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松井的反思(1/1)

作者:易潇遥

抗战之无敌炮兵第459章 松井的反思

走出会议室的松井面色凝重,心中思绪万千,对战事已毫无心思。他独自一人在院子的回廊里默默地走着,仿佛与周围的世界隔绝。路过的人向他行礼问好,但他恍若未闻,没有搭理半句,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 战事发展至今,结果已无悬念。撤军并接受九江被救国军夺回,这恐怕已是最好的结局。松井深知,嘴硬并不能让下属的部队变得英勇无比,面子也没有实际的资源和士兵重要。他一边走着,一边心中暗自思忖,要如何才能说服大本营接受自己主动撤军的想法。这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和策略。 回廊的地面上,松井的脚步显得沉重而缓慢,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巨大的压力。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焦虑。 回忆往昔,一小队日军竟敢追击一个连队的中国军队;一个中队就能够击溃对方的一个营;而一个大队,更是敢于主动向中国的一个团发起攻击。 “究竟是从何时起,帝国与中国的战争变得如此艰难了呢?”松井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曾经的画面,他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着。 “柳条湖事件……” “第一次上海作战……” “长城会战……” “卢沟桥事件……” “第二次上海作战……” …… 似乎从救国军在绥远崛起之后,华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就开始了慢慢有了变化。 从一开始的几支烂步枪到有机枪,从重机枪到迫击炮,到现在几乎所有的部队都装备了高射机枪和高射炮,想要战胜他们越来越困难,所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大。 他想起了曾经的那份骄傲和自信,当时的日军是如此强大,他们以少胜多,战无不胜。每一次的战斗都是轻松的胜利,支那军队在他们面前望风而逃。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支那军队的抵抗越来越顽强,他们不再是那个可以轻易被击败的对手。 松井又想到了年前占领南京的那一场战役,那一战就因为救国军的加入,帝国围歼华国主力的目标彻底破灭,就连南京城里的百姓也都让他们给弄走了。与其说帝国在南京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还不如说帝国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占领了一座空空的南京城。 松井感到一阵无奈和悲哀,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他也曾目睹过自己的士兵在战场上倒下,那一幕幕血腥的场景让他心如刀绞。 关于与华国的战事,松井一直是个激进分子。他和其他同样激进的家伙一样,认为这样一个落后、愚昧的民族不配占据着这一片广袤、肥沃、物产丰富的土地。为此,他们一直积极的推动着日国和华国的战争。 这些狂热分子成功的发动了与华国的战争,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战事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三个月占领华国的狂言妄语最终闹成了一个国际大笑话。日军虽然占领了大片的华国国土,但是华国军民的抵抗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有越来越激烈的态势,这让在华国土地上的所有的日军都非常的头疼。 松井不禁又想起了法国军事家拿破仑那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1816年,英国国王派阿美士德来华洽谈贸易。多次被拒绝回国途中,当他在圣赫勒岛听说骄傲的拿破仑被囚禁在这里时,他就想去见见,听听他对华国问题的看法。 见到拿破仑后,阿美士德讲述了他在华国的故事。他表示,只有战争才能敲开华国紧闭的大门,也只有战争才能让华国明白,打开大门不仅对英国有利,对华国也有巨大好处。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拿破仑对英国利用战争解决问题充满了蔑视。他说:选择与这个幅员辽阔、富饶的帝国作战,是世界上最大的愚蠢行为。你一开始可能会成功,你可以捕获他们的船只并摧毁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同时你可以了解他们的力量。他们可以思考,他们可以建造船只,他们可以武装自己。 阿美士德答道:华国只是表面上强大,实际上是泥足巨人,非常弱小。拿破仑接着说:也许今天,当狮子睡觉的时候,连一只苍蝇都能摸到它的脸,不断地尖叫。但当华国醒来时,世界将会震惊。 “华国有一天真的会如同拿破仑所说的那样,如同醒来的狮子一样震惊世界吗?” 曾经,若有人问起松井这个问题,他定然会嗤之以鼻。然而,近期所发生的一切,使他不得不对自己先前的想法产生了动摇。似乎,华国真的在与日国的战争中逐渐觉醒。松井停下脚步,凝视着远方,心中思绪万千。 天空中,一抹夕阳正缓缓降下,宛如自己国家的旗帜。他的国家向来以太阳升起的地方自诩,以初升的太阳为旗帜。可人们并未意识到,初升的太阳虽充满朝气,但盛极必衰。即使是最辉煌的时刻,再强盛的太阳,也终有日落西山之时。 松井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忧虑。他见证了国家的兴衰,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他开始怀疑,曾经的信仰是否真的坚不可摧。夕阳的余辉洒在他身上,仿佛在提醒他,时间在流逝,一切都在改变。 他深吸一口气,既是在为自己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也是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担忧。他明白,主动撤军或许会面临批评和质疑,但这是为了保护士兵的生命和避免更大的损失。 松井再次迈开脚步,他的步伐渐渐变得坚定而有力。他下定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努力说服大本营,让他们明白这是唯一的选择。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争取更好的未来。 在回廊的尽头,松井转身回望,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和决绝。他知道,前面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他愿意肩负起这个责任,为国家和士兵们寻找一条出路。随着他的离去,回廊里似乎还回荡着他坚定的脚步声,那是他对未来的承诺,也是他对国家的担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