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第237章 一波未平数波又起
“身为监军的太监鱼朝恩, 为了推卸责任, 拼命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罪责。 而本就深受皇帝忌惮的郭子仪,自然就成为了头号背锅侠。 郭子仪因此被剥夺了兵权, 原本担任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兼朔方节度使的职务,被转交给了李光弼。 然而,面对这种不公的待遇, 郭子仪并未表现出任何激动或不满。 他不哭不闹不喊冤,气定神闲地宅在长安深居简出。 逐渐从公众的视线中淡出,享受起了难得的平静生活。” 看到这儿,有观众忍不住骂道:“糊涂啊!这李亨看起来,也就是糊涂蛋皇帝啊!” “原本就不是什么中兴之主,若不是郭子仪和李沁帮他撑着,大唐恐怕早就完蛋了。” “天下未定就自废武功,未免也太着急了一些吧?” 这时候,苏治也说道, “郭子仪被闲置,这让一些有识之士看不过眼。 于是有朝臣公开上书,替郭子仪打抱不平, ‘天下未平,不宜置郭子仪于散地。’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 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兵败邙山,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 宝应元年(762年)二月, 朔方诸军都统李国贞、河东节度使邓景山相继被杀,大有与叛军合流之势。 自感做的不地道的肃宗, 见形势直转之下, 于是赶紧下诏,任郭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 兼兴平、定国等军兵马副元帅, 进封汾阳郡王,驻守绛州。 郭子仪到达治地后, 以雷霆手段诛杀为首作乱的王元振等几十人, 各地将领尽皆恐惧,不敢再作乱。” “宝应元年四月,唐肃宗李亨驾崩,其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 遗憾的是, 作为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 新君李豫并不信任郭子仪。 李豫似乎一点儿也没吸取到他老爹的教训, 上位后想的第一件事, 依然还是对付‘功高震主’的郭子仪。 他不仅又夺了老郭的兵权, 还把老郭充任肃宗山陵使, 意思是,让他去给肃宗修皇陵去了。” “面对新君的刁难,郭子仪很无奈,但他终归还是有政治自觉的。 他知道新君李豫对自己并不是非常了解, 所以也没做啥过激的事儿, 只是把肃宗所赐的诏书一千余件全部呈献给代宗, 意在让新君通过这些诏书,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为人和忠诚。 代宗虽然表示了对郭子仪的信任, 但仍然还是让他继续留在工地监理的职位上。” “此时史朝义仍占据洛阳。 一直等到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 在李光弼的努力下,走投无路的史朝义自杀。 长达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 大唐上下还没高兴几天, 盘踞青藏高原的吐蕃大军, 突然如猛虎下山般侵入大震关,迅速占领了河西、陇右之地,兵锋直指长安! 任河南府副元帅的李光弼, 因受到大太监鱼朝恩、程元振的猜忌,选择蜗居徐州,不愿起兵求援。 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也因受到李豫的打压而心怀不满,对朝廷的危机视而不见。 各地藩镇也普遍选择作壁上观,不愿插手。 危急时刻, 举目四顾, 竟然无人伸出援手, 这回,轮到李豫傻眼了。 李豫只能学着他爷爷、老爹的样子,开始跑路了。” “好在, 在跑路的紧要关头,他想起了一个人。 于是,经过朝廷多年打压, 只剩二十个部曲的老郭又一次扛起长枪,策马直奔战场! 这就是政治觉悟啊! 李光弼、仆固怀恩虽说都是老郭带出来的大将, 但在政治觉悟这一点上, 他们根本就没学到位,所以他们最后的下场都很凄惨。 而郭子仪却能安享晚年,全身而退,这就是差距。 再次奔赴战场的郭子仪,已经快七十岁了。 但他依然扛起了重任, 并再一次挽大唐于既倒,收复长安, 吐蕃军队占领京师的时间总共只有十五日。 郭子仪上书唐代宗,禀告收复长安的详情,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长安留守。” “自从唐代宗狼狈东逃, 朝中百官纷纷将责任归咎于程元振,并对其多次发起弹劾。 在众人的指责下,程元振非常害怕,于是向代宗建议迁都洛阳以避战火。 代宗在权衡利弊后,应允了这一提议。 郭子仪闻知后立刻上表代宗, 详细分析了迁都的利弊,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敌军入侵的策略。 唐代宗在仔细阅读了郭子仪的奏表后,对侍臣感叹道: ‘郭公,国之栋梁也,朕先前未尽其才,朝廷之失也。’ 唐代宗决定撤销迁都洛阳的决定,并下诏宣布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唐代宗亲自慰劳了郭子仪,并说道: ‘郭爱卿,吾未能早用汝,致使国家至此。今后当以重任相托,共图国家之未来。’ 最后,唐太宗还赐郭子仪铁券,并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 “但你以为老郭这就功能名就,可以安享太平生活了吗? 当然不能! 因为老天爷还要继续考验郭子仪的政治觉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还没过几天安生日子的皇帝,又迎来了一场巨大的惊吓! 之前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立战功的大将仆固怀恩,他造反了! 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人。 安史之乱时, 他跟随郭子仪、李光弼作战,屡立战功。 他还曾与回纥兵一起击败过史朝义, 官至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等职。 但因为没有得到朝堂更多的封赏, 仆固怀恩心中升起了对朝廷的不满,甚至妄图反叛。” “后来,仆固怀恩与朝廷的猜疑逐渐加深, 他的内心开始动摇,最终决定背叛大唐,走上了反叛之路。 他集结军队于汾州, 开始寇掠并州、汾州下属各县, 将其作为自己的封邑,展示其野心和实力。 广德二年十月, 仆固怀恩的野心愈发膨胀, 他竟招引吐蕃、回纥、党项等数十万部众南下, 敌寇声势浩大,一时间震撼朝野! 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百官皆感到恐慌不安。 皇帝急忙召见郭子仪,问抵御戎兵之计。 郭子仪说:‘据臣所见,仆固怀恩不能有所作为。’ 皇帝问其原因,郭子仪回答道: ‘仆固怀恩虽骁勇善战,然素失军心。盖因其恃功务高,不恤士卒,故军中将士多不附之。 昔仆固怀恩为臣之偏将,其下士卒多臣旧部,臣之恩信,曾深及彼等。 今臣掌大将之印,彼等必不忍以兵刃相向,是以知其不能为害也。’ 听了郭子仪的分析后,唐太宗这才暂时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