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第369章 狙击宋新币谋夺宋社稷
姬宫湦笑问:“如何谋利?” 苏简的神情显得无比心虚,下意识降低音量。 “据宋国商贾所言,此币尚未正式发行。大王可派人提前伪造,待宋国开始流通新币,便可暗中侵吞宋国财货物资。” “宋国何时开始流通新币?” “目前尚未有明定,但有人曾听闻,最迟便是今岁末。” “如何伪造?” “宋国新币重铜料而轻外型,只需命人如样制范,再以类似材料灌注,便可轻松伪造。” 姬宫湦道:“宋国崇尚商贾之道,既然选择铸造新币,定然会对伪造有所防备。” 苏简道:“其新币乃是以真金等量,一两真金约合一百枚新币。” 言下之意,便是伪造宋国新币尚有获利空间。 今岁九州小旱,而且战事频发,中原粮价始终处于高位。 一两真金仅能购买二石粮食,换算成纸币,约合四百铢钱。 宋国新币以真金为本位,一枚便相当于纸币四铢钱。 以姬宫湦前世说法,那便是汇率比为一比四。 当前,一两铜锭市价为二铢钱,可以铸造十枚宋国新币。 简而言之,铸造一百枚宋国新币,材料成本仅为二十铢钱,在宋国的购买力,却相当于二十五铢钱。 只要严格控制工匠成本,减少铸造损耗,确实能够从中获利。 姬宫湦简单估算,雇佣一名工匠,每日俸禄约五十铢钱。 这便意味着,该名工匠铸造宋国新币,每日至少要生产一千枚,才够支付工匠成本。 如果算上铸造损耗,并想从中获利,每日便需要生产超过两千枚。 以当前工匠铸造效率,很难达到如此产量。 除非引入新的铸造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才能真正实现获利。 宋国不担心他人伪造新币,根本原因便在此处。 铸造成本与实际价值差不多,甚至还有可能高于实际价值,定然不会有人伪造。 姬宫湦望向苏简:“孤王确有办法,能提升铸造产量,然利润委实微薄。” 苏简却道:“臣获利之策,并非铸造产量,而是在铸造材料作假。” 姬宫湦摇摇头:“铜料特征明显,如何作假?” 苏简答:“可以泥为底料,在外层镶上铜料,重量相差无几,足够以假乱真。” “且不说如此铸造更为繁琐,尔却忽略至关重要一点。” “臣忽略何处?” “铸造材料不同,敲击时声响便会不同,极其容易辨别真假也。” 苏简顿时有些泄气。 “原来如此,多谢大王指教!” 姬宫湦思索片刻:“伪造宋国新币难以获利,孤王却受尔启发,想到另一个获利之策。” 苏简连忙问:“是何计策?” 姬宫湦道:“狙击宋国新币!” “敢问大王,狙击是何意?” “狙便是躲在暗处,击则是择时出击,合起来便是利用其价值起伏,从中赚取差额之利。” 苏简有些迷茫:“如何赚取?” 姬宫湦只能换一种说法。 “孤王梦游太虚时,亦曾听仙人提及,极远方国曾发生过类似事件。” 姬宫前世时,各国货币汇率时常会出现波动。于是便有人通过暗中操纵,进而斩获巨额收益。 宋国新币以真金为本位,而真金价值则与中原粮价挂钩。 倘若中原粮价出现下跌,宋国新币便会随之升值,反之则会因此贬值。 今岁小旱,短期之内,中原粮价会保持不变。 参照前世金融大鳄惯用手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动用大量真金作保,通过借贷方式,不断持有宋国新币。 伴随高额真金涌入,宋国新币定然会缓慢升值。 宋国新币以真金为本位,固定一两真金兑换一百枚宋国新币。 只要宋国新币存量不断减少,一两真金所能兑换宋国新币的数量,便会持续减少。 宋国为稳定兑换比例,只能加紧铸造新币,提升市面存量。 等宋国新币升值达到极限,便可以悄然抛出宋国新币。 届时,宋国新币存量突然猛增,市面必然会生产恐慌情绪,从而导致宋国新币疯狂贬值。 原本一两真金,因为宋国新币升值,可以兑换数十枚宋国新币。 现在宋国新币疯狂贬值,将能兑换成数百枚。 这时,再次入手宋国新币,尔后归还借贷,赎回大量真金。 如此一来,便可获利十倍。 姬宫湦耐心讲解完,议事厅随即陷入冷场。 对姬赟与内史伯朙等人而言,本就不通晓商贾之道,因此听得云里雾里。 苏简虽是商贾,一时亦难以消化其核心原理。 姬宫湦只得再度简化。 “简而言之,便是先借宋国新币,待其贬值后,再进行归还,以此换取差额之利。” 苏简总算恍然大悟,疑惑亦随之接踵而至。 “臣已明白大王之意,却有三处不解。” 姬宫湦笑道:“但说无妨。” 苏简道:“其一,找何人借取大量宋国新币?” 不得不说,苏简眼光独到。 姬宫湦解释:“自然不是找宋国子民,宋公白本人、宋国公族及殷商坊商贾均可。” “如何确保其等愿意出借?” “宋国铸造新币,必然会大力推广。吾等借贷宋国新币,便犹如襄助其等。” “待宋国新币贬值,如何保证归还之时,其等不会违背约定?” 姬宫湦道:“吾等以真金作保,其等则以社稷、家产及铺面为凭。” 苏简顿时眼前一亮。 “宋国若敢违背约定,大王便可名正言顺,派遣王师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