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八荒第一卷 信念 第三十章 羽翼丰
除科技以外的知识都已经发展了千年的世界被一个火种点燃了,新纪四年年底,各地工程全部完工,在集中力量建设另外六州的同时开始了新国的战略发展。
新落成的国殿高五层、边长二里回字形布局,建筑用料是傻大憨粗的钢筋混凝土,加上附近就是南军大营的三万健卒,这栋楼二十万大军也别想攻破。
这栋楼的立意被孙成栋一力坚持,争执了半年五司才同意,现在建成,看着参观的人瞠目结舌的惊骇与震撼,周浩天不由得咋舌:“我终于明白你那句一栋楼可以震慑天下十年的话是多么正确。”
“我还曾想过建一座高达三百米的纯钢巨塔,要是再给我三十年发展,一定建起来,那才是震慑天下,这个太矮了!”
几个人相信孙成栋的话不是狂言,乔良喝干了杯里的茶水推开椅子站起身:“按照计划我该去忙了。”
梁阔海颤巍巍跟着往外走:“我也回自己的办公室通知一干人等筹备年终大会。”
周浩天、陆天麟相视一笑相继走出五司会议室。
孙成栋最后一个离开,回到办公室开始下达一个个军令。
“令、四路军偏将以上将领三日内来此军议,聚将不至依律处斩!”
亲兵们都吓一哆嗦,跟着大将军好几年,一直见他笑眯眯的样子,头一回听见他说出“斩”字!
第一个亲兵抓起孙成栋丢过来的令牌蹦着冲了出去,南大营在四州距离之外,快马加鞭也要一天时间,三天不到就是数条人命,可把他吓坏了,急匆匆奔去他的小队通知候命的人马火速出发,他不知道孙成栋这样做只是演练军队的反应能力,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改造军队的信念,去除齐天子规则中不合时宜的教化内容带给军队的影响。
“令、武备署二仆以上职司三天以内赴会,迟到者一律处斩!”
武备署首仆、一仆、二仆不同于戍卫署将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铁律,迟到了无需审判直接处死。
亲兵拿起令牌飞奔而去。
“令、内保署斥候一仆三日内军议,迟到处斩!”
新国的亲兵不同于贵族亲兵,是从军营中刻意培养出来的人里面挑挑拣拣选拔出来的尖兵。
于此同时,另外四个办公室里同样发出命令,只不过那边对不能按时赶到的处罚不是杀人,而是诛心。
政令和军令相比只差一个适用法典的不同,其他的没区别,否则懒政、不作为等等现象一旦开了口子绝不可能收的回来,所有人享受着新国极高的供奉待遇不是没有代价的免费午餐,何况天天在思想上紧绷着信念、理想的最高目标,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与谋,能做到一定职司的位置不是靠别人青睐,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一个违背自身信念的人杀与不杀都得变成活死人,没有例外,否则不具备成为关键职司人员的条件,无法通过审查。
这才是新国无力扩张、缺少可用之人的病根,通过四年的培养与强化,对信念坚定不移的人越来越多才解决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五场年终会议解决的是各司自身内部加强的问题,五司聚在一处的第一场大会解决的是统一国策的问题,看着五个人在主席台讲的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职司的总任务,所有人真正体会到新国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自身就是其中一员,那种紧张与自豪从没有过,那种强大的碾压一切的豪情如皓日当空般炽烈雄壮。
律政司要在一年内解决法典的全面运转问题,一切依法!
监察室要在一年内解决公仆的体系建设问题,肃风整纪!
总理司要在一年内解决国民的全面提高问题,富民强国!
五军司要在一年内解决全军的整军备战问题,枕戈待旦!
传承司要在一年内解决知识的教化运用问题,民权民风!
最后,孙成栋得到授权,代表新国做了最终总结:“这个世界经过六十多年的整合与发展已经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也许三年也许十年必将礼崩乐坏,其根本原因是一部分士人在追求阶层提高的道路上倒行逆施,因私利而罔顾公理与道义。
随着物质基础条件的提高,以个人信念为借口行一己私欲之乱举,爵士已经满足不了私欲的血盆大口,成王称帝才是他们最终走向疯狂并做出毁灭抉择的罪恶执念。
这个世界的公平与正义需要被捍卫,而肩负这一责任的是我们这些始终秉承士人信念的建设者,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使命,发展生产、研习技艺、传播知识、修身强军,当黑暗降临世间,我们将用我们的血与肉去重塑世间的公理,我们的脊梁将见证普照大地的道义之光芒重返人间。
最后勉励大家:做好自身职司就是你为此做出的最大贡献,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千万个建设者聚集起来的力量必将摧毁所有的罪恶者。”
在座的都是士人,完全听得懂、理解得了他的大白话,人人自觉血脉偾张,这世界没有统一的形式表达他们的兴奋与激动,拍巴掌叫好的、锤桌子、打口哨、向上扔东西、跳桌子上嗷嗷叫的什么德性都有。
陆天麟等人相视一笑,眼底的自豪、欣慰、憧憬在视线间传递着!
新年夜,云州城彻夜灯火通明,赶印的新年《新国民报》被人一遍遍大声诵读,懂得的、被感染的、惊诧莫名的、喝的晕头转向的都在发出自己的声响,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这个不一样的新年!
新国的四个领袖此时站在楼顶天台,梁阔海感触颇多:“同样是齐的子民,这里万家灯火,其余寂静无声,新国以外有灯火的地方必是世家豪强,也许我那儿子会怪我吧!”
周浩天仰头看天嘘了口气:“你是个不合格的父亲!”
乔良拍了拍梁阔海的肩膀:“养不教父之过,我儿子从不敢忤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