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担心自己高攀不起(1/1)

作者:金金二小姐

沙雕小福宝四仰八叉第673章 担心自己高攀不起

“诶!” 徐乐山嘴上答应着,身子却一动不动。 苏正阳看不过去了。 他也看到了,徐乐山那眼神儿黏在自家亲爹身上,有些……腻歪。怎么那么像……当年自家媳妇嫁给自己之前的那种……仰慕的眼神呢? 看不过去了!为了解救亲爹,他伸手正要一把拉着徐乐山走,突然…… “噗通!” 徐乐山忽地跪地不起,面对大家惊疑不定的目光,亦不为所动。 苏老将军见惯大场面,并且达到他这个品级的人,要跪他的人多如牛毛,并不会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动作,心情有丝毫的波动。 “苏老将军!请受徐乐山三叩首!” 不待苏老将军做出什么反应,徐乐山自顾自地磕起三个响头。 砰!砰!砰! 嘶……那声音,众人听着牙疼。 苏老将军察觉到当中的意重,神色间不由得郑重起来。 徐乐山明白苏老将军在疑惑什么?自己磕完三个头后,便解释起来。 “我家乡在雁门关,在我记忆中,爹娘就时常带我躲避战乱,数不清多少次躲躲藏藏的过日子。” “后来有一回敌军突袭,爹娘来不及将我藏在水缸,敌人却已杀到我家门。一名敌军将我拎出来,另一名敌军举起长枪就捅过来。” “啊!”众人惊呼,仿佛看到当日惊险的画面。 徐乐山继续道:“千钧一发之际,那时还年轻的苏老将军,一刀便将敌人砍死了。” “可以说,我的性命是苏老将军所救。” “直到多年后,我到京城为官,无数次想要亲自向苏老将军表达感激之意。却一直由于官位低微,不敢贸然拜访苏老将军。” “如今能亲身得见苏老将军,实在是我徐乐山的荣幸。这三个磕头,算是乐山表达自己的心意。” 其实这一趟,原本有一位六品官员想要过来。他难得使了一点小手段,极力争取,才轮得到他。 一方面,一旦日后地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种植,于他而言,是大功一件。 除去这个原因外,他最想实现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当面谢谢苏老将军的恩情。 他被救的那一年,苏老将军正值壮年,杀敌无数,救老百姓无数。他一个小小的普通老百姓,哪有机会面见苏老将军。 后来,他经过千辛万苦,成了朝廷七品农官。可这时,苏老将军是大官中的大官! 与之相交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三四品以上的大官员。如他这种七品芝麻小官,哪里入得了苏老将军的眼? 苏老将军哈哈一笑,“不必放在心上,守护我朝老百姓的安危,是本将军的职责所在。” 他的确是这么认为的。 他从来不觉得,他击退了敌军,那些被救的人,就应该对他感恩戴德。 那些年被他救起的人,不知凡几、若一个个都像徐乐山那样,他都要忙不过来了。 “苏老将军可以不放在心上,可被救的我,因为苏老将军的出现,不仅捡回一条性命,同时也挽救了我全家。徐乐山会一辈子记在心里。” “尽管我人微言轻,但苏老将军若有用得着的地方,我徐乐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苏老将军摇头失笑,心里想的是,他倒是一个懂得感恩之人。 苏正阳很快将人领去他的房间休息。 而唐瑞,因为是熟人的关系,需要叙旧。他待在原地的时间,自然要比徐乐山要长。 “又夏妹妹,我收到你给我的那封来信,便想立刻飞奔过来。不过我那时刚好考乡试,只好等到现在才来。” 唐瑞自己也有私心,希望能以最好的面貌来面对她。 如今,他真的担心自己高攀不起。 “我如今是举人的身份了,已跟随夫子四处游历三个月,目的是为了增广见闻,了解民众疾苦,亲历百态,待会试时,能写出优秀的策问。” “我要争取半年后,能够一举考中状元。现在我们正在返回京城途中,恰巧经过此处,我便想要来见见你。” “啊?”苏又夏有点失望,以为他会留挺长时间,又问:“那你要在这里逗留几日?” 唐瑞心里有丝丝高兴。 又夏妹妹失望了,是想要他留下来的吧? 看来,他没有理解错,又夏妹妹对他确实有点那个意思吧? 一想到这里,他的心就不淡定了,心脏处砰砰直跳。 “三日。三日后,我便要与夫子和同窗离开。刚好,我想来看看你们村的地瓜种植盛况。” 俩人正聊着,苏老将军眯了眯眼,打断二人旁若无人的攀谈。 “你小子,就是唐经业那要考科举的儿子?” 语气是反问句,任谁都听得出来,苏老将军话语中的嫌弃。 “正是。” 唐瑞一愣过后,旋即正色起来,朝苏老将军一本正经的行礼。 苏老将军面无表情地看着,没有阻止,锐利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他心中掂量着,唐瑞这小子是否配得上他的宝贝二孙女。 唐瑞心如擂鼓,尽管不敢抬头,可那刺辣辣的目光,透过他的天灵盖,直窜心底。 好紧张!手心都要冒汗了!苏老将军的气场太强大了! 苏老将军是大名人,他以前在京城有缘见过苏老将军,自然一眼就认出来。 他喜欢又夏妹妹,想要与又夏妹妹在一起,必须取得苏老将军的认同。 早些年,又夏妹妹一直不开窍,他可是坚持不懈地与她通信,长达三年之久,方等到了那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求老天爷,万万不能折在苏老将军这儿。 于他而言,那封信何等的弥足珍贵!虽然只有寥寥一句,言简意赅得很,却是他目前最为珍视的信件! 他一直随身携带着,偶尔思念佳人时,会拿出来看,然后一脸傻笑。 身为读书人,他对这句诗的了解,再深刻不过了。 即使如此,在他收到苏又夏的信时,还是翻出典故重温。 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次又一次,生怕自己领悟错了又夏妹妹的意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