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道士133(2/2)

作者:邓云张若离

宋末之席卷天下第133章 道士133

“进来。” 传令兵进帐,擂了个捶胸礼,逐虏军军中不兴跪礼,倒不是邓云矫情,实在是受现代人的固有观念影响,看见别人动不动下跪,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总觉得别扭的慌。</p>

“禀告大帅,营外有几位道士想要入营拜见!”</p>

“道士?”邓云一愣,脱口说道:“张三丰……”</p>

不怪邓云意外,实在是两辈子加起来都没跟任何一个道士打过交道,在他的印象当中,印象最深刻的道士非张三丰莫属,而宋末元初最出名的道士好像就是张三丰……</p>

别的道士邓云还真不了解,可对于张三丰,邓云可是实实在在查过资料的!</p>

这个时候张三丰还不叫张三丰,而是叫张全一,三丰乃是他在武当山修道之后的道号。</p>

张三丰是先当的官后修得道,而且还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县的知县,这说明啥?</p>

在大宋当官没那么容易,在北方相对要容易一点,张三丰在博陵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定州,在宋代,河北长达百余年都是金国地盘,不过张三丰出生以后金国已经灭亡,取而代之就是蒙古人。</p>

大宋咸淳二年,十八岁的张三丰在博陵担任县令,这官一直做了十五年,仕途上蹉跎了十五年之久的张三丰在大宋亡了以后的第二年辞官出家修道,归隐武当山,并开门授徒……</p>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张三丰应该在河北的博陵当官,离信州数千里之远,压根不可能出现在大营之外。</p>

邓云之所以激动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身为穿越者,对于穿越的这个时代,天然的想要拉拢所有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大名人,比如文天祥,比如陆秀夫,再比如张三丰……</p>

但是陆秀夫和文天祥之所以被后世津津乐道,是因为他们在宋末表现出来的不屈气节,文天祥的慷慨就义和陆秀夫的背帝跳海更是让后世之人为之动容。</p>

但是这样的人同样也让邓云比较头疼,在如今这个乱世,邓云想要在天底下站稳脚跟,拥有大义名份和蒙元死扛到底,就绕不过大宋这个流亡朝廷,扶保宋室,光复故土的大旗也要立起来,如此一来,他就算再不愿意和那一帮子朝臣打交道都不行。</p>

当然关键还不是这个,而是未来……</p>

如果大宋真的在邓云的扶保之下收回南渡之后的地盘,甚至一直打到北方收复北宋故地,那个时候会如何?</p>

功高震主!</p>

历史上功高震主会是什么结局,要么如郭子仪那样乖乖放弃一切,踏踏实实做个富家翁,这样没准能保个善终,要么就是做曹操,实在不行还有赵匡胤的例子在前……</p>

任何一位功高震主的人,都必然会拥有一批对其死忠的部下,邓云如果真能创下那等盖世功业,他要是不取而代之,你说这些部下会不会答应?</p>

这他么就是废话,邓云坐上龙椅开创新朝,他们的公侯万代才能踏实啊,要还是姓赵的坐龙庭,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收拾了……</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