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党争隐患129(1/2)

作者:萌新扑街爬虫

大明:我以崇祯之名再造山河第127章 党争隐患129

施凤来闻言,眉头紧锁,起身反对道:</p>

“陛下,臣以为馆选庶吉士按比例选举,实非明智之举。翰林院作为培养朝廷栋梁之地,其选拔应基于才学而非地域。若按比例选举,恐有损翰林院选拔人才的公正性,亦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p>

施凤来顿了顿,继续道:</p>

“翰林院之所以能培育出一代代贤臣能吏,正是因为其选拔标准严格,唯才是举。若强行设定比例,即便是北方、西北、西南等地的士子,也未必尽是英才。而南方士子,因教育资源丰富,其才学往往更为出众。若因此而被排除,或降低其在翰林院的比例,岂非是朝廷之大损失?”</p>

施凤来说完,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语气更加严肃:</p>

“再者,翰林院中的庶吉士,将来都是要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若是选拔之时便有偏颇,如何能保证日后能够公正无私地为国家出力?臣恳请陛下三思,切不可因一时之计,而坏了国家百年大计。”</p>

韩爌见施凤来言尽至此,遂起身语气激昂:</p>

“陛下,臣亦不认可馆选庶吉士分制。我朝以科举取士,始终主张选拔贤能,而非以地域或派系为重。”</p>

黄立极冷笑一声,对着朱由检拜道:</p>

“陛下,臣支持馆选庶吉士分制取士。此举既体现了国家对各地士子的关怀,也有助于平衡南北地域差异,确保国家治理的稳定。”</p>

黄立极斜眼看了下施凤来,继续道:</p>

“翰林院庶吉士的选拔,本就应以朝廷利益为重,而非单纯以才学为唯一标准。按比例取士,能确保各地士子均有机会入得庙堂。臣恳请陛下坚持此决策。”</p>

施凤来闻言,眉头紧锁,起身反驳道:</p>

“黄大人所言之词,虽看似有理,实则谬误。国家治理之稳定,非仅靠地域平衡可得。若馆选庶吉士按比例分配,则有失公正,恐埋没人才。国家之繁荣,需依靠贤能之士,而非地域或派系。”</p>

朱由检聆听施凤来的言辞,心中明了其意图所在,无外乎是想为南方氏族谋取更多权柄。</p>

当前朝堂之上,南方官员占据多数,北方官员日渐减少。</p>

南党又细分为东林、浙党、齐党、楚党、宣党、昆党等派系。</p>

朱由检明白自己推行的细化南北中分卷制,在科举制度中引入地域因素,或许会在未来成为党争愈演愈烈的温床。</p>

历史教训历历在目,明朝之亡实始于万历,晚期党争的激烈无疑加速了朝政的衰败进程。</p>

南北中分卷制的推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大明帝国南北人才的配置问题,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乡党之患。</p>

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往往出于反对而反对,丝毫没有理性可言。</p>

连绵不绝的党争最终导致了明朝吏治的懈怠,可以说,明朝的衰败实则亡于党争之手。</p>

特别是己巳年的京察之后,原本健康的吏治体系遭到人为破坏。</p>

京察制度沦为党派之间相互攻伐的工具,强势党派掌握了话语权,法治沦为私欲的人治。</p>

党争从万历至朱由检执政时期共四朝,已经在朝堂扎根。</p>

若要彻底摆脱党争的泥潭,必须平衡各方势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