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了解一下?(1/1)

作者:菜比比

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第727章 了解一下?

海运相比漕运,自然是更有优势。 海运时间相对比漕运短,成本更是便宜不少。 漕运受最大影响的,便是季节。 每逢粮食收成之时,漕道上往来的官船,运的都是满满的粮食。 漕运通顺,也保证江南的税粮足量、按时、安全、高效地输送到京师。 今年初秋,秋水泛滥,受灾的其实不止其他的地方。 水灾泛滥后,又一段时间没有下雨,紧接着就入了冬。 就连京城的户部仓廪,也受到了影响。 佀钟先把海运的事情放一边,直接说道:“陛下,海运固然可行,可我们户部存的粮食,也不能全部都调到地方去。” “臣以为,先调二十万石的粮食过去,等到地方粮价回落便行。” “剩下的粮食,还得留着等待调配。” 粮食存量不足,一直都是户部的一大难题。 今年收入虽然多了点,但也依然是到手多少花多少。 别说到手多少花多少,户部如今国库的资源调用,早就预先调到了十年后。 弘治皇帝的内帑,倒是有一批盐。 可盐是取代不了粮食的。 这么一来,就算漕运通了,那也只能是运一批粮食过去,等当地粮价回落。 弘治皇帝为难的道:“二十万石” 这数量虽多,但庆阳府这么大。 平均分到地方去,估计也吃不了两天。 而且还得分一部分到平凉府去。 加上当地本来的粮食储备,这几天的时间,粮价真的能完全回落下来? 朱厚照靠近赵策,小声说道:“永西伯,朝廷的粮食能快速到达,粮价必会有所回落。” “这时候再用你先前那法子,是否能让粮价加快回落了?” 赵策摇摇头。 “殿下,其实无需如此麻烦。” “朝廷的粮食到达后,粮价便会回落,此时再炒高价格,无异于画蛇添足。” “搭配海运,减短运输时间与成本,臣还有一个办法,能在朝廷粮食到达当地后,让屯粮的商人主动放粮。” 朱厚照眼前一亮。 “什么办法,你快说!” 两人说话,也没瞒着众人。 大家也都暂时把先解决了的运输问题放在一边,等着赵策说的粮食的解决办法。 赵策道:“如此看来,此次赈灾,困难有二。” “一为运输问题,海运暂时可解。” “二为粮食短缺问题,即便运输问题解决,也依然会让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一旁坐在后面的户部侍郎陈仁,突然低骂了一声。 “无奸不商,唯利是图!” “永西伯提议朝廷提高商税,倒成了他们与朝廷对抗的手段!” 赵策道:“这位大人,商人逐利,这是不变的事实。” “与其骂商人,不如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利用好他们。” “只要他们能主动降低粮价,此次的灾情自然能解。” 陈仁看了赵策一眼,语气不太热络的说:“永西伯办法多,那你倒是说说,能用什么办法搭配海运,让这些商人主动低价放粮?” 虽然这人与赵策不熟悉,说话的语气也只是不熟络。 但赵策却总觉得,这人的话里,似乎有一丝的敌意? 先前自己在这里说了这么多,他都没有出声。 如今突然开口。 话里还提醒众人,这提高商税是出自自己的手笔。 也就是说,他这是绕了个圈子,在指责自己? 赵策淡定的说道:“我先前在家乡时用的办法,乃是让官府利用经济杠杆进行价格调控的一种办法。” “只要了解市场经济,那这种办法,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 “若是我们手中有能利用的东西,以此作为经济的调控手段,便可在短时间内,把当地粮食高昂的价格打下来。” 赵策一番话,说的一行人云里来雾里去。 说完后,赵策看向方才说话的陈仁,笑道:“陈大人以为这种经济手段如何?” 陈仁脸皮抽了抽,心想这什么经济手段,他毛都没听懂。 他只能暂时收回刚刚的针对,神色淡淡的不出声。 赵策见状,会意的点头。 “原以为户部的诸位大人,都像佀尚书一般是一个经济好手。” “却不想这么简单的原理,这位大人都没听说过。” 朱厚照听罢,看了一眼陈仁,努了努嘴。 弘治皇帝则八风不动,并不出声。 被借来过桥的佀钟胡子抖了抖,有些好笑的看着李东阳。 李东阳也回看了他一眼,眼里也有些无奈。 这陈仁出声针对,李东阳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漕运作为目前粮食与货品的主要运输手段,相关的差事都是肥差。 至于沿岸的港口,除了被官船使用外,大部分都被控制在一些大家族手中。 官道私用,他们吃的盆满钵满。 如今要走海运,那不是要抢了不少人的财路? 毕竟他们这些内河的家族,总不能现在转而去占据海线吧? 所以一开始听到赵策说海运的时候,在场不少人都是神色莫辨。 李东阳还准备,在议事过后,再单独找赵策说这事。 却不料户部侍郎陈仁突然出声。 不过赵策这人,也是不让自己吃亏的。 人家大人怼他一句,他立马用了一大堆听不懂的话,回怼过去。 李东阳轻咳一声,道:“临之,你说的作为经济调控手段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赵策收回自己的眼神,说:“这东西好办,高产的农作物可行。” “只要有高产的粮食大批进入市场,以此作为朝廷调控价格的媒介,那当地的粮价自然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朝廷出手,直接利用此媒介,在经济市场中进行宏观调控,把粮食价格做低。” “如此,价格自然会在短时间内回落。” “而且不止会回落,甚至会比先前更低。” 陈仁笑了一声。 “永西伯的话,本官倒是听懂了。” “所以是要我们朝廷编造一个高产粮食出来,直接骗当地的商人,让他们信以为真。” “从而达到调整当地粮价的目的,让粮价回落?” 赵策挑了挑眉。 “编造?” “陈大人说的不对。” 陈仁被赵策一而再的说到语噎,也不禁有些生气。 “本官说的如何不对?” “江南亩产最好的水稻,偶尔一亩最多产三到四石,已经是最高产。” “要再高产,不就得编出来?” “陈大人,看来你确实是孤陋寡闻了一些。” 赵策对着他,语气带着淡淡的挑衅。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亩产二十石左右的粮食了解一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