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招聘7(1/2)

作者:子月七

南洋石油大亨第七章 招聘7

黄延义到达新加坡的第三天,《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都在显眼的位置刊登了一则招聘启事。 </p>

招聘日期为7月3日、4日两天,需要西医医生2名,机械加工工人20名,化工厂工人20名,文化程度要求中学及以上,待遇优厚,工作地点为古晋和诗巫。招聘地点在新加坡牛车水宝塔路锦程旅馆,招聘联系人黄延义。 </p>

南洋各地有不少技工类学校,每年能培养出大量技校学生,这些学生进入工厂工作个几年就能成为真正的技术工人。为支援祖国抗战,历史上南洋各地华侨曾动员了3千多南洋技工回国,参与了滇缅地区的物质运输和机械修理等服务工作。 </p>

3日一大早,黄延义还没有起床,旅馆老板就砰砰的敲响了房门,“黄先生,你快出去看看吧,楼下来了十多位应聘的工人。” </p>

黄延义匆忙下楼,看到旅馆门前站立着一群工人,上去先和他们简单打了个招呼,连忙把桌椅板凳摆在了旅馆外面的空场上,并撑起了一把遮阳伞。 </p>

七月流火,一会儿等太阳照射下来,要是没个遮挡物,可以把人晒出油来,赤道附近的太阳可是附魔的。 </p>

黄延义没想到些应聘者居然这么早就到了,难道是为了躲避日头吗。 </p>

一个小时后,应聘者越聚越多,你一言我一语,粤语、闽语、英文夹杂在一起,好不热闹。黄延义一个人有些应付不过来,便把对面募捐点的一个杨姓学生请了过来,让他先给帮帮忙。 </p>

杨姓学生先前在对面就看了半天热闹,都不用黄延义吩咐,很大方地站在一旁回答应聘者提出的问题,一边还维持着秩序,黄延义终于安下心来,逐一的对应聘者进行考核。 </p>

按照原来的招聘计划,黄延义只需要招收40名工人,还没到正午,招录簿上显示已经录用了40人。 </p>

看着眼前依然排着的长龙,黄延义傻眼了,安排的两天招聘时间,这才半天就录满了。 </p>

也不能让这些人白跑一趟啊,就这么不声不响的让这些人回去,黄延义真没法开口。 </p>

思虑半天,黄延义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提高了考核标准,准备再择优录用几个。 </p>

令黄延义没想到的是,后面的应聘者中优秀出众的人才越来越多,还有几个留学过英国的大学生。 </p>

黄延义咬着牙把自己的招聘人数一再增加,到晚上日落时分,录用名单上已经登记了91人。而后期录用的51人都是提高了标准录取的,比如文化程度由中学变成了技校,独立操作机床的年限由1年变成了3年,等等。 </p>

西医医生也录用了3人,机床、焊接、化工类的工人达到78人,还有几个属于是一专多能的,只有化工工人暂时没有达到20人。 </p>

最后一个应聘者走后,黄延义吁了一口长气,瘫坐在椅子上。 </p>

“杨同学,累着了吧。”黄延忠问请来帮忙的杨姓学生道。 </p>

“这不算什么。”杨姓同学做事很勤快。 </p>

“你的全名叫什么。” </p>

“杨继章。” </p>

“听你的口音,好像不是南方人。”黄延义问道。 </p>

“祖籍是安徽阜阳,民国初年全家搬到了上海,前年日本鬼子占了上海后,我们全家跑到南洋来投靠亲戚了。”杨继章回答道。 </p>

“噢,那你现在不用上课吗?” </p>

“我马上中六毕业,课程已经学完了,不用每天进课堂。” </p>

南洋的教育制度受英国的影响,中学为六年,中六相当于后世的高三。这个年代的中学毕业生能算半个知识份子,他们在除了学习各科基础知识,还会选择一门能够谋生的学业,比如财会、书画、音乐等等。 </p>

“你毕业后打算做什么?” </p>

“我在学校自学了会计,毕业后打算找一份算计的工作。” </p>

“呵呵,算计,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可以到古晋来找我,我给你留个地址。”黄延义看到杨继章忙活了一天,面对那么多的应聘者,也没有发生慌乱,加上他长得眉清目秀,个头也高,不禁起了惜才之心。 </p>

“谢谢您的青眼,我会记住的。”杨继章高兴的说道。 </p>

“大哥。” </p>

“大哥。” </p>

听到第一声“大哥”时,黄延义浑没在意,等到第二声“大哥”在耳中响起时,黄延义才顺着声音扭过头,看到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嗫喏地站在那儿。 </p>

天色有些昏暗,黄延义凝目仔细看清小伙子的面相时,黄延义才猛然意识到他这两声“大哥”叫的是自己。 </p>

他肯定是黄家老三,在新加坡读技工学校的黄延仁。 </p>

黄延义愣了愣,马上稳住了心神,站起身说道:“延仁吧,你稍等一下,我先跟这位杨继章同学交待完一些事情。” </p>

黄延义一边在白纸上给杨继章写着地址,一边在思考着怎么应对黄延仁。 写完后,黄延义连带一张1英镑的纸币递给杨继章:“继章同学,这是我的地址和你今天的辛苦费。”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