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发展农村企业(1/1)

作者:九霄

梦回1949,列强就是用来坑的第179章 发展农村企业

胡振华不知怎么面对王翠翠和安澜,果断跑路到崇明。 女人之间的战争,他不能参与。 兵对兵,将对将! 安澜的确挨了揍,但因为动手的王翠翠,即使王宇那个那老特务知道了,也无可奈何。 这就是夫人路线的好处! 胡振华才赶到友谊商店,就看见两个老熟人:破产商人丘振,和货郎徐有财! 他们两人不知为何凑到了一块,在嘀嘀咕咕商量些什么。 老胡凑到他们身旁,听了许久,终于听出了点门道。 丘振正在研究某些商品的本土化生产,这样,可以省去运输的麻烦。 尤其是熬制糖块,根本没什么技术含量。 许久后,徐有财终于发现了胡振华,恭恭敬敬来到他身旁,说道, “先生,上一笔买卖,赔了4米元!” 胡振华皱着眉头问道, “怎么赔的,和我仔细说说?” 徐有财撸起自己的裤腿,说道, “昨天下暴雨,我躲避不及,摔了一跤,不少东西都被冲走了,还有一些糖,被淋化了!收的鸡毛,有的没晾干,发霉了,只能丢掉。” 胡振华看着他的腿,划痕触目惊心,不过,伤口已经上了药。 胡振华叹息一声,说道, “头一次做生意,难免准备不足,下次带好雨衣就是了!” 徐有财摇了摇头,感慨道, “我还算好的,听说有几个货郎,连挑子都被人骗走了!他们为了还账,又去了工地!”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很淳朴的,欠了账,也没说跑路。 胡振华不忍苛责,笑道, “徐大叔,你要是见了他们,就说欠的钱不着急,我不会和他们要利息的,慢慢还就是!” “您真是个好人!” 丘振盯着胡振华,突然喝道, “你是胡振中?” 老胡点了点头! 丘振沉默片刻后,又问道, “你也叫胡振华?” 老胡咧开嘴,笑道, “还是我!” 丘振跳了起来,喝道, “你个黑心烂肺的东西,可把老子害惨了!” 胡振华也不和他争辩,只是笑眯眯地看着他。 许久,丘振摆了摆手,无奈说道, “算了算了,你不偷不抢,除了心黑点,我也挑不出别的毛病!” 胡振华哈哈大笑起来,说道, “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听你们刚才的谈话,似乎对鸡毛换糖很有想法?” 丘振一听这话,很快调整了情绪,笑道, “一分钱可以撑死人。货担虽小,却连通千家万户,这个生意,大有可为!” 胡振华没想到此人如此有见识,顿时起了惜才之心。 “丘先生,能和我说说你的计划吗?” 丘振倒也没有藏拙,毕竟,鸡毛换糖这个生意,还是胡振华想出来的。 丘振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 “我刚才和徐大叔聊过,发现他们有的东西卖的快,有的东西卖的慢,因为距离崇明太远,补货非常困难。” “有几个货郎,为了节约路程,约定轮流来进货。这样毕竟是小打小闹,我觉得,要想把这门生意做大,就必须把货郎们组织起来,并建立补货站!” “还有,收到的鸡毛,应该就地组织人手,做成鸡毛掸子、毽子,避免来回运输。” 胡振华点了点头。 丘振的想法,就是后世的批发市场。 这个方法是不错,但老胡担心水土不服,毕竟,红色方面视资本为洪水猛兽。 胡振华搞鸡毛换糖,纯粹是给徐有财找一份活计,因为老徐身体太瘦弱,承受不了工地的繁重劳作。 再后来,是为了忽悠卡特,骗取资金。 胡振华看着丘振,笑道, “你的想法,在江北行的通吗?” “当然可以了!我一直误会中共方面了,他们对民族工商业持开放态度!” 胡振华露出惊喜之色,问道, “真的吗?快和我说说!” 丘振定了定神,说道, “我和北平来的商人聊过,4月3日,北平市工商局召集129个同业公会,私营工商业者250余人开会,负责人向大家阐明了政府的商业政策:凡有利于国计民生,遵守政府政策的均可自由经营发展……” 胡振华原本对这段历史只有模糊的记忆,因为历史书上只有简短的一段话,现在,通过丘振的提醒,他突然回忆起来:在建国前后,人民政府是鼓励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1953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土改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标志着华国正式进入计划经济时代。