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御前奏对(1/1)

作者:桃李不谙春风

红楼琏二爷第385章 御前奏对

贾琏早已不是第一次面圣,内心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般忐忑。 所以面对皇帝的问询,他只是很客观的,将大漠上发生的事情,用官方一点的语言,徐徐道来。 虽然是亲身经历者,而且在其中屡立奇功,但是贾琏的言语和神态中,却并无一丝居功自傲的意思,这令宁康帝很满意。 待贾琏陈述完毕,又以未能尽早的识破瓦剌王子的阴谋诡计,致使损兵折将而向其请罪,宁康帝便一摆手,冷声道:“此事非你二人之过。想当初那瓦剌王子尚在京师之时,满朝臣工不也都没看穿此人的狼子野心,反而个个替其说好话么……” 说到此处,宁康帝的面色泛起冷意。他是想起了,那瓦剌王子处心积虑的谋划那些事,当初在京城时,不知暗地里收买了多少朝廷大臣。 否则,即便看不出那瓦剌王子的阴谋,又岂能有那么多大臣替其说话! 当初事发之后,朝廷忙于平息风波,尚未来得及清算。如今此事暂告一个段落,倒也该好好查查那些人才是,顺道若能借此让那些一直盯着他的老东西老实一点,他也能轻快一些。 见心中的疑惑俱已解开,宁康帝也就没有再盘根问底,而是转头对项贺道:“项爱卿此番也算是辛苦了,便趁着朝廷休沐,回家好好歇息一番。 另外,关于朝廷的赏赐,稍后户部会派人送到爱卿的府上。” 项贺有些激动,辛苦半年,能得到皇帝一声慰劳,只觉得一切都值得了,因此立即拜谢圣恩。 起身后,微微瞅了一眼身边的贾琏,便识趣的退出了南书房。 待只剩下君臣二人,宁康帝观摩着垂手立在前面,安静侍立的贾琏,忽然冷道:“贾琏,你可知罪?” 贾琏心头唬了一跳,一时还以为是昭阳公主之事泄露。毕竟除此之外,他自认此番瓦剌之行,有功而无过。 身形略略一抖,但是依例跪下,做出一丝惶恐之色,“微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朕接到密奏,说你在甘宁关之时,擅权自专,不但欺压同僚,而且还枉顾朝廷利益,威逼折辱瓦剌新任使臣宋野王,差点导致两国重启战端。 你可认罪?” 听见宁康帝这般一说,贾琏立马松了一口气。并且第一时间就知道,是谁在打他的小报告。 因为也没别人,也就使团内那几个“最有风骨”的和亲使了。 “回禀陛下,自来奉皇命出使,为朝廷办大事者,必遭宵小嫉恨。否则陛下也不必亲赐微臣尚方宝剑,用来肃清宵小和自保。 所以,为了完成陛下交代的使命,微臣必然也是无意中得罪了些许同僚,故而受其弹劾。但要说微臣擅权自专,欺压同僚,却实属污蔑之言。 至于枉顾朝廷利益,折辱宋野王,这更是无稽之谈。 自古以来,两国使臣谈判,各有立场,自当在为本国的利益争取之上,竭尽全力,岂有互相预留颜面之说? 所以,微臣在与宋野王的谈判之中,言辞激烈,寸步不让,让宋野王对微臣大为肝火,这些都是有的。若有同僚认为在谈判桌上,也应该讲究君子之风,给对手留情面的话,那臣无话可说。 而且……” 贾琏显得有些生气,激烈的陈词。 说到中途停顿了一下,并瞅了宁康帝一眼,见其没有打断之意,方继续大声回禀道:“而且,臣之所以与那宋野王争锋相对,并且为此与之周旋多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欲图新添一个非分的要求,这臣自然不能答应!” “哦,是何非分的要求,说来与朕听听。”宁康帝似乎当真不知道的样子,有点好奇的问道。 贾琏乐意配合,“瓦剌贼子,诓骗戏弄我大魏在先,致使我大魏公主深陷险境在后。然而当知道我大魏公主安然返回之后,竟还敢大言不惭的要求我大魏继续与之和亲,将我朝公主下嫁于他们的所谓大王子。 休说那瓦剌大王子早已娶妻纳妾,是否是公主殿下的良配。