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拓跋威方振(1/1)

作者:青港沉沙

跟着姓名学国学第190章 拓跋威方振

九二:舆说輹。 车下的横木脱落。 在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之间,还隔着一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如果说拓跋濬之前的北魏诸帝,构建了北魏这辆战车向前滚动前进的基础和车轮。 那么拓跋宏构建的北魏盛世,则是这辆战车最为金碧辉煌也最引人注目的车厢。 而拓跋弘,便是垫在车箱和车轴之间的那一块弧形坚木。他的存在虽不醒目,却同样不可或缺。 作为拓跋濬的长子,拓跋弘(454年-476年)年方三岁便被立为太子,十二岁登基即位,再次刷新北魏最年轻皇帝记录。 拓跋弘的生母是太宰顿丘王李峻的妹妹、文成元皇后李氏。李氏娘家的地位很尊荣,却也无法帮她逃过北魏“子贵母死”的旧制。公元456年,拓跋弘被立为太子,李氏被赐死。 从结果来看,李氏白死了。因为“子贵母死”的制度,并没有改变北魏后宫专权的命运。 生母既死,皇后冯氏(440年-490年)成了他的嫡母,将他抚养长大。 冯氏本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她的姑母冯昭仪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妃子。北燕灭亡后,冯氏被充为北魏宫廷的奴婢。姑母冯昭仪对她多有照应,并教她读书识字。 公元452年,冯氏被选为文成帝的贵人,两年后被册封为皇后,拓跋弘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 拓跋弘聪明睿智,但是年纪太小了。北魏权臣、车骑大将军乙浑趁机把持朝政,屠戮大臣,排斥异己,很快官拜太尉、录尚书事、大丞相。贪心不足的他,随即准备发动政变,登基为帝。 年幼的献文帝只有一个办法:找冯太后哭诉。 冯太后闻言,迅速下令诛杀乙浑,然后临朝听政,一举掌控了北魏朝政大权。母子之间的相处共存之道,从此开始变得微妙。 他们之间的关系,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这事还要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说起。 拓跋宏的母亲,史传是中山大族李氏之女。冯太后与他名为祖孙,却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祖孙俩的老慈幼孝,超出了常理。 由于北魏子贵母死的制度,拓跋宏三岁被立为太子时,生母被赐死,交由冯太后抚养。这看起来很正常,没有毛病。 冯太后对拓跋宏极其严苛。她曾于寒冬腊月,把不到五岁只穿单衣的拓跋宏关进一间小屋三天不给饭吃。孝文帝五岁登基后,冯太后对他的管教更严,一旦表现不好就要重重杖责。孝文帝总是默默接受,对冯太后没有丝毫不满。 冯太后病逝后,拓跋宏更是痛不欲生,连续五日滴水未进以致身体消瘦。他亲自穿着丧服,坚持按帝王葬礼规制为其下葬。为表示对冯太后的哀悼,他不食荤腥,坚持三年内不与后妃同房。 清乾隆皇帝指出其大孝似伪,而历史学家却有不同看法。一部分史学家认为冯太后才是拓跋宏的亲生母亲,而他的父亲则是献文帝拓跋弘。 这简直离了个大谱。但一旦排除所有不可能的事实,那么剩下的无论多么不可思议,就是事实的真相。 首先,拓跋宏的皇储正统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献文帝、皇室诸王及朝廷重臣均无异议。这意味着拓跋宏是献文帝的儿子没错。 其次,拓跋宏及其侍卫近臣常用“母子”之称来指代冯太后与他自己,这就难免让人浮想联翩了。 第三,如果冯太后是拓跋宏的生母,那么她为抚养拓跋宏而罢朝让献文帝亲政的举动,以及拓跋宏面对冯太后的严格管教无怨无悔甚至甘之若饴的表现,就都可以理解了。 实际上,冯太后和献文帝拓跋弘的关系也是微妙而不可言说的。 公元467年,冯太后喜得小孙孙拓跋宏,当然是开心的,但她接下来的举动很不寻常。不久,冯太后为了专心抚养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孙孙,居然决定停止临朝,由献文帝亲政。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 其时冯氏正当壮年,精力无处发泄,便有官宦子弟名曰李弈者常常入侍宫中。 献文帝意外地很不高兴了,很快借故将李弈、李敷兄弟等人同时杀死。他为什么要不高兴,为什么要杀了李弈呢?要知道,冯太后在后宫安心带孩子,顺便闹出一些桃色新闻,从此无心朝政,这对献文帝不是应该更有利吗? 冯太后显然很不高兴。皇帝和太后经过一些不算友好但也不算刀兵相见的交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争执。公元471年,献文帝决定禅位,理由是喜好佛道玄理,无心朝政。 但就算禅位,献文帝也不打算让冯太后好受。他禅位的对象是叔父拓跋子推。 拓跋子推个性沉稳淡雅,善于安抚百姓,封爵京兆王,官拜侍中、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素有时誉,看起来是个继任皇位的适当人选。 但献文帝分明有亲生儿子,而且这个儿子也已被立为太子,他为什么要另立皇帝呢?个中原因耐人寻味,肯定不止拓跋宏年幼这么简单。 他这一举动看起来就像在赌气,而且赌气的对象显而易见:既然你不让我好过,我也要恶心一下你。 因为大臣们纷纷反对,献文帝没有固执己见,从善如流地禅位给了拓跋宏,成了太上皇。不满五岁的拓跋宏再次刷新北魏最年轻皇帝记录,登基为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已然登基,太上皇献文帝的权力仍在。他显然无心佛道玄学,却仍然热心朝政,甚至多次领兵御驾亲征,直到公元476年6月突然离奇驾崩,年仅二十三岁。 北魏战车的车间横木脱落了。冯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不得不再度临朝听政。 关于冯太皇太后的私生活,此处不做过多介绍,总之比起大唐女皇武则天不遑多让。她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领域推行的汉化改革,给北魏风气带来重大变化。她颁行新的俸禄制度,发布均田令以劝课农桑,同时配合实行三长制和租调制以建立富民根本。 均田从京畿及京城国有土地开始,把土地划分成一块块,按人口分给无地或少地的老百姓。许多贫苦百姓获得土地,得以重新回到家园,北方衰败的农村终于逐渐恢复生气。 人口一旦增多,就需要加强治安管理,这是三长制的事。每五家设一个邻长,每五邻设一个里长,每五里设一个党长,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管理,有效减少了刑事案件和动乱的发生。 大家拿着国家的田地从事耕种,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了,总得给国家缴纳一些赋税作为土地的租金吧?于是新的租调制派上了用场。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缴纳帛一匹、粟二石,这是一个计量单位。四位十五岁以上尚未婚娶的男女、八位从事耕织生产的奴婢和二十头耕牛,分别按一个计量单位缴纳租调。 均田令与三长制、租调制并行,有力巩固了北魏统治,增加了国家收入。 公元490年,冯太后病逝,二十四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全盘继承了冯太后的汉化改革,重用汉族士人,推行全面汉化。他模仿汉王朝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依据儒家六经制定礼乐。 在胡族掌权的北地,他的全盘汉化改革能够成功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