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引蛇出洞381(1/2)

作者:林羽乐

红楼:庶子称雄第382章 引蛇出洞381

第382章 引蛇出洞</p>

“这是为何?”贾琮奇道,官员住官邸,不是理所当然之事?</p>

“老弟你想,后宅曾是林大人贤伉俪并姑娘居所,老弟住进来是分所应当,我这个大老粗住进来,岂不是唐突了林夫人和林姑娘?</p>

也太不尊重了些,林大人于我有大恩,此举断断不可。”徐清正色道。</p>

贾琮闻言点头,看着徐清笑道:“老哥两榜进士出身,道德文章自然精妙绝伦,又怎是粗人,这也罢了。</p>

我倒是从老哥身上看到两句话,深为佩服。”</p>

“哦?什么话?”</p>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琮叹道,道理很简单,人人都明白,但是要做到何其难。</p>

徐清哑然失笑,拱手道:“谬奖谬奖。老哥我出身贫寒,上下无人,要想在官场立足,也只有尽量周全礼数。”</p>

贾琮笑道:“礼多人不怪。”</p>

徐清笑着点头。</p>

“我见你肚子比上年又大了些,最好少喝酒、少吃肉,方可长寿。”</p>

“多谢贤弟垂爱,我定善加保养。”徐清笑道。</p>

——</p>

熙丰十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p>

随着各地捷报传来,金陵全城欢腾,士林民间纷纷呼吁取消严格的宵禁令,恢复往日繁华。</p>

顾涛迫于压力,反复权衡,考虑到大局已定,决定于中元节取消前些日子的宵禁令,仍命总兵衙门和守备衙门严防死守,谨防有变。</p>

不过贾琮没回来,顾涛还有些顾虑,巡抚、布政使等一干人,却没放出来,仍旧留在府中“参赞军务”。</p>

总督府一小院落中,巡抚陈中建、布政使翁运之、按察使谭曜等正在密谈。</p>

“士孺兄,听说匪患平了,顾涛怎么还不放我等出去?”翁运之道。</p>

陈中建笑道:“过犹不及。既然制台大人留我等小住,我们就安心住着罢,未必不是好事。”</p>

谭曜眼睛一亮,道:“抚台大人可有妙计?”</p>

“妙计没有,不过有些猜测。”陈中建低声道。</p>

“请大人明示。”翁运之忙道。</p>

陈中建笑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p>

翁运之、谭曜两人一点就通,相视而笑,缓缓点头。</p>

“若祸起萧墙,我等恰好被制台拘于此地,不见天日,正好逃脱罪责,还可趁势弹劾,拿下顾涛!如此,新法绝矣。”</p>

陈中建笑道:“这便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p>

“大人高见。”</p>

——</p>

江南地方素有在中元节晚上放河灯的习俗,而金陵秦淮河的河灯,更是享誉江南的一大盛景。</p>

傍晚时分,宝钗、黛玉、凤姐儿、晴雯、楚婵等人刚吃过晚饭,正在家里说笑。</p>

忽听王家、薛家等管事媳妇上门求见。</p>

凤姐儿、宝钗出去打发了。</p>

回来凤姐儿笑道:“我道是什么事,原来是我娘家姊妹派人邀我去放河灯。”</p>

宝钗也道:“宝琴丫头也派了人来,邀我去秦淮河放灯。”</p>

楚婵笑道:“要说秦淮河中元节的河灯,倒是江南一绝。</p>

不拘官宦士绅、士林学子、市井小民、三教九流,定要在这日‘结鬼缘’,放天灯、放河灯、放焰口,各色灯火争奇斗艳,直把秦淮河点成灯河。”</p>

晴雯从未见过这般景象,不无憧憬地道:“婵姑娘,听你这一说,可想而知定是壮观灿烂非常了。”</p>

楚婵含笑点头,她久居金陵,年年放灯,哪有不清楚的。</p>

黛玉从小便去了神京,对秦淮河美景只听说过没见过,闻言也有些向往,道:“若能去看一回,倒也不枉来金陵一趟。”</p>

凤姐儿笑道:“我也是小时候去放过,多年没去了。不知如今可有什么变化。要不咱们今儿去放一回?也让林丫头、晴雯见见世面。”</p>

晴雯素来胆大,拍手叫好。</p>

宝钗微微摇头,道:“琮哥儿临走前叮嘱,不许我们出门,家里也有活水,就在家里放灯罢。”</p>

凤姐儿道:“那有什么趣儿?难得回金陵一趟,正赶上节气,若不去放灯,岂不辜负了。</p>

再说,琮哥儿不让我们出门是担心匪患,如今四处匪患都平了,宵禁也没了,还怕什么?若不放心,把家里的亲兵带上,不就行了?”</p>

楚婵不置可否,她年年放灯,对此并没多大兴趣。</p>

晴雯极力附和,她与凤姐儿一般,是最喜欢热闹的。</p>

黛玉心中想去,可想到河边人多眼杂,又有些顾忌。</p>

“可是……”宝钗十分犹豫,一面因贾琮的叮嘱,一面又是宝琴的邀请,外加自己也有些想去,十分矛盾。</p>

凤姐儿笑道:“怕什么,在京里还不是我服侍老太太、太太她们出门?</p>

金陵城里我熟,多带些人手便是,咱放了灯便回来,包管没事儿。</p>

伱们若担心琮哥儿生气,便推到我身上,我一力承担。”</p>

黛玉想到秦淮河无数河灯顺水流淌、天灯如星散落的浪漫景致,终于缓缓点头。</p>

晴雯见黛玉点头,高兴得跳起来,拍手笑道:“我去让人做个大大的河灯,还有天灯。”</p>

凤姐儿笑道:“不必,河边各色灯都有卖,咱现买几个就行了。”</p>

宝钗苦笑道:“既然都想去,那就早去早回罢。”</p>

“嗨,琮哥儿的亲兵又不是吃素的,河边那成千上万的人,难道就咱闪失了?宝丫头,你也太杞人忧天了。”凤姐儿笑道。</p>

宝钗气笑了,啐道:“我替大家伙着想,倒错了。琮哥儿回来问起,你自去交代。”</p>

凤姐儿有恃无恐地道:“我交代便是,我是他嫂子,琮哥儿也不能拿我怎么样。” 宝钗知道她和贾琮的关系,暗啐了一口,还有脸当嫂子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