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今天是大章171(2/2)

作者:凉月凉了

天启皇帝第170章 今天是大章171

听到皇帝的解释,袁世振捋了捋自己的胡子问道。</p>

“大明律关于纳妾怎么规定的来着?”</p>

“这个。”</p>

闻言,袁世振眼神闪烁了一下。</p>

“四十岁无子,方可纳妾。”</p>

“袁爱卿有几房侧室,几房小妾啊?”</p>

看出了袁世振的犹豫,朱由校往后靠了靠,笑着问道。</p>

“回陛下,臣。”</p>

虽然被皇帝的这个问题问的有些不好意思,但袁世振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p>

“臣妻尚在,另有侧室一,小妾二。”</p>

这个没法撒谎,锦衣卫一查就能清楚。</p>

“哼。”</p>

闻言,朱由校冷哼了一声。</p>

华夏这块土地上,除了螨清皇帝弄出个多皇后制度外,一直都是一夫一妻制,或者更近一步的一夫一妻多妾制。</p>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后宫怎么能有两个皇后呢?</p>

关于纳妾的规定,是朱元璋定下的,在太祖、成祖,甚至于正统年间,都执行的很好。</p>

但从弘治那位中国好男人上台之后,官员、富商纳妾这个事情,就给放了开来。</p>

“回去之后,交一百两银子罚款到户部。”</p>

“臣谢陛下不罪之恩。”</p>

听到皇帝的话,袁世振松了口气,连忙拱手道。</p>

“这条写入新法之中。”</p>

挥了挥手,朱由校看着袁世振道。</p>

“清理人口之时,这条要注意,凡是非四十岁无子而纳妾者,纳一人,罚银五十两。每多一人,多加五十两。”</p>

“清理过后依旧敢纳妾者,与偷税漏税同罪。”</p>

“臣遵旨。”</p>

闻言,袁世振连忙躬了躬身答应道,不过随即,他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p>

“那若是其家无银可罚呢?”</p>

“无银可罚?”</p>

闻言,朱由校冷笑一声。</p>

“送西山挖煤去,朕专门让西山新编了一营,名唤劳改营,就是专门对这些个犯法官吏进行劳动改造的地方。</p>

“那边按劳给薪,什么时候攒够了,什么时候再放出来。”</p>

“臣明白了。”</p>

缩着脖子,袁世振忙不迭的点了点头。</p>

好家伙,对官员,或者说读书人进行劳动改造。</p>

皇帝这是咋想的,这也忒不斯文了。</p>

“跑题了,方才你说要重造黄册、鱼鳞册。”</p>

伸手揉了揉自己的肩膀,朱由校将话题又给拉了回来。</p>

“每页下方,都留有八个位置,丁口税完税之后,乡官要在此与丁口册骑缝盖印,以为凭据,八年一换,使用新本,旧本上交朝廷。”</p>

“陛下睿见。”</p>

听着皇帝对于户口制度的新构想,袁世振拱手赞道。</p>

“如此一来,对于有无偷税漏税,就可一目了然。”</p>

“臣以为,田亩之策,也可照此实行。”</p>

“说说。”</p>

见到袁世振有了想法,朱由校示意他接着说。</p>

“民间地契同样留下盖印之所,与地方鱼鳞册相辅相成,凡八年一换,就可以防止刁民偷税漏税。”</p>

说着,袁世振心里还补了一句。</p>

民间还能再收笔工本费。</p>

“嗯。”</p>

听到袁世振的照本宣科,朱由校也只是点了点头,心里补了一句。</p>

大明有着悠久的民告官历史,等到锦衣卫发展到各省了,要是下面有孙子敢多收税,这就是民告官的证据。</p>

这个就相当于税单了,是以后税务改革的要点,凡是收税,必须要印。</p>

皇帝与袁世振两人,各自心怀鬼胎的又交流了一番后,袁世振心满意足的离开。</p>

皇帝虽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练兵上,但对朝政,特别是自己的变法之事很是看重的啊。</p>

而且其聪慧程度堪称雄才大略啊。</p>

带着太监写下的取钱圣旨,袁世振一路就溜达到了度支司。</p>

“一万两银子的工本费,你打算买笔墨纸砚吃啊?”</p>

班房之中,看着盖有皇帝大印的草拟圣旨,毕自言长大了嘴,看着眼前的袁世振。</p>

“这个不单单是笔墨纸砚,还要用在新法上面。”</p>

听到了毕自言的话,袁世振连忙解释起来。</p>

“朝廷要更换户帖、田契、黄册、鱼鳞册,专门使用勘合纸,八年一换。”</p>

“陛下已令人去江西请专门的造纸人,要来京城造纸,这个只是暂时的。”</p>

“那也用不了一万两啊。”</p>

闻言,毕自言还是有些舍不得银子。</p>

虽然施行新法,你我都是支持的。</p>

但毕自言如今负责朝廷支出,恨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个花。</p>

“等到顺天府新法开始施行,这银子不就来了吗?”</p>

说着,袁世振给毕自言讲起了皇帝关于户贴和收税只见的关联。</p>

“既然是皇上的意思,行吧。”</p>

听了一会儿后,毕自言收下了袁世振的条子以为备份,然后提笔开始写拿钱的条子。</p>

度支司从户部拆分职权后。</p>

户部负责收钱,然后交给国帑。</p>

度支司负责花钱,将国帑的银子下发各部。</p>

“刚好,这个月宝泉局那边每日多给了我一万枚银币的数额,我就不给你银子了,全是银币。”</p>

拿出自己的官印在条子上盖上骑缝印,而后裁剪下来,毕自言将条子交给袁世振道。</p>

“多谢毕公。”</p>

闻言,袁世振连忙对毕自言拱了拱手,感谢道。</p>

毕自言的意思是,我给你银币,你到民间自己想办法,看能不能找那种想多要银币的商人,多换点儿银子回来用。</p>

自从朝廷推出了银币以来,这套路在京城的各个衙门里已经流行了起来。</p>

不管私人还是衙门,都玩这个。</p>

现在朝廷日子也不好过,能多搞点儿钱,大家伙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p>

各个衙门都有自己的小金库,趁着现在市面上的银币不多,如果能用衙门的大批量银币,多换点儿银子回来,上面的人也不会说什么。</p>

只要不是明抢或者强买强卖就行。</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