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酋长被退婚,岳父还要打上门第18章 火屎哥烧炭
棒槌哥带着一个黑壮小伙姗姗来迟,来的是曾树在部落里难得认识的几个人之一——火屎哥。 火屎哥是曾树的邻居,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火屎哥原来不叫火屎哥。 因为人长得黑,从小就喜欢玩火,还喜欢收集火屎(木柴燃烧后留下的炭块,作者本地叫法)。所以后来慢慢地大家都叫他火屎哥。 老酋长听说曾树要烧木炭,就推荐了火屎哥。曾树也觉得火屎哥的名字和木炭很有缘。当场提议成立火屎队……呃……烧炭队,就让火屎哥担任队长。 老酋长他们相互交换意见后也同意了,并加派了十二名壮劳力加入烧炭队。 等烧炭队的人员到齐,曾树带着大家开始了烧炭作业。而老酋长和一众长老也留在现场观摩。 曾树在广场上选了块靠河的空地。把人分成两组,一半人清扫积雪,一半人提水和泥。是的,曾树打算用最简单的堆柴封泥法烧炭。 其实曾树本来想在山坡上挖个炭窑烧炭,挖窑烧炭相较堆柴烧炭要好很多。 首先,挖窑烧炭的热量利用效率通常更高。窑体的结构能够更好地保存和聚集热量,减少热量的散失,从而提高炭化的效果和效率。 其次,挖窑烧炭在控制燃烧过程方面更具优势。可以通过窑体的通风口和密封措施更精准地调节氧气供应和燃烧条件,使木柴炭化更加均匀,提高木炭的质量。 再者,挖窑烧炭相对来说能够处理更多的木材原料,一次性产出的木炭量更大。炭窑还可以反复使用。 怪就怪这冬日的气温低得离谱。那些原始的工具在这般恶劣的条件下,显得尤为不好用。 脚下的土地被冻得好似钢铁一般坚硬,一斧子砸下去,只留下了一个浅浅的白印子,任凭如何使力,也实在是挖不动分毫。 而堆柴封泥法的准备工作和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窑体建造过程。 建设成本低,不需要专门挖掘和建造炭窑,减少了人力和物力成本的投入。 灵活性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烧炭的地点和规模,不受固定窑体的限制。不受地域和季节限制,找块平地就行了。 易学易上手,对于初次尝试烧炭的人来说,堆柴烧炭的技术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尤其适合火屎哥这种新手,能快速地理解烧炭的工作原理。 当然,将来条件成熟后还是要上窑洞烧炭的。 曾树之所以选在靠河的位置,是因为取水取土方便,距离打铁洞也近。 积雪清扫干净后,曾树指挥火屎哥在地上先铺一层干草,接着于干草之上竖立着堆放木柴,一直到形成一个圆锥形的木柴堆方才停止。 第一次烧炭带有实验性质,曾树并不打算堆太多,仅仅堆了个直径两米、高两米的圆锥。 在垒好的柴堆上需要覆盖一层干草或者干树叶,以此隔绝干木材与稍后要糊上去的湿泥,避免木材变湿从而烧得不均匀。 再让火屎哥他们给柴堆抹满泥,只在木材堆的顶部预留一个大孔。在建成的泥堆底部均匀挖出八个通气孔,用于给炭窑内部供应氧气。 曾树边指挥边讲解,火屎哥听得很认真,不懂的就问,曾树也用心解答,并特别指出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事项。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炭窑终于建好了。曾树看着眼前的超大“坟堆堆”非常满意。 此时便可以点火,不用等到封泥干燥,点火燃烧后,炭窑内部的热量自然会把封泥烘干。 火屎哥把火把从土堆顶部留出的大孔扔了进去。等火势燃起,曾树指挥大家通过底部的通气孔往里面察看,哪个孔能看见火苗就用湿泥封住哪个孔,直至八个孔全部封好,然后再封住顶部的大孔。 封孔是为了让泥堆内处于缺氧状态,以终止燃烧过程,使木材完全炭化成为木炭。从点火到封堵所有洞口。 接下来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曾树告诉大家要时刻观察整个封土堆,因为炭窑内部的热量会致使土堆干裂,所以要准备一些湿泥巴,随时抹平炭窑上的裂缝,以防空气随意进入,只要有一条裂缝没封好,就会功亏一篑,所有的炭都会烧得只剩下一窑的灰。 