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毕自严:上强度244(2/2)

作者:凉月凉了

天启皇帝第243章 毕自严:上强度244

没有心思和人说朝堂上的事,周嘉谟从椅子上站起,来到外间,拿起了自己的乌纱帽,戴在了头上。</p>

“老爷,早饭已经准备妥当了!”</p>

“没胃口!”</p>

闻言,周嘉谟一挥手,走出了屋门,上了马车。</p>

坐在去翰林院的车上,周嘉谟脑海中飘出了昨日内阁送到翰林院来的行文。</p>

“修实录一日修出两百个字,你们是用金子修实录呢。”</p>

“限期考校,一旬一查。”</p>

想到内阁的</p>

想着这些话,周嘉谟对自己这个五百年前本家的胆量,有了新的认识。</p>

而与此同时,像周嘉谟这样连早饭也没胃口吃的一幕,也发生在京中的各个衙门里。</p>

毕自严也在接着手握考成法的周应秋,在给京官们上强度。</p>

严厉的考成法执行不到半月,就在京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p>

一道道弹劾周应秋误国,毕自严擅权的奏章涌入内阁。</p>

然而,朝臣们还没等来皇帝对奏章的回复,就先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龙骧卫中郎将赵率教领兵进驻西苑。</p>

皇帝对毕自严与周应秋的支持,不言而喻。</p>

这支皇帝手中的骑兵进京,是在给他们撑腰。</p>

毕自严的收权,是得到了皇帝的许可的。</p>

大明从万历摆烂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怪像——官员的上下级观念逐渐变的模糊。</p>

朝堂朋党横行,行为做事的准则是“大义”。</p>

不管你官有多大,一旦你想要做什么事,就会有一群人冒出来,形成风力,上书弹劾,搞风搞雨。</p>

到了这个时候,上到内阁辅臣,下到知府县令,都会明智的选择“上书请辞”。</p>

天启年间还好,东林和阉党只是先后成势,对朝廷威严的破坏力还不算严重。</p>

而到了崇祯年间,耳根子软的崇祯听一个信一个,导致很多人为了清名也好,为了明哲保身也好,一旦被风力针对,只能请辞。</p>

这也就造成了崇祯年间,不管崇祯恨结党恨的有多咬牙切齿,朝堂上的结党之势依旧是蔚然成风,上来了一个个没威望,没权力,个个都是以私利为重的阁臣、部堂。</p>

而现在这个时间点,正是毕自严这个首辅立威的关键时刻。</p>

“那些奏章,都批回去了?”</p>

一手撑着脸庞,坐龙书案后,朱由校对刘时敏问道。</p>

“回皇爷,都批回去了。”</p>

点了点头,朱由校没再继续在这个事情上多问,而是又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p>

“袁世振弄盐政的事,弄的如何了?”</p>

“回皇爷,袁侍郎的奏章,户部的公文已经发到各省,令贩盐商人亲自或派遣执事进京,分发贩盐之权。”</p>

“按照规划,六月初分发解盐的贩卖之权,七月分发两淮、两广的贩盐之权,八月分发川盐的贩卖之权。”</p>

“嗯,袁世振是个主意多的人。”</p>

又点了点头,朱由校对刘时敏道。</p>

“你去给毕自严递句话,等到六月初,袁世振分了解盐之权后,让他上道扶正袁世振户部尚书之位的奏章。”</p>

“奴婢遵旨。”</p>

听到皇帝的话,刘时敏的眼神一动,抬头看了眼皇帝,而后向外走去。</p>

让毕自严提议扶正户部尚书,这是更给对方增加一层威严啊。</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