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诸葛亮也需要在实践中成长(1/1)

作者:权照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第215章 诸葛亮也需要在实践中成长

“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准备进行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并不是想与曹魏主力决战, 而是意图通过控制陇右地区, 切断凉州与曹魏的联系,从而逐步削弱曹魏的势力。 同时,诸葛亮只有在夺取了雍凉之后,才能组建起骑兵与曹魏骑兵抗衡。 为实现这一战略,诸葛亮采用分兵两路的策略。 他派遣赵云和邓芝,率少数兵力经斜谷道前行,制造假象以迷惑敌人。 同时,他自己则亲率主力攻打祁山,直指陇右地区。” “诸葛亮的计策,成功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压根儿想不到, 诸葛亮会如此大胆,竟然敢主动发起进攻! 要知道, 蜀汉只有一州之地, 而曹魏整整占据天下九州! 诸葛亮以一州之地对抗九州,还能压着曹魏打,已经是奇迹了。” “以一州之地对抗九州?!”汉光武帝刘秀看到这儿,顿时赞叹道:“果真是千年一遇的奇才啊!” “朕,突然感觉有些悲壮……”汉武帝刘彻叹息道,“这算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吗?” “刘备还是太嫩了一些。”刘邦摇摇头,轻声说道: “为君者,为了大业,有时候不得不舍弃自己的想法,甚至是能力。 复仇虽然是合理的,但却断送了‘兴复汉室’最后的希望啊! 诸葛亮,不过是在做最后的挣扎罢了,唉……” 许多人其实都看出来了, 诸葛亮北伐,既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视频继续播放, “听闻诸葛亮发动进攻, 曹叡急忙派大将军曹真前往迎战。 但曹真遇到的,仅仅只是赵云率领的疑兵, 而蜀汉的主力部队, 却已在诸葛亮的带领下迅速挺进陇右, 并得到了当地反叛势力的策应。 可惜的是,战局在街亭发生了逆转。 因马谡的自以为是, 他选择将军队驻扎在山上, 但这个策略被曹魏的张合看穿, 并被张合切断了蜀军的水源。 短短几天内, 马谡的军队就因缺水而崩溃, 这一关键失误直接扭转了整个战局。” “后路即将被断, 诸葛亮不得已下令全军撤退, 同时赵云和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地区被曹真击退。 第一次北伐,就此以失败告终。 虽然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但蜀汉损失其实并不大。 马谡的失败,被参军王平及时控制,防止了更大的损失。 赵云虽然受到挫败, 但他的部队并未溃败, 所以蜀汉的主力军力其实基本完好, 这也为诸葛亮在同一年内发起第二次北伐,保留了可能。 后世有关于蜀汉在第一次北伐中损失了11名大将的说法,目前并无确凿证据支持。 赵云在战斗中并未阵亡, 而马谡、张休、李盛三人是在战后因失误受到处罚, 其他八人的死亡情况则无从查证。 而且如果蜀汉损失真的非常巨大的话, 蜀军士气肯定非常低迷, 诸葛亮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发动第二次北伐, 因此,所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损失了11名大将,损失惨重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因第一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上疏请求自贬三级, 后主刘禅以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 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在向后主刘禅递交了《后出师表》后,发起了第二次北伐。 这一次诸葛亮从散关出兵,直取曹魏的陈仓, 意图通过攻占陈仓, 进一步打开通往关中的大门,为后续的北伐行动奠定基础。 但陈仓的守将郝昭,也并非等闲之辈。 陈仓守将郝昭,虽然兵马很少,但是准备充分。 诸葛亮率领蜀汉大军攻打陈仓长达二十多天,却始终未能攻下这座坚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蜀军士卒士气受挫,粮食也即将耗尽。 曹魏名将张合,也正率领援军赶来增援陈仓。 面对当下困境,诸葛亮不得不班师回朝。 在回师途中,蜀汉军队遭遇了曹魏将领王双的追击。 对于送上门来的人头,诸葛亮自然不客气的收下了。 虽然没有达到战略目标, 但却成功斩杀曹魏一员大将,第二次北伐算是没有空手而归了。”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诸葛亮发动第三次北伐。 看看时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228年春, 第二次北伐是228年冬, 第三次北伐是229年春。 诸葛亮第二次伐和第三伐挨得很近, 几乎可以说是二伐退回汉中稍作休息后,就立即开启了三伐。 而且这一次诸葛亮的目标也很明确, 兵锋直指阴平、武都二郡。 在第三次北伐中,出场武将较少。 主要就诸葛亮、陈式、郭淮这三位将领,并且也没有爆发较大的战役。” “诸葛亮遣陈式进攻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 曹魏名将,雍州刺史郭淮得知蜀汉大军出动的消息后,立刻领兵前来救援。 诸葛亮亲率一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 魏军以为诸葛亮是领着主力到来, 加上连下了一个月大雨,魏军于是选择撤退, 汉军得以顺利占领二郡。 收复武都、阴平,除了开疆扩土以外, 还获得了一定的人口和不少的物资。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武都、阴平的回归,使秦岭和汉中之间的防线更加完善。 除此以外,武都和阴平这两个郡的失陷,也使曹魏陷入了一定的战略被动, 对于诸葛丞相下一次进攻, 则更易直捣曹魏软肋。” “说到这儿,不得不多提两句。 人不管做什么事情, 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 即便是如诸葛亮这般天赋异禀的人物,也无法一蹴而就。 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历程中, 他的进步与成长,是非常明显的。 前三次北伐, 是诸葛亮在实战中不断摸索与学习的过程。 他经历了初次的失利, 然后逐渐在战场上站稳脚跟,战术策略也日趋精湛。 到了第四次北伐, 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已经炉火纯青,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克敌之策。 再等到第五次北伐之时, 诸葛亮麾下的蜀军,已是一支令敌人望而生畏的劲旅。 他们在敌境之内穿梭自如, 即使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冢虎’司马懿,也不敢再正面硬撼其锋。 由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坚守不出, 魏军只能忍受着诸葛亮的肆意侮辱, 而且还眼睁睁的看着诸葛亮的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屯田, 这无疑成为了华夏战争史上的一大奇景。 更令人称奇的是, 即便在诸葛亮逝世后, 蜀军的一次虚张声势的反击,仍然能将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吓退, 这足以彰显诸葛亮对魏军的震慑力,是何等的巨大。 当司马懿巡视过诸葛亮留下的军营遗迹后, 也不禁由衷赞叹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如果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恐怕司马懿就第一个不答应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