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内卫第460章 工资里的残币
倒是听懂了安?山意思。 卑微的出身让安?山比般人敏感的多,觉得韩庄里的人还是有分亲疏的。 就像契丹突厥部落,首领嫡系战士比普通战士吃的要好,首领家仆又比嫡系吃的要好。 所以本能的认为,想要出人头地必须成为韩府的嫡系。 韩斌从未刻意把人做出区分,但阻止不了别人这么想,亲疏与用人都是按自身的需求或个人的努力与奉献来安排。 比如卢劲松和八戒,韩府需要一些防卫力量,现在两人管理两千内卫,也是为了韩斌的自身力量,包括一些掌柜的任命也是如此。 又比如幺鸡,这是纯粹的个人奋斗,韩斌只是托了他一把。 至于吉温,那属于偏才。 对了!安?山的世故与吉温差不太多,都是极为机灵的人。 可吉温总是有些阴恻恻的,尤其是开始研习心理学后,还总爱装高人,安?山恰好相反,说不定一起共事有别样的效果。 打定主意,便让安?山坐到桌前,总是低着头跟人说话很不习惯。 “这样吧,年后一起去扬州,我安排你与一人共事,主要做的是信息收集。” “可是吉温?” 韩斌很诧异,安?山居然认识吉温,不错的人缘呀,可看脸色。。。 “你好像很怕他?” 安?山不置可否,说出了原因,韩斌听后更坚定让两人共事,道理很简单,只要有害怕的人行为上能顾及不少。 然后安?山心有余悸的离开了,心里回想着初识吉温的场景。 不良人主管市井秩序,受大理寺节制,安?山常在坊市间瞎混,免不了与不良人打交道。 也想过能不能找上幺鸡到大理寺里混个差事,至少拿个不良人的身份也是可以的,虽然权力不大却也威风。 想到就去做,买了些礼物便去了大理寺。 但大理寺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安?山被挡在门外,刚巧那时又是大力排查维摩教期间,任他说破嘴皮门房都不通报,哪怕他搬出了韩斌这个招牌。 安?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知道,当时的大理寺卿李尚隐才和独孤家闹了些不愉快,作为独孤家的姑爷自然没什么面子,而幺鸡属于空降,人面上也没那么熟。 再说,就算你是唐人打扮也难掩胡人长相,嘴里说着大理寺有熟人,还认识侯爵,一听就没什么可信度。 能和大理寺相熟,门房又不认识的胡人只可能是囚犯。 所以他不提韩斌还好,一提就被门房极不客气的丢到了街上,安?山也恼火,与门房争了几句,誓要为侯府讨回面子。 然后被不良人给提溜走了,说是要审一审,看看是不是和维摩教有关。 被关起来的安?山害怕了,打算再搬出侯府自救,谁叫牢里有个叫吉温的斯文人,正指挥着人把竹签钉进犯人的手指,指甲盖都翻起来了,犯人的惨叫声他一直记到现在。 而吉温却笑意盈盈询问施刑人和受刑人的感觉,好像案情在他眼中一点都不重要,就像史思明问客人自己做的菜好不好吃一样。 犯人疼晕了就换下一个犯人,醒了再换回来,一直用刑就是不问案情。 很多人受不了折磨,也不管为什么被抓,只管交代自己犯过的所有事,极个别记性好的,把小时候偷过邻居家几个果子都说的清清楚楚。 而安?山也在那一天见识了花样繁多的刑罚,他发誓以前部落里折磨奴仆敌人的手段,在这小小的牢房里简直上不了台面。 那个叫吉温的人比他见过的任何一个领主都可怕万倍。 轮到了安?山时,两只脚软地和面条差不多,刚与吉温对上眼,便把自己做过的事都说了,包括在幽州偷过的羊。 吉温到底是刑讯的老手,几番套话便知安?山真的是韩府的人便没用刑,还叫来了幺鸡认人,把安?山高兴地当即给磕了一个,至于走幺鸡后门的事那是提都没敢提。 送走了安?山,又有吏部的吏员来访,一见韩斌便道了句喜,预祝其诞下麟儿。 “小人送了这么多次俸禄,终于得见侯爷尊容,果然非常人也。” 那怎么办?独孤月如待产,公孙柳又到洛阳印象上班去了,做为新时代好男人不得做点事吗? “什么非长人?是笑我不够长吗?” 表情怪异的与几人开了个玩笑,让吏员们深感和煦。 在类似签收本的地方签下大名按下私印,韩斌一抄手提出几贯钱赏给吏员,发现铜钱残破,还有不少挂着铜锈。 正想换过,谁知都是如此,好在吏员们不太在意,告了谢便乐呵呵的离开了。 怎么能不乐,说了几句好话,每人得了一贯钱,赶的上半个月俸禄。 可韩斌乐不起来,等人走后细细的检查起了车上的铜钱。 锈迹斑斑的铜钱有明显刷洗的痕迹,而且很新,这点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是铜生锈是很正常的事。 但绝大多数铜钱边缘都有裁切的痕迹,这就不能忍了。 吏员也没明显不对劲的地方,猜测他们是知情的,也已经习以为常,相信他们的胆子不可能大到在朝廷发放的俸禄上做手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韩斌这么好说话。 让人把俸禄入库,韩斌提了一贯钱去找独孤月如,以前都是她接收的。 一进门,刚好韩幢周芙都在,自独孤月如怀孕后,老两口经常过来看望,说是和小孙孙的感情培养应该从胎儿开始。 说起收到残币的事,独孤月如表示以往也有残币,但没这么多,回想一下是这几个月慢慢多起来的。 她也问过送俸禄的吏员,所有人都一样,而且朝廷发放的铜钱已经是完整的了,就连李琮的也是这样。 “韩家商号送来的收益里比这还差一些,现在生意不算小,多用银结账,不然会更多残币。” 韩幢也表示市场上的残币到处都是,讲究一些小商人已经开始避免用铜钱交易,尽量用绢布之类的。 绢布等织物在很多时代都可以充当辅助货币使用,在唐朝更是如此,因为租庸调里绢、布、谷、力都属于税收的一部分。 所以当劣币横行时,绢布等比较保值的东西就逐渐代替了铜钱,哪怕交易时很麻烦也更愿意以物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