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藩镇出现的原因235(2/2)

作者:玉剑仙泰隆

抡语新说第232章 藩镇出现的原因235

若不是清河崔氏的名头,他能得到苏亶推荐,能成为起居郎?”</p>

崔擢双眼一凝:“父亲,现在崔氏除了你,还有多少人在朝堂上?</p>

当初陛下东征时,崔知温便一直跟着太子,可谓是走到哪带到哪。</p>

陛下回来之后,他便一直跟着陛下,朝会、大臣议事一次也没落下。</p>

父亲,他才不到二十岁啊!若不出意外,将来必是宰相。</p>

儿子不会允许你把崔知温牵扯进来,崔氏诸房也不会允许你把崔知温牵扯进来。”</p>

“清河大房那边也是这想法?”</p>

崔擢郑重点头:“是!崔氏年轻一辈就他进入陛下和太子眼中,为了家族,他们会想尽办法护住崔知温成长。</p>

陕州这次写信过来,也只是希望父亲能够在朝堂上帮他一二。”</p>

对崔知温的用法,李承乾一直有自己的计划,此刻他只想让崔知温学习,等时机到来,他便会让崔知温前去贫苦之县任职。</p>

不管崔知温、苏良嗣亦或者杜正伦,都属于宰相之才,但此刻都不适合。</p>

他需要找个人来过渡,他不知道谁有才又忠心,只能选择相信李治的目光,以及锦衣卫所调查的情报。</p>

而在原历史李治所有宰相中,他看到了两个人,一个高季辅一个张行成。</p>

不管哪个,他都得亲自见上一面,试探一下他们的能力。</p>

至于他们忠不忠心倒是无所谓,他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忠心。</p>

想到此,李承乾让人去邀请两人来东宫。</p>

清风亭中,李承乾放下手中鱼竿,缓缓来到两人面前坐下:</p>

“坐下说!这次找你们过来,是有点事问问你们。”</p>

“殿下请说!”</p>

“府兵制与均田制挂钩,若均田制崩溃,府兵制会不会崩溃,大唐战力会不会受到影响?”</p>

高季辅微微愣了下,随后轻声开口:</p>

“府兵制与均田制相关联,这是为了减少朝廷支出。</p>

大唐开创之初,整个天下百废待兴,高祖皇帝用此法刚好合适。</p>

目前府兵制和均田制还可坚守,不过数十年如何,就不一定了!”</p>

“那你们觉得是改变兵制还是改变田制,亦或者两者均变?”</p>

张行成摇了摇头:“用什么都没用,治世不一道,每个阶段遇到的形势不同,要用不同政策。</p>

如今还是用均田和府兵制比较好,不管是募兵制还是征兵制,都不适合现在的大唐。”</p>

李承乾嘴角微微上扬:“战国时期吴起的募兵制也不行吗?”</p>

“不行!”</p>

张行成果断摇头:“不说税收能不能养起数量庞大的军队。</p>

单单军队如何节制就是个问题,府兵制是战时为兵、闲时为农,若无朝廷诏令,将军无法调集军队。</p>

而募兵制不同,他们专职为兵,在长时间不见皇帝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有心人蛊惑造反。</p>

长安周边还好,可以及时知道情况,可安西、交州、幽燕等偏远地方,很有可能变成将军的士兵,而不是大唐的。”</p>

‘节度使的弊端吗?能当宰相就是厉害,一下子就想到了。’</p>

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将目光看向高季辅:</p>

“高侍郎,你是吏部侍郎,可有什么办法能防止士兵只知将领而不知皇帝?”</p>

“异地为官、五年一换!”</p>

关闭