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国家开始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对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你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形容,关键要看其经济模式是否增强了国力! 至少在1958年之前,华国的国力一直在显着提升中。 胡振华的心思突然活络起来。 计划经济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而市场经济的好处是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能不能把这两种经济陌生结合起来呢? 答案是:可以! 国家层面的规划,胡振华没办法,但可以从小处入手。 胡振华抓住丘振的手,笑道, “丘先生,你是不是想去江北边办厂?” 丘振咽了口唾沫,小声说道, “我本钱不多,计划先运一批糖过去,就近熬制…” 胡振华不等他说完,立即打断他,说道, “丘先生,工业区新成立了一家银行,叫崇明发展银行,你知道吧,里面可以贷款!” 丘振面露难色,说道, “我没有抵押!” “不用抵押,你要多少钱,我给你批多少钱,但我有要求,你的每一个厂子,必须引入当地的基层组织作为股东!并且,他们还要占大头!” 胡振华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给你举个例子啊,比如,你的熬糖厂,要建设在小王庄,那么,小王庄提供土地,厂房和设备全部由你出,小王庄持股80,你持股20。” 徐有财听的津津有味,因为小王庄就是他的家乡。 丘振眉头紧锁,不满说道, “我承担的风险太大了,居然才只占20的股份?” 胡振华就知道他会有此一问,笑道, “你承担个锤子风险,贷款是我出的!”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前面的盈利,必须优先支付我的贷款!等贷款还完了,剩下的利润你们再分!” 丘振有点理解胡振华的意思了,这才露出微笑,说道, “我明白了,如果项目亏了,也是亏银行的钱!” 胡振华点了点头, “是这个意思!” 丘振想了很久,说道, “在农村建立熬糖厂,不太合适吧,那里交通不便!我能不能和县里合作?” 胡振华果断拒绝,喝道, “不行,你只能和基层的组织合作,否则,我不会批贷款给你!” “为什么呀?” “因为最苦最累的人,都在基层,他们才是最需要工作的人!”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一个县领导太多,他们会一个个地往企业里塞人,慢慢地,企业就臃肿起来。 后世一个接一个厂子倒闭,教训是血淋淋的。 而一个村、一个街道,最多几百上千人,熬糖厂是他们自己的产业,老百姓会盯的很紧,不允许有贪污浪费! 人少,就可以避免吃大锅饭! 而且,熬糖厂的工人可以就地招募,解决农民就业。 丘振显然不能理解胡振华的良苦用心,争论道, “胡先生,我们是在做企业,首先要的是让企业活下去!等我们盈利了,才可以为老百姓多做事。” 这个想法是没有错的,但丘振不知道的是,企业的风险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来自于政策。 胡振华摆了摆手,说道, “农村的劳动力成本更低!” “可城镇是人口和货物的集散地!” 胡振华已经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因为语言不能劝服他人,有些事,丘振不可能理解。 “丘先生,如果你的厂子建在农村,我可以对你进行无限授信,如果你坚持己见,我只能给你提供10万米元的授信。” 丘振沉思片刻后,有了决定, “胡先生,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毕竟,只有我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胡振华取出笔记本,签了一份保书给丘振,笑道, “丘先生,预祝福你生意兴隆!你拿着这个条子,可以去崇明发展银行贷款!” “谢谢!” 胡振华将目光移向徐有财,问道, “大叔,你有没有兴趣在小王庄建设一个熬糖厂,我可以借给你钱!” 徐有财早就心动了,他跳起来说道, “先生,我不要钱,你借给我几千斤糖就好了,我们有锅,可以自己熬制!” 胡振华哈哈大笑起来, “没问题!” 老胡发展的第一个农村企业,从小王庄开始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