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学习取经231(2/2)

作者:山地21

最强谍战之仆伏第231章 学习取经231

“那肯定是真的。我们**人讲究的就是光明磊落,见过就是见过,不能乱打诳语。”廖成中说,“正是有了毛Z席的要求我们才有了动力。时任****代表的周e来同志在武汉面晤英国驻华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拉克?卡尔,提出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等事宜。经卡尔协调,得到港英当局应允,但要求“八办”不得公开挂牌,以保持英国的中立国地位。当初香港‘八办’的选址是很难办的,因为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办事处要设在闹市区,便于各方人士进行联络,不能太偏僻,那样反倒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第二,办事处无论是楼房还是院子,一定要有后门,万一有意外情况便于撤离。所以我和老潘费了很大的劲,终于看中了位于皇后大道中18号的这处房子,临街、两层高、楼房有后门,楼下有商铺。我们香港‘八办’对外称粤华公司,以经营茶叶生意为掩护,主要从事的是搜集国际局势信息,宣传党的抗战主张,恢复整合香港等地**组织,领导发展抗日武装力量,接收并转运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捐赠的抗战物资。” </p>

“那老潘同志在这里是如何工作的?快给我们讲讲。”曾达志迫不及待地问道。 </p>

“老潘同志地下工作经验十分丰富。”廖成中回答说,“我们刚成立时,就按照老潘同志的意见进行了严格的分工,像机要、通信、交通、侨务等,分别有人去做,分别有人去负责。平时我们是商贸公司的职员,但都秘密地进行地下工作。为了防止日本和国民党特务的迫害,我们还特地组织大家学习了隐蔽斗争方法,并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和秘密工作要求。例如,办事处成员不准照相,尤其不能把照片送给别人;不得与亲朋好友通信;出门或者返回时要注意是否有人跟踪;自己的住处要保密等等。” </p>

“我们都是在敌后从事秘密工作的,很多东西需要向你们学习,比如在以商养情方面,不知你们是怎么做的呢?”曾达志又问道。 </p>

廖成中想了想笑着说:“粤华公司开业后,生意十分兴隆。来来往往的人,或到这里采购,或到这里品茶,客座区甚至还有电影放映的服务。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香港当地或广州的**组织调来的。他们悄悄出入这里,再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此外,香港‘八办’还与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司徒美堂等建立良好关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增进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对中国共C党的了解与支持,促进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爱国救亡运动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其成立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就收到海外华侨汇款220万元及大量抗战物资。大批华侨和港澳青年舍弃安逸生活,涉险来到香港‘八办’登记报名,经香港转至延安学习或直接奔赴前线参加抗战。自1938年至1939年,经香港‘八办’介绍转运去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港澳华侨青年和专业技术人员就达600余人。为确保护送人员和转运物资的任务顺利完成,香港‘八办’和内地‘八办’密切协同,严密组织,开辟了抗战期间‘香港—延安’的千里交通线。以1939年5月的一次抗战物资转运为例,当时我们通过**渠道采购了大批汽油、机油和5辆道奇牌卡车存放于越南海防,为及时将这批物资转运至抗战前线,由桂林、贵阳‘八办’抽调的押车副官及20多名司机采取分程接运的办法,先将这批物资从越南运到我国广西凭祥,然后经桂林、贵阳、重庆、西安等‘八办’的通力合作,最终成功运抵延安。香港‘八办’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增进了民族情感,凝聚了民族力量;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人员和物资千里转运支援抗战,极大地彰显了四海一家、同气连枝的民族根脉。” </p>

“那你能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团结这方面的进步人士的吗?”曾达志眼巴巴地看着廖成中。 </p>

“为了团结更多在港的文化界、出版界、新闻界人士,香港‘八办’通过这些领域的中**员广交朋友,共同组建了抗日文化新闻团体,创办了抗日报刊,开办了进步书店,编演了进步戏剧、电影。仅1938年至1939年间,就在香港新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香港分会等6个进步文化团体,新办了《文艺阵地》等10多种进步刊物,还组织力量翻印出版了**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著作,并在国内外宣传发行。”廖成中说。 </p>

“听说这一带还有许多游击队在秘密活动,你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吗?”曾达志又问道。 </p>

“根据中G中Y指示,香‘八办’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抗日武装力量建设工作,积极领导和协助**粤港地方组织建立和发展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先后建立东江、珠江、琼崖多个抗日根据地,这些抗日武装成为目前香港沦陷后持久抗战、保卫粤港人民的坚强力量,为粤港地区抗战作出了杰出贡献。”廖成中说,“这些抗日游击队在建立初期,面临物资缺乏等诸多困难,特别是缺少经验丰富的党员骨干。我们又多次致电中G中Y,请求延安派遣有作战经验的粤籍干部予以支援。中G中Y收到我们的电报后非常重视,他们结合实际先后派出了一批军政干部分别到上述地区游击队担任领导,加强部队军政训练,提高作战指挥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粤港地区游击战争的开展。同时,香港‘八办’还积极协调保卫中国同盟等组织,动员爱国群众捐款捐物,缓解了游击队物资匮乏的困难。我们还会同粤港地区中G组织,积极引领爱国青年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回乡服务团,支持华南地区人民抗日游击战争。在东江、珠江、琼崖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回乡服务团最多时达到了30多个,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1939年1月,在香港‘八办’及**香港地方组织的支持和鼓励下,由南洋惠侨救乡会与香港惠阳青年会海陆丰同乡会等爱国团体发起组织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惠阳县淡水墟成立,他们共有团员500多人,在东江地区14个县市开展抗日活动。这些回乡服务团深入城乡,建立民众自卫武装,有力地支持配合了粤港地区敌后游击战的开展。”</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