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谍战之仆伏第161章 原风法官161
曾达志放下手中的刀叉,接过案卷认真地静静地看起来。 </p>
胡梅因借口上厕所离开了座位,她要让曾达志安心地安静地看一会儿案卷,自己也观察一下周边的环境。说真的,这里可以说是东海最繁华的地段了,人来人往,人山人海,虽然这是战争年代但也不例外。而这个“德大西菜社”刚好坐落在南京路上最热闹的地段。东海开埠后,西方饮食文化通过各种途径输入,19世纪60至70年代,东海有了第一家由外国人经营,以外国大班和买办官员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西餐馆。1897年创始于虹口区塘沽路,因供应德国大菜而起名的“德大饭店”,经营西菜原料,自制火腿、培根、沙生治等,并设立西菜餐厅,供应西式大菜,后又增设欧美西菜,服务于附近的外国侨民、机关人员、银行职员、记者等各界人士,企业颇有声誉,生意日隆。后因市政动迁,“德大”搬迁至南京上。中国人东海人对西菜开始并不感冒,最早时还把它叫做“番菜”,意思是堂堂**大国,几个番邦来朝,弄点“番菜”也都无所谓了。可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推进,中国便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西风渐浓”、“西菜渐香”,许多人都以能说几句洋泾浜英语而自豪。可以说东海人的西餐礼仪,西餐文化以及对西餐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德大”而形成的。当时东海有身份的成功人士,不管是会情人的还是正经谈恋爱的说不定都有过一次的约会地点就是在“德大西菜社”。 </p>
胡梅因很警惕地转了转,她是害怕看见敌人也害怕看见熟人。先前她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别人,自己和曾达志是在谈恋爱、耍朋友。自从上次曾达志很婉转地告诉她自己已经有了心上人,特别是上次在“红房子”受到骚扰后,她就觉得有人在时刻盯着自己。说不清是不是敌人,反正她有点芒刺在背的感觉。可她转了一圈也没看见一个熟人,这才放心地走了回来。 </p>
曾达志刚刚看完案卷,正在沉思,看见胡梅因回来说道:“你应该大大方方地坐在这里,不能到处走动的。地下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你越是紧张越容易引起别人注意。我们又没干什么,怕啥?” </p>
胡梅因漂亮的脸泛起一阵红晕,她吞吞吐吐地说:“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我只是去上了趟厕所。” </p>
“哦,那就好。我也只是提醒提醒,没有其他的意思。”停了停,曾达志接着说,“我看他们做的这个案卷,很细很细的,它很详细地记录了那天发生的事情,就是我这样一个不在现场的人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p>
“我看了案卷后也是信心倍增。”胡梅因说,“加上那天原风庭长的话,我第一次当律师,说不定就能弄它个空前绝后啊。” </p>
“最绝的是什么,你看出来没有?”曾达志问道。 </p>
胡梅因摇了摇头。 </p>
“最绝的是这份案卷里除了被害人《文汇报》以及记者欧阳莎莎外,对加害人的身份一字不提,好像他们就是一般的街头混混一样。这样做既能让被害方满意也能让加害方满意,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而使案件得以正常审理。”曾达志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