地,杀其妻子,汉王仁义出兵助九江王复故土耳,何谈侵之言?” 一句话又是噎的楚群臣诸将无言,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项羽的脸色又开始阴沉下来,只是黑色的胡须掩盖着这种神情的变化。 灵常见侯公伶牙俐齿,一时间倒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听侯公继续反驳道,“陈婴故楚臣,现从汉,本乃东阳人(东海郡),此次不过奉汉王令,南下过故乡而南交东越,向西入庐江郡,协助九江王复故地。” 好嘛,不说是涉足会稽、章郡,而言过陈婴故乡,南下交涉东越,即便入庐江郡也是协助九江王英布(自名麻布)复故地。 揪住九江王这个事不放,竟能让一向和事老的项伯感到不知道该怎么说。 项羽心中升起一股怒意,这分明是如果汉不涉足淮南,那么楚也不要踏足淮南之地,心里暗道,“好个刘邦,好奸诈,一点不肯让步,悔不当初杀之,也罢,暂且应允,待吾得到喘气之际,复控彭城之后,寻机攻入关中,栎阳问罪。” 侯公之言,令季布横眉冷对,最后眼眶欲裂,眼珠子都快飞出来,项冠则忍不住,手不自觉的按住腰间宝剑,欲上前一步。 项伯急忙制止,用身体挡住,眼神中写着,“不可乱来。” 项伯道,“除此之外,汉王可有言与项王。” 候公道,“鸿沟为界,乃唯一和解之约,项王放归汉王之父,汉王还彭城予楚。” 此言中的彭城,侯公特地加重语气,暗含的话意思是用彭城一带乃至泗水郡来换人质。 侯公言毕,不再说话,气氛一度沉寂,忽然如雷声般的笑声响起,项羽道,“汉使可带条约而来?” 侯公示意汉郎中郑忠将鸿沟之约交给项王。 郑忠恭敬上前,一直静静站着的季布迈步迎上,将合约转交项羽。 项羽接过鸿沟条约,这是用帛书书写的条约,最右边写着“鸿沟之约”。 大帐内瞬间变得很安静,只剩下呼吸声。 侯公、郑忠和另一位勇士很期待,他们期待此次能够将刘太公接回去。 灵常、季布也很忐忑,此刻项羽的念头可能会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养老日子,甚至是他们子孙后代的事情。 项冠和项伯也很紧张,项冠希望项羽不要太优柔寡断,千万不要被汉使的伶牙俐齿给蒙蔽,要坚持原则。 商谈后的结果可能会影响数代西楚之君,甚至是数百年的走向。 项伯则是希望项羽能尽快结束这场持久战,好过个安稳日子。 项伯曾经一念之差,帮刘邦说话,也曾狠辣过,直接将黥布的妻子全部斩杀。 项伯不是一个懦弱之人,他是一位敢杀人的狠角色,为此曾躲在下邳,受到张良的庇护,才有受张良之恩之说。 这么一个敢杀人的人所认定的不过是心中的大义。 只是项伯不知道这个大义会给西楚带来什么。 因为认定心中大义,故发过善心,阻止项羽烹杀刘邦之父,为项氏子弟留条后路。 这种心绪的不断转变,让项伯的情绪很复杂。 后悔、恼怒、心软、无奈、怜悯、不解等一些列的情绪煎熬让项伯不想再继续下去,他渴望和平。 楚臣战将的心中都知道,这次合约不过是西楚争取时间喘息的幌子,是通过暗战,暗示刘邦要割肉迎回家人。 在众人等待的目光中,项羽终于放下帛书,声如钟鼓的说出八个字,“鸿沟之约,楚河汉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