就从我大魏的立场来看,此事也绝对不能答应。 陛下请细想,最初我朝与瓦剌结盟,不但册封那瓦剌王为整个草原的可汗,将我朝最尊贵的公主下嫁瓦剌,并且还答应在瓦剌遭到鞑靼的兵祸之时,出兵相助。如此优厚的条件,我大魏待瓦剌,实在不薄。 然后瓦剌却不思厚恩,阴谋算计我朝,欲图抓住我朝公主献给鞑靼,从而挑起我大魏与鞑靼新一轮的战争,他们好坐收渔利!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幸而昭阳公主福泽深厚,并未陷入敌手。 但我朝已然受尽瓦剌诓骗,颜面尽失。若是此时再答应他们的要求,将公主殿下下嫁,那我朝藩属以及周边的外邦,又该如何看待我大魏? 他们岂不认为,我朝为了拉拢一个小小的瓦剌,连上国的颜面,都丝毫不顾了? 而且,那瓦剌说不定还会利用和亲之名,混淆当初他们背信弃义的事实,在各国交往之中,颠倒黑白。 所以不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从朝廷的颜面来说,再度答应与瓦剌和亲,对我朝都是有害而无利,因此臣坚定的拒绝。 臣一心为了朝廷,为了陛下考虑,若是有其他同僚觉得只有迎合瓦剌人的想法,才是为了朝廷考虑。而臣据理力争,维护我朝颜面,反而是枉顾朝廷利益,臣也无话可说了。” 贾琏的一番话,说的宁康帝都有点愣住了。 实际上,宁康帝对于贾琏和瓦剌重启谈判之事,早已悉知。 虽然因为贾琏的坚持,让谈判延后了大半个月。但最后的结果,贾琏并没有让大魏朝的利益受到损害,反而在一番软硬兼施之下,让瓦剌知难而退,放弃了迎娶昭阳公主。 所以宁康帝本来就不想,也没有理由因此降罪贾琏。 他之所以提这件事,只是为了压一压贾琏的心境,而为后面的事情,做铺垫。 谁知道,贾琏竟早有准备的样子,一口气摆出这么多“道理”出来。 偏偏,这小子还条条站的住道理,让他就是想挑刺,也显得有些苛刻了。 瞅着立在大殿内,还显得有些义愤、委屈模样的贾琏,宁康帝暗自翻了翻白眼,倒也不至于刻意打压贾琏。 “你之所言,朕明白了,难得你年纪轻轻,所思所虑,竟如此周全。 哼,那起子只读了半篇书,尸位素餐之人,只知道抱残守缺,岂能明白真正的大义?若非你明白事理,即便他们将先前的国书传回京,朕也不会同意。 他们,当朕的公主是什么人,是那瓦剌想娶就娶的么? 早在你们进京之前,朕就已经下旨,将那上奏疏弹劾你之人,贬出京去了。如此目光短浅,秉性愚蠢之人,也没必要再待在朝廷之内。” 既然贾琏自有说辞,宁康帝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也顺势显得自己和贾琏站在一条心上,让贾琏感戴。 贾琏却知道,别看宁康帝现在说的斩钉截铁。真要回到当初,用一个已经成为望门寡,放在他自己手里,左右不好处置的公主来换取瓦剌的让步,他的态度,还真难说! 若真无意让女儿外嫁番邦,当初也就不会答应和亲了。 心中这样想,贾琏面上露出松一口的样子,拜道:“陛下圣明!” “起来吧。” 抬手让贾琏起身,而后宁康帝换了口吻,竟亲近一些的样子。 “当初你离京之时,朕与你说的话,你可还记得?” “微臣自不敢忘。陛下要臣借着此番出使瓦剌,将瓦剌的情况,尽可能的探听清楚,以为将来做准备。 遗憾的是,因为突发这些变故,微臣只在瓦剌南部兜了一大圈,连他们的王庭都没能得进,自然也没有完成陛下的重托,让陛下失望了。” 宁康帝摇摇头,“虽然你没到那瓦剌王庭,但至少出了西塞。如何,假设朕现在叫你统御三军,你可有把握,尽荡西疆之敌?” 贾琏一愣,让他统御三军?真的还是假的? 但是贾琏反应很快,立马抱拳拜道:“若得陛下信任,肯负重托,臣虽然不敢大言尽荡西疆之敌,但臣愿为陛下先锋,马踏西疆,为了陛下的宏图大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贾琏的声音,洪亮而清晰,让殿内外的宦官们,都听见了。 