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李倓:没有可以抢嘛(2/2)

作者:画凌烟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第233章 李倓:没有可以抢嘛

这种精盐一旦到市场上,绝对被疯狂抢购。</p>

即便不走合法的市场渠道,走灰色渠道,也会被一扫而空。</p>

灰色渠道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来。</p>

“扬州制造商行最不缺船。”李倓眼睛已经开始放光,“前三个月,我们能把苏州、常州、润州和扬州的大部分盐替换掉,三个月之后,苏州民间必然已经掌握精盐的制作。”</p>

“三个月之后,我们的产能扩大,立刻进入宣州,宣州即便有人会了,也赶不上我们的生产量,这个时候,宣州还是小,立刻大量运输盐北上,去中原,去河北!”</p>

“中原和河北民间的盐商要反应过来,并且开始大规模制造,至少要今年年底,即便他们开始制造,也不可能立刻占领各地市场,我们的盐只要足够多,可以卖到明年年底!”</p>

李倓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刘晏整个人都沸腾了起来。</p>

这比卖纸还要赚钱。</p>

造纸用的是竹子,整个供应链的符合相比盐来说是非常大的,需要大规模砍伐竹子,随后大规模运输,大规模打浆等等。</p>

可是制盐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海盐。</p>

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p>

在海边多弄几个盐池,把盐蒸出来,再一遍遍出杂质,就得到了精盐。</p>

只要有足够的人,有足够的盐池,要多少弄多少出来。</p>

弄完后,运上船,沿着运河一路走过去。</p>

这种质量的盐,能把传统盐商血洗一万遍。</p>

这比捡钱还要快!</p>

“郎君打算卖多少钱一斗?”</p>

“100文一斗。”</p>

“十倍于市面价吗?”武二郎感慨道,“这样百姓可能吃不起了。”</p>

“卖便宜了百姓也吃不起。”刘晏说道,“现在这个阶段,与市面价一样卖10文钱,例如卖到扬州,立刻会被人一扫而空快速囤积起来,坐地起价,百姓根本抢不到这种盐。”</p>

“士安说得对。”李倓当场就想给刘晏一个大大的赞。</p>

不愧是《三字经》里记载的神童啊!</p>

这种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现象,刘晏立刻就能反应过来,并且快速做出精准的陈述。</p>

并非说古代没有这种现象,只是古人很少去系统性总结经济规律。</p>

古代人类社会有一条经济铁律:更好的产品问世之初,即将市场化的时候,最先享用的一定是有权和有钱的上层人,这与产品的价格无关。</p>

权力和信息能够先一步吸纳这种新的产品。</p>

等到这一个阶层的人得到满足之后,这种产品还会流入中间层,再流入底层,价格回归到平民能接受的价格。</p>

如果这种产品的成本天然无法满足平民,那么一定会有人制造出更低成本的类似产品来占领广大平民市场。</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