这也是堆柴封泥法的缺陷所在。看着冒烟的封土堆,曾树交代烧炭队不要离人,轮流值守,直到最后封土堆自然冷却,这通常需要等到第二天,泥堆完全冷却后,才能够打开泥堆取出木炭。 交代完烧炭队,曾树转身来到了打铁洞。柱子叔的打铁炉已然竣工。 那新砌成的打铁炉子静静地矗立在打铁洞曾树指定的位置,乃是由石板和泥巴精心搭建而成。 石板规整有序地排列着,中间还留有吹气口,泥巴细腻且均匀地填充于石板的缝隙之间。 炉子的外形稍显粗糙,石板的纹理都清晰可辨,泥巴的表面仍带着几分湿润,散发着泥土独有的芬芳气息。柱子叔不愧是专业建房队出身,技术着实专业。 曾树对柱子叔的工作表现极为满意,毫不吝啬地又是一番夸赞之词。柱子叔领着他的徒弟们,个个心满意足,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曾树望着柱子叔渐行渐远的背影,不禁陷入了沉思:以后是不是可以让老陶开办一个砖厂?让柱子叔带着建房队把全部落的房子都改建成坚固美观的砖瓦房。 倘若真能如此,那居民的生活质量想必又会呈直线上升之势。 从打铁洞出来,曾树转身又进了隔壁的烧陶洞。 老桃他们今日刚刚完成了一批陶俑的烧制工作,此刻正在仔细地翻捡今日的成果。 今天的烧制主要是以练习为目的,旨在让大家能够尽快熟练地掌握烧制的整个过程,因此烧制的泥偶数量相对较少。 老陶还颇具实验精神地放置了几个没有干透的陶碗一同烧制,然而烧出来的陶碗无一例外都裂开了。 洞内所摆放的陶坯数量明显增多了不少,并且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了创新和变化。 例如,部分陶坯上开始精心刻画了简洁的花纹,还有一些陶坯则进行了改良,加装了各类配件,像是制作了口沿,加装了把手、挂耳、吊环等等。 曾树对陶艺作坊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老陶勇于探索、积极开展试验以及在陶坯上的创新举措进行了高度的表扬。 在日常生活和劳动当中,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具备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积极地探索以及勇敢地创新能够极大地拓展我们的知识范畴和技能边界。 它有助于充分激发我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促使我们对自身有更深刻的认知,成为我们达成个人成长、丰富人生阅历与体验的强大途径。 创新,更是提升基层劳动效能以及推动文明技术发展进步的关键驱动力量。 勇于创新则让我们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为解决问题提供独特的思路和方案。 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不仅能够优化劳动的流程和效率,还能够在文明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引领新的方向,催生新的突破,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结束了一整天繁忙的工作,曾树拖着那疲惫不堪的身躯,缓缓地往家的方向而去。 途中,忽然瞧见一群小狗正相互打闹着,如风一般呼啸而过,自家的小狗小白竟也混迹其中。 “小白,你去哪儿呀?”曾树扯着嗓子喊了一声,然而小白却仿若未闻,斜了曾树一眼后,继续打闹着跑远了。 经过这几日的朝夕相处,小白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个主人实在是不靠谱啊,要是指望他的话,这辈子都别想能够填饱肚子了。 这没良心的小白,不就没给你吃s吗?至于这么小心眼吗? 看 ↓【作者有话说】↓的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