若非他们都知道现在面圣的只有贾琏,恐怕他们都要认为,此时此刻,皇帝陛下在和一众将军们,商讨灭国之战了。 这位贾将军,可真得陛下的恩宠,在陛下面前,竟然什么话都敢说…… 宦官们觉得贾琏的话太邀宠,但是宁康帝却不觉得。 犹记得,当初决定培养贾琏,也正是见其颇有一腔热血,为了维护父亲的威名,竟然敢当众殴打王世子! 如此有热血,有能力,又忠君爱国之人,哪个君主不喜欢? 因此暗暗点头,并没有多表示赞誉,他怕他再表现出更多的宠信,贾琏会过于骄傲。 于是转而问起西疆范围内的军备情况,包括各大重镇和安西府。 贾琏也据实上奏,将其所看到的的一些利弊,浅显的向宁康帝表达了一番。 宁康帝对此很是关心。 他虽然自负才智不输太上皇,但是他也知道,和太上皇相比,他是个没有出过京城的皇帝。 对于国家边境的情况,只能从信任的臣子口中才能了解。 既然想要解决西疆边患,那么西疆的军备情况,自然是重中之重。 得知西疆边军并没有大问题,还颇有战力,他也放心了不少。 许是今日的贾琏,给了他不少的惊喜,他竟有心多与贾琏聊几句军事。 “朕些年,为了边患之事,与兵部的老将们,不知道商讨过了多少回。 贾琏,依你看来,若是我朝想要在将来与北边马上民族必然会发生的战争中,取得优势,应该做哪些准备?” 宁康帝内心,一心想要进行一场足够彪炳史册的大战,而且必须大获全胜,如此才能抹去太上皇对他的影响,在朝廷真正做到一言九鼎。 为此,他数年来,一直在筹谋准备,等待时机。 贾琏闻言,赶忙摇头:“既然陛下与诸位老将军都商讨过了,臣还年轻,不论资历还是见识,都远逊于老将军们,自然不敢妄谈国策。”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朕既问你,你就直说。” “那,臣就直说了啊…… 虽然臣不知道,应该具体做哪些准备,才能一举收拾了那些屡屡犯我疆界的异族。 但是臣却当真有一个想法。 微臣以为,若要在将来的战争之中,取得优势,不妨从火器方面入手!” “火器?” 宁康帝虽是疑问,但是神色却显得有些失望。 “关于火器,朕当年在神机营视察的时候,也为其不凡的威力所震惊,但是后来听取了几位能征善战的老将军们的解释之后,也就没有再多关注了。 如今你既这般提,不妨将你的想法说来。” 宁康帝的失望,在贾琏的预料之中。 其实,火器被用在战争之中,距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但是纵观前面几朝,虽然都有发展火器,但是显然,没有多么重视。 因为火器虽然威力显着,但是同样的,缺点也很突出。 战场随息万变,作为笨重的火器,不论是火铳还是火炮,在移动和精准打击之上,都远不如马上骑射,来的更迅捷有力。 还容易误伤自己人。 而且,火器研发和制造,又需要海量的银子来支持,远不如弓弩经济实惠。 有诸如此类的缺点,并且在以前的战争中,许多装备有火器的军队,在与敌人对战的时候,着实没有取得什么太过于实惠的优势。 《诸界第一因》 投入和实战效果,不成正比。如此也就不怪乎兵部的人,对于火器的鄙视了。 如此看来,时人对于火器的不够重视,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只是真的没有看到火器被用于战场的逆天改命的时刻! 但是作为一个后世之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冷兵器终将被热武器所取代的历史走向。 “陛下,军中老将军们,不喜欢使用火器,微臣自然知道。 微臣也知道,如今神机营所制造的那些火器,确实大有弊病。 但是,臣却觉得,假若火器能够用得好的,在战场上,未必不是一大杀器。 神机营现存的那些火器,虽然是有很多缺点,但是未必不能改进。 