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惨烈倭寇的凶残和难缠远超前人想象(1/1)

作者:权照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第249章 惨烈倭寇的凶残和难缠远超前人想象

“在经历过这些战斗后, 戚继光认识到‘倭非大创尽歼,终不能杜其再至’。 而卫所士兵和客兵军纪松弛、战斗力低下, 要想‘大创尽歼’, 就得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于是就在这年的十一月, 他起草了《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 安等地的小股倭寇, 历经三百里急行军,最终赶到桃渚。” “当戚继光等人来到桃渚的时候, 桃渚的军民,已经在千户翟铨的指挥下,坚守了整整七个昼夜。 为了加强城防力量, 戚继光派遣了数十名火铳手,于黑夜中潜入桃渚城。 同时,他率领大部队在四周设伏。 次日清晨, 当倭寇再次猛烈攻城时, 城头突然旌旗蔽日,火铳齐射, 四面伏军蜂拥而出,杀向倭寇! 倭寇措手不及,大败溃散,桃渚之围因此得以解除。” “十九日,数百倭寇袭击肯埠,但被戚继光率领的军队迅速击败。 残余倭寇逃至章安,隔江放火,企图引南岸栅浦的敌军前来会合。 戚继光命令部队分三路埋伏, 待诸倭登岸, 他亲自击鼓发起冲锋,三战而三胜之! 倭寇溃散,四散而逃。 一部分逃向江边,抢夺船只试图逃往南岸。 但因船少人多,许多人溺水身亡。 另一部分倭寇则逃往黄礁山, 但戚继光率军紧追不舍, 最终在黄礁山下将他们全歼。” “此役当中,处州义士胡元伦表现英勇。 他冲锋在前, 手刃数敌,身中数创,血战不移,最终因力竭而死。 战后, 戚继光脱下自己的战袍, 覆盖在胡元伦的遗体上, 以表达对他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并予以厚葬。“ 一口气看了几场对倭寇的战斗后, 万界空间里的观众们对此的评价只有两个字, “惨烈!” 许多人其实也看出来了, 不是明军不保卫百姓, 相反,他们大多尽职尽职。 但大明海岸线太长了,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放置重兵。 而倭寇则将他们最大的优势——机动,发挥到了极致, 以至于明军只能疲于奔命。 除了经历过【晚清之殇】的皇帝们, 其他人或许很难想象, 那被他们视为“撮尔小国”的倭国、扶桑, 对中原到底有着怎样的威胁, 竟然能值得苏治几次三番的提起, 甚至还明目张胆的“暗示”,要朱棣、李世民等皇帝去灭了他们。 如今,借着盘点“抗倭传奇”戚继光的视频, 各个时空里的观众们,这才对倭寇的凶残和难缠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 “这些倭寇的战力,好像很厉害啊!” “这群矮子、罗圈腿,哪里厉害了?是明朝士兵太废了吧?” “他们太灵活了,明朝军队一直被牵着鼻子走。” “英雄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无论如何,保家卫国,守卫家园的战士,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唉……朝堂腐败,苦的,还是百姓和普通士卒啊!” “所以张居正不能死,戚继光也不能倒啊!” “但他们是人,不是神……” “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