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诸葛亮辅佐刘表法正辅佐刘琦(1/1)

作者:剑魂之镜

三国风云:宋将震山河第171章 诸葛亮辅佐刘表法正辅佐刘琦

对于水利工程的修缮,诸葛亮亲自带领百姓参与。他勘察地形,制定了详细的工程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他严格监督工程质量,确保每一处堤坝都坚固耐用。 他还组织百姓成立了水利维护小组,定期对水利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在官员考核上,诸葛亮认为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至关重要。于是,他向刘表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诸葛亮提出,考核体系不仅要考察官员的政绩,还应注重他们的品德和能力。 设立举报制度,鼓励百姓对官员的不良行为进行举报。对于贪污腐败、无能无为的官员进行惩处,对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给予奖励和晋升。 刘表听后,觉得此方案可行,但又顾虑重重。他深知荆州世家势力庞大,这样的考核体系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对。经过深思熟虑,刘表决定策略改变。 他与诸葛亮商议,对考核体系进行适度调整,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世家的冲击。同时,刘表也积极与世家代表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一日,诸葛亮在城中偶然遇到刘表之子刘琦。刘琦对诸葛亮的大名早有耳闻,此次相遇,他对诸葛亮大为欣赏,奉为天人。 刘琦向诸葛亮倾诉自己如今面临的处境,遭到蔡夫人打压,处境艰难,不知如何是好。诸葛亮思索片刻,建议刘琦外放为官,前往江夏驻守。 刘琦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向刘表请求外放江夏。刘表考虑到江夏的重要性,同意了刘琦的请求。 诸葛亮将每一项政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成效显着。刘表对诸葛亮的政务能力刮目相看,逐渐开始放权给他。诸葛亮也不负所托,将荆州的政务管理得更加出色。 蔡瑁等武将对诸葛亮的受宠感到不满,但诸葛亮以他的智慧和大度,地化解了与他们之间的矛盾。 他在处理政务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武将们的利益和需求。他建议刘表加强军事建设,提高武将们的待遇和地位。 他还与武将们共同商讨军事战略,充分发挥他们的军事才能。通过这些努力,诸葛亮赢得了武将们的尊重。 在外交方面,诸葛亮也积极为荆州谋划。他深知荆州在这乱世之中不能孤立无援,必须与周边势力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派使者与交州的孙策进行接触,表达荆州的友好之意。同时,他也密切关注北方公孙度和曹操的动向,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威胁。 此时,李严、法正、张松、马良和庞统等人也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李严负责管理粮草军需,他精心筹划,确保军队的后勤供应充足。 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粮草储备制度,提前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法正为军事战略出谋划策,他提出了一些奇思妙想,如利用地形优势进行伏击、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等。 张松凭借过目不忘的本领收集情报,他将各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及时汇报给诸葛亮,为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马良协助诸葛亮处理政务,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加强教育、改善民生等。庞统则以独特的眼光为荆州的未来发展规划长远蓝图,他建议刘表发展科技,提高荆州的综合实力。 随着荆州在诸葛亮等人的治理下日益繁荣稳定,刘表对得到诸葛亮这个大才顿感欣慰……。 法正被刘表安排到江夏协助刘琦管理政务,他的内心实则有着自己的盘算。法正深知自己作为一个外来户,若想在这乱世之中有所作为,必须依附一方势力。 而蔡瑁等人位高权重,根本不屑于他,权衡之下,他将目光投向了势力较弱的刘琦。 法正内心渴望支持刘琦争夺皇位,他认为刘琦虽目前势弱,但有进取之心。在与刘琦的日常相处中,法正常常暗自观察刘琦的言行举止,越发觉得刘琦是可造之材(听话)。 每当夜深人静,法正独自在书房思考时,心中的想法便愈发坚定。他明白这是一场豪赌,但他不甘平庸,决心借助刘琦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处理政务时,法正表面上尽心尽力,内心却时刻谋划着如何增强刘琦的实力和影响力。他一边谨慎地处理着与各方势力的关系,一边不露声色地为刘琦拉拢人心。 面对蔡夫人等人的打压和刁难,法正内心虽愤怒,但更多的是冷静和谋略。他知道此时不能与他们正面冲突,而是要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在法正的内心深处,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焰,那是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也是对自己选择的坚定信念。他坚信,只要刘琦能够崛起,自己便能在这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 ———————————————————————————————— 朝阳初升,金辉洒落,大夏皇城宛如一座巍峨的巨峰耸立在天地之间,宫墙高耸,琉璃瓦闪耀着神秘而威严的光芒。 皇帝司马镜高坐龙椅之上,神色凝重,双眸如鹰隼般缓缓扫过殿下群臣。 皇城司统领戴宗出列,恭敬行礼后禀报道:“陛下,如今这天下局势如风云变幻,各路诸侯纷争不断。那北方曹操,雄才大略,野心勃勃,已然称帝,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荆州刘表,看似温文尔雅,实则暗藏雄心壮志,称帝后更是广揽人才,诸葛亮、赵云、徐庶、庞统、法正、李严等能人志士皆入其麾下。 燕国公孙度在败于曹操后,卧薪尝胆,日夜整军备战,训练士卒……。 而吴国孙策,勇猛无畏,此时正亲率大军攻打中南半岛之地,吴军在中南半岛形势一片大好,以占据诸多领土……。” 皇帝司马镜微微皱眉,沉声道:“诸侯纷争,天下大乱。众爱卿可有良策应对此局?” 张叔夜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如今局势危急,当速速整顿军备,加固城防,以防诸侯来犯。臣愿亲赴各地,督导军事防御,确保我大夏江山稳如磐石。” 赵普接着道:“陛下,可派遣使者与诸侯周旋,谋取缓兵之计,同时广纳贤才,壮大我大夏实力。臣提议设立招贤馆,以丰厚待遇吸引天下英才。” 司马镜听着群臣之策,陷入沉思。良久,他缓缓开口道:“传朕旨意,命各地加强守备,整顿兵马。选派能言善辩之士为使者,探听诸侯虚实。另广设招贤馆,为我大夏所用。” 群臣齐声应道:“陛下圣明。” 随着太监童贯一声“退朝”,群臣依次退出朝堂。司马镜却依旧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心中忧虑如潮水般涌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