臣曾经结识过一个漂洋过海来到我大魏的佛郎机商人,据他所言,在与我们相隔数万里之外的他们的国家,战斗兵器已经从普通的刀剑,替换成了各式火铳。 特别是他们国家与敌国的战争,甚至都不在陆地上进行,而是将一些威力巨大的火炮,搬到无数的舰船之上,然后驶出数千里乃至上万里,去与敌国进行战争!” “什么,上万里?” 宁康帝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作为大魏皇帝,他当然不像很早之前的那些朝代一样,认为普天之下,就只有一个中华。 他也知道,在离大魏很远的地方,还有一些其他国家。 但是那些国家给他的印象,都很弱小。 怎么从贾琏口中,那些国家,竟能跨越上万里与敌人作战? 要知道,即便是大魏征伐异族,战线拉出上千里,已经就算是远的了。至多也就几千里,就属于是远征了。 上万里,在宁康帝的脑海中,没有这样大战的概念。 “臣最初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于是也先后找了一些其他一些漂洋而来的洋人打探,虽然有些人所言有出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些强大的国家,能够打造坚船利炮,然后跨越海洋攻伐别人,却是确有其事。 臣就想着,既然火器能够被搬运上舰船,进行远洋征伐。 那我们大魏何不效彷?若是也能打造一支像样的舰队,别的不说,东南沿海那些常年骚扰我们的倭寇,倒也就不足为患了。 至于如何将之运用到与北边马上民族的战斗中,微臣一时也没有想好。 毕竟草原骑兵实在太过敏锐和迅捷,以当前火器表现出来的劣势,只怕还真不一定有用。” 贾琏怕引起宁康帝的逆反心理,故意说的委婉一些。 其实,虽然在热武器面前,冷兵器实在是渣渣。但那也是相对成熟的热武器时代了。 在这个热武器还在起步的时代,实话实话,冷兵器还是主流。 别的不说,就拿如今西方热武器发展的最好的“佛郎机”来说,哪怕他们举国来战,大魏也能依靠几千年来的战斗水平,以及庞大的军队,将他们打服…… 这样说或许有些不公平,毕竟,如今大魏,可没有资格去打人家! 但也说明,如今的西方,应该最多只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火器也就那样。 若不然,这些怀着东方遍地是黄金信念来到大魏的洋商,就不会这么老实了。 所以贾琏并不太担心大魏落后西方太多,只要从他开始,能够重视火器的发展,相信凭借东方五千年来的智慧,以及强大的国力,轻易就能反超西方。 如此,在将来的大航海时代了,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弄潮儿,还未可知。 宁康帝本来是不信火器能够有什么大作用的,但是贾琏说的这样言之凿凿,又令他暗生狐疑。 反复问了几个疑问,贾琏都能应答,宁康帝也就沉默了。 想了半日,他道:“既然你对火器有这般自信,正好朕记得神机营,还缺一个副统领之职,你就暂时兼任吧。 你记住,朕不喜欢有人虚掩诓骗朕。 朕最多给你三年的时间,你要是做不出一点成果给朕看到,那么就别怪朕治你欺君罔上之罪。” “微臣领命,定不负圣上所托!” 副统领,他这是升官了? 好像没有耶。 这好像还是个四品官,因为他记得,似乎那神机营统领,也只是个从三品。一部统领,竟只是个从三品,可见朝廷对于火器的鄙视。 没有理会贾琏在底下的腹诽,宁康帝的目光,已经偏头看着龙桉之下,暗格内的两道明黄色圣旨。 犹豫了一下,他将其中一份拿出来,然后做出莫不在意的样子。 “好了,你跪下听旨吧。” 贾琏神色一正,知道小心奏对了半天,终于到了他最关心的时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