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第223章 李斯的野心从来不需要掩饰
“李斯,楚国上蔡人, 秦朝时期丞相、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也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是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策略家, 也是秦始皇时期最重要的官员之一, 对秦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咱们来对李斯的生平进行介绍和盘点。”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 李斯,年少时在郡中担任小吏。 在楚国的政治体制内,小吏身处最基层。 而李斯显然不甘平凡, 他想进入仕途,好在乱世中, 谋取一份衣食无忧又体面的工作。 然而,作为一个出身寒门、家中无矿、背后又无权贵提携的年轻人, 李斯要想进入政坛并且有所建树,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小吏工作后, 李斯对这份稳定,但晋升机会渺茫的职位产生了厌倦。” “一次偶然的机会, 李斯观察到官舍厕所中的老鼠,与官府粮仓里的老鼠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厕所中的老鼠生活在肮脏、恶臭的环境中, 为了一点食物而苦苦寻觅, 常处于惊恐不安的状态。 而粮仓中的老鼠,却能在充裕的食物和舒适的环境中悠然自得。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让李斯深有感触,他感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意指人也如老鼠一般, 本无贤良卑劣之分。 能爬到社会顶层者,就能安享荣华, 而居于人下者,就活该历经贫贱和磨难。” “在这一思想的驱使下,李斯发愤图强,并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也因为这种对地位的过分追求, 让他逐渐放弃了道德底线, 迷失在权力的诱惑中,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 最终,还落得个身死家灭的结果,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看到这一幕,许多人忍不住哄笑起来。 但也有不少人,对李斯的坦率表示了赞同, “李斯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有什么好笑的?” “就是!我们拼了命的读书,不就是为了在社会上有更好的立足之地吗?这有什么可笑的?” “真小人,从不掩饰自己的需要。” “这种臣子,或许还更加受帝王们的喜欢呢!” “你看萧何都不得不自污来保全自身,这就说明在皇帝眼里,有缺点的人,比完美的人更受信任!” “或许我们应该更加理解李斯的抉择,毕竟在权力的诱惑面前,很少有人能够保持清醒和坚定。” “但李斯也可以说是‘成也欲望,败也欲望’。追求成功和权利是人之常情,但如何在追求中保持自我,坚守原则和底线,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 视频继续播放, “二十六岁,正是人生中的黄金年华。 李斯内心深藏的宏大志向, 驱使他无法如父辈那般,平庸的度过一生。 而李斯的非凡之处在于, 能为了心中的梦想,他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改初心。 这份长期的执着和坚持,在任何时代都是极为可贵的品质。” “在战国那个动荡的年代,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无疑是建功立业最快的捷径。 但当时的李斯既无显赫的才华, 也没有响亮的名声, 更无家族背景可以依靠,可谓是一无是处。 在这样的条件下, 李斯想要爬进社会高层,似乎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李斯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对未来有着清晰规划的人。 他明白, 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一步就是为自己‘充电’和‘镀金’!” “在李斯奉为真理的‘仓鼠之志’的驱使下, 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现有的安稳生活, 踏上了寻找能让他大展鸿图的时代舞台的征程。 于是, 李斯辞别老母、妻儿,踏上了求学之路。 李斯辞了工作后,便以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之间。 后来, 他听闻儒学大师荀子, 正在楚国兰陵县开设私塾,招募学生。 李斯便毫不犹豫地前往兰陵县, 希望能向这位名震六国的‘荀卿’大师,学习治国理政之术。”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唯有借助圣人教化世人, 才能‘使天下皆出于治’。 在治国之道上, 荀子又与其他儒学大师存在不同之处。 他不仅推崇儒家的‘仁’, 在吸收诸子百家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 这种独特的思想融合, 使他的治国之道显得更为全面和深入。 这也与后世封建王朝最常使用的‘儒皮法骨’的政策,相类似。” \"荀子兼容百家的教学理念, 使他以儒家大师的身份, 成功培育出了诸如李斯、韩非子等杰出的法家人才。 李斯学成之后, 原本希望通过荀子的引荐, 拜入楚相春申君黄歇的门下。 可当荀子表示可以满足他这个愿望时, 李斯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 他说:‘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他觉得现在出现了一个好时机, 就是如今的秦王有志于统一天下,正是布衣之士奔走效力、游说之士大展才华的好时机。 不管李斯是真的看出了这个绝佳的机会, 还是嫌弃楚王不足以成大事,而六国又都太弱,无法为他提供建功立业的舞台。 总之, 荀子对李斯的野心看得明白,因此并未强求。 毕竟, 他自己作为一个赵国人, 都能在楚国任职, 又何必去操心弟子是选择侍奉楚国,还是侍奉秦国呢?\" “李斯初到秦国, 便恰逢秦相吕不韦,在大力招募人才。 李斯闻讯后,便主动上门毛遂自荐。 在与李斯的深入交谈后, 吕不韦发觉此人才华横溢,且又是儒学大师荀子的高徒, 于是立马将其招揽为舍人。 舍人指的便是门客, 在战国及秦汉时期, 舍人常常是许多有志之士实现抱负的。 李斯,由此正式开始了他